时间:2024-05-09
史晓婷
【预测理由】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秉持“和衷共济”的理念。“和衷”是凝聚,是人类齐心协力的追求,“共济”是共同面对挑战、渡过难关。
面对灾难,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令人震撼:子弟兵奋不顾身,志愿者从容无畏,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全力抗灾……这便是“和衷共济”的真实写照。
2015年,***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今天,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我们身处开放共享的新时代,更应发扬和衷共济的精神。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天下”观是中国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无论是儒家“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观念,还是道家“抱一为天下式”等主张,抑或法家“为天下治天下”等观点,墨家“一同天下之义”等思想,无不反映了中国人“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
材料二: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结晶。
材料三: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荣辱共担。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以“天下一家,和衷共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聚焦“和衷共济”的主题。材料一从先秦儒、墨、法、道四家的思想主张展现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天下”观,这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材料二引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这两则材料,从古到今,有文化的牵引,有思想的传承,也有理念的创新,唯一不变的是“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材料三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再一次点出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事实。三则材料涵盖古今中外,体现了“天下一家,和衷共济”的主题,审题难度较小。
选取具体事例时,应多选择经典、新鲜的素材,写出新意,避免“千人一面”的问题。
【习作展示】
矢志同大道,一起向未来
◎崔皓森
往事越千年,春秋转瞬间。从春秋末期孔子讲传“天下大同”,到***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天下”二字始终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天下之大,不在地域,在人心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体到每一个人,心中“天下”的范围实际上反映了格局的大小。
你听,驼铃声声,那是千年前张骞联通世界的中国声音;你听,梵音渺渺,那是西行的玄奘带回的佛国经文;你听,怒涛嚷嚷,那是出使万国的郑和在海上遇到的风浪……我们的祖先千年前就从这片大陆走向世界,就乐于“走出去”,海上摇曳的船舶,传诵鉴真东渡传教的故事;有朋自远方来,我们同样乐于“引进来”,风尘仆仆的身影,那是马可·波罗远行的车队。
如今,时代日新月异,技术更新迭代,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但由于各个国家、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也出现了局部的争端和冲突。但一切汹涌最终都会归于平静,我们应当以和平、合作、发展的眼光和态度,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种极端——自我封闭,历史已经证明,故步自封对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并无益处。只有主动与世界交流、合作,我们才能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占据主动;唯有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以天下一家的格局寻求全人类的发展进步,才能够把握时代的航向,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世界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相互影响,各国一同经历幸福危机。中国治理沙漠卓有成效,为全球绿化增量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澳大利亚山火和亚马逊森林大火,遭受损失的也绝非仅有几个国家——大面积森林燃烧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会对全球气温和整个生物圈造成破坏。世界终归是一体的,建设美丽繁荣的地球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一家”从不只是一句空言。“协和万邦,和衷共济”,今日之中国仍怀着天下之心,怀着交流之心,怀着合作之心。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等理念的实践,中国不断拓展自己的“交友圈”:在多国设立援助基金项目,为多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为非洲国家架设高速铁路……我们将友好的足迹留在了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我们一直在路上。
青年成长在新时代,更应当以合作开放的姿态向世界招手。这是现在,也是未来。
【西安交大韩城学校】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围绕“天下”这一话题,从中国的外交文化切入,列举了不同历史时期诸多中外友好交往的事例,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解决世界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案。通过对沙漠治理、森林火灾等事例的论证,凸显了“和衷共济”的必要性。
作文结构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有力,富有文采,时刻凸显“和衷共济”这一主题,论证有力。
(李丹)
天下一家,和衷共济
◎杨曾屹骏
如今的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机遇与挑战并存。放眼世界,每个国家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而中国始终主张“和衷共济,天下一家”的思想,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和衷共济的思想,源自于流传千年的百家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国一体”的思想,即每个“小家”都与“国家”相连,每个人都能参与,每个人都密不可分。如同在泥土中扎根的树,每一个人都像是吸收养分的根,毫不起眼,却共同构筑了擎天之树。木不能无根,水不可无源,我们每个人都和“天下”这个宏大的概念密不可分。
和衷共济的思想,发展于日新月异的当代世界。
在国际上,中国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关注世界,致力于将世界联系为有机整体,应对突如其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乌干达的农业援助,对吴哥古迹的合作保护,还有飞跨大洲,横渡大洋的“一带一路”……这些举措无不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都彰显了大国风采和兼济天下的胸怀。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愿意打破壁垒,谋求合作,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和衷共济的思想,完善于稳步推进的具体实践。
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倡者与践行者,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成果也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合力和贡献。在复杂多变的世界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推动国际沟通与合作,对抗人类的共同灾难,展现了中国擔当;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优越性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世界本就应当是一个整体,地域只是位置的不同,而非构筑壁垒的理由。尤其在面对疫情肆虐、全球变暖等国际性问题时,各国更应该摒弃偏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天下一家,和衷共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却同呼吸,共命运。正如歌曲《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中所唱的那样,“天黑时”我们应该“仰望同一片星空”。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教师点评
“和衷共济”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命题,可以说,和衷共济的思想藏在我们的文化中。作文从传统文化入笔,分析了和衷共济思想的来源,又逐层深入,探讨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思想如何发展和完善。思路清晰,结构井然。将“和衷共济”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联系起来,展现了考生对时代热点的思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