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郑爱芳
[摘 要] 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为课堂教学带来深刻变化,“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向“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实践与反思,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评”;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目标引领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评价三者达成一致,它是2017年版新课程视域下的前沿问题,也是推进课堂改革的新视角。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就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评价原则,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专家积极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如何教得更好”的教学基本问题[1],是一种即学、即教、即评的过程,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是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指向“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遵循的线路是“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其中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明确具体的评价任务是课堂推进的“导航系统”,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因此,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应以目标为导向,合理设计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步骤(见图1):首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资源和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其次,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任务,促进目标的实现;再次,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内嵌评价任务,通过有序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最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
三、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乙醇”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内容。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在初中階段已经了解了乙醇的分子式、俗名、物理性质和用途等知识,但是对乙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乙醇”的要求是认识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必做实验是通过球棍模型的搭建,了解乙醇的结构特点,并进行乙醇性质的探究[3]。基于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学生现状的分析,笔者以核心素养为本,制定了“乙醇”的教学目标及评价目标,如表1所示。
(三)教学与评价思路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确定了图2的教学与评价思路。
(四)课堂教学流程
环节I:观看电影,引入课题
【学习任务】观看电影《醉拳》片段。
【评价任务】诊断并发展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水平。
【播放】电影《醉拳》片段。
【过渡】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酒不醉人人自醉”?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乙醇的真面目。
设计意图:从成龙的经典电影《醉拳》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II:驱动任务,实验探究
【学习任务1】分组探究,通过感性认知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评价任务1】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
【分组实验】观察无水乙醇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用中性笔或圆珠笔在手背上写一个酒字,用蘸有乙醇的棉签反复擦拭手上的字。
【提问】乙醇的气味、熔沸点、挥发性和溶解性等。
【举例】高烧病人擦拭酒精降温,用酒精浸泡中药等。
设计意图:明确乙醇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实验技能,进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兴趣。
【学习任务2】搭建球棍模型,讨论、推导和验证乙醇的结构式。
【评价任务2】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水平。
【提出问题】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根据C、H、O的价键规则,推测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并动手搭建所有可能结构的球棍模型。
【设计方案】思考这两种结构中的氢和煤油、水中的氢有何异同?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乙醇的结构。
【提供信息】(1)钠能保存在煤油中;(2)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逻辑推理】钠不与煤油反应,说明钠不能置换出C-H键上的H;钠能与水反应,说明钠能置换出O-H键上的H。若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则不能与钠反应;若乙醇的结构式为B式,则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分组实验】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并向1~2mL无水乙醇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如何证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改进演示】(1)取下注射器活塞,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针筒中;(2)把活塞重新安装好,往下推活塞,把针筒内空气排净;(3)(如图3)用针筒吸取无水乙醇,两者接触开始反应产生气体,反应结束后,把剩余的乙醇排出,反转,使针头朝上,点燃气体(可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追问】写出钠和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H2的体积。
【播放】动画模拟乙醇和钠反应的微观断键过程。
【得出结论】乙醇的结构是:
【课堂推进】比较水分子中氢原子与乙醇分子的-OH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强弱。
【形成概念】官能团定义: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乙醇的官能团是-OH。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产物。乙醇可以看成乙醇分子的一个氢被羟基取代的产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体会自主探究的乐趣,从感官上加深对乙醇结构的理解。巧用针筒实验进行氢气的检验,现象明显,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
【学习任务3】实验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化学反应条件的认识水平。
【过渡】除了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外,官能团羟基决定了乙醇还能和哪些物质反应?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问】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近年来,“低碳经济”在媒体上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乙醇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的清洁燃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乙醇汽油具有污染少、可再生、节约石油资源等优点,成为了能源界的新宠。
【过渡】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人喝酒之后容易脸红,这是为什么?
【讲解】乙醇在人体各种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了乙醛,过量的乙醛会刺激血管,使血管扩张从而让皮肤发红。那么乙醇被氧化成乙醛这个过程在人体外能实现吗?
【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提问】铜丝颜色有何变化?液体的气味有何变化?铜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反应过程中从乙醇到乙醛化学键断键位置及作为催化剂的Cu的反应历程,并书写分步反应和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动画模拟】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
【追问】乙醇能与氧化性更强的氧化剂反应吗?
【酒驾模拟实验】U型管中装有适量的无水乙醇,具支试管装有适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学生从小漏斗一侧进行吹气。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利用flash动画模拟乙醇的断键位置,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采用轻松的酒驾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体会到化学的学习价值。
环节III:问题解决,感受价值
【学习任务】利用乙醇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诊断并发展学生真实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以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播放视频】酒驾的危害。
【问题解决1】为什么酒后不能驾车?
【展示】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示意图。
【讲解】由于人体肝脏代谢的时效性,肝脏不能短時代谢大量的乙醇及其代谢转化产物(如乙醛和乙酸),因此,过度饮酒使得血液的酒精浓度过高,麻痹神经并迟钝人体应激反应,使人体无法对紧急交通状况作出迅速的反映,从而造成悲剧。血液中高浓度的乙醛还能致癌,并诱发心血管病急性发作。
【人文教育】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交通事故是由酒驾引发的。因此,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酒后一定不能驾车。
【问题解决2】工匠在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通常会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膜,使银器、铜器变暗、变黑。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你能想出办法使铜器、银器变得光亮如新吗?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勇担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的学习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环节IV:归纳总结,构建模型
【学习任务】通过对乙醇的复习,构建有机物的学习模式。
【评价任务】诊断并发展学生研究有机物及其转化的思路水平。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那么乙醇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展示】乙醇的用途。
【讨论】乙醇的“功过是非”。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醇,它具有广泛的用途,用途来源于性质,性质又和结构密切联系。所以,今后大家在研究有机物时要学会从结构入手,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重点掌握官能团的影响和化学键的断键位置。
设计意图:构建“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本案例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充分体现化学学科“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的学科特点。比如,通过小实验让学生用蘸有乙醇的棉签擦拭手上的字,直观地体验乙醇的挥发性和溶解性,感受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高烧病人擦拭酒精降温,用酒精浸泡中药等。再比如,让学生参与酒精度测试的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活起来,使鲜活的生活常识在学习中知识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的学习价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科学探究模型的构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验探究,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特别在对乙醇结构的分析上,采取提出问题、理论推测、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和得出结论的探究模式,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三)注重化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本案例能够充分渗透与能源、健康、酒驾有关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原则。比如,通过“乙醇汽油”的介绍,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酒驾模拟实验”“酒驾的危害”“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示意图”等素材,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规范,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实现生命教育。上述德育素材的使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以“素养为本”的评价观,提倡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本案例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设计,通过观察、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的上课行为进行诊断,课后通过纸笔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参 考 文 献]
[1]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蒋银华.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3(1):12-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2-23.
(责任编辑:赵晓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