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4-05-09

黄文锋

[摘 要]  思维导图和心智图一样,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改革性的教学思维手段。它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的图画和文字相结合并贯穿知识点联系层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作文方面,思维导图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发散出多个枝干,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既可以促进学生多思维、多层次地交流以活跃教学课堂,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作文选材,构思作文框架,进行细节导图刻画,促进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方面作用明显。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教学模式

作文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足,眼界和知识面狭小,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不想写、没话写、不会写”等实际问题和困难。因此,在写作方面经常表现出素材缺乏、文章没有层次感、写作没有中心思想等问题。随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作文教学同样受到了启发,也开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教学案例对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模式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一、小学思维导图作文的教学模式

小学思维导图作文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选材导图——框架导图——细节导图。以40分钟为一个完整的作后讲评课来安排,一般而言,“选材导图”部分占5分钟,“框架导图”部分占15分钟,“细节导图”占20分钟。以作文题“在尝试中成长”为例,笔者组织的导图作文教学模式是这样的:课前,学生根据“自主预学单”,按流程填写“选材導图”“框架导图”,并自主完成作文;课中,教师认真批改,做好统计,以学定教,确定本次作文的“细节导图”,展开教学;课后,学生根据三种思维导图,修改自己的习作,以达到一课一得(“一课一导图”“一课一能力”“一课一细节”),学以致用,形成自主作文能力。

(一)关于“选材导图”

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在尝试中成长”时,根据“尝试”“成长”这两个关键词,脑海中就会出现很多生活材料。因此,可以根据大脑思维的树状图,绘制“选材导图”(见图1)。这么多的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印象最深的材料进行具体事例的描写,解决了平时无内容可写、磨磨蹭蹭无法下笔的选材问题。

(二)关于“框架导图”

文章有头有尾,才是一篇文章的整体感受。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传授小学生整体框架思维,即:故事开头的引入(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故事)——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故事发展的概况(顺利还是不顺利)——自己的感悟。事例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构架方式才是完整的,对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是有益的。整体构架文章思路的导图有四种基本的模式:线形导图、框架导图、坐标导图、气泡导图。

高年级以“在尝试中成长”为例,小作者选择《第一次带妹妹》这件特别、新颖的事例,进行文章的整体构架(见图2),写下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这种线形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筛选出更好的作文素材,那些能用波浪线表示情节的事件,即“一波三折”的描写写法,一般都具有曲折的情节,适合当作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很快梳理好写作思路,更好地落笔成文。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让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思路清晰,逻辑明确,提升小学生写作的整体感受。

中年级以“捉迷藏”的经历为描写对象(见图3),利用气泡导图梳理写作思路,写出的文章思路清晰、有条理,加上生动的语言,最终形成一篇佳作。

(三)关于“细节导图”

传神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真实有效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文章人物的塑造、事件的快速发展、情感的表达。作文的选材、框架问题解决后,自然要关注作文细节问题。很多学生都知道要写好细节,诸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但每一篇作文都有一个很特别的细节,教师需抓住这个知识点进行精准讲解。比如:写妈妈的唠叨,就突出她“语言的描写”;写同学的打球技术高超,就要突出他“动作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不是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这就叫聚焦。

以“在尝试中成长”为例,小作者选择《第一次带妹妹》的事例描写,那么,“尝试”“第一次”带妹妹,这篇作文细节的精准知识点就应该聚焦“刻画心理描写”上。教学中引用学生的作文范例和经典课文范例的讲解,学生明白原来心理描写还分为“内心独白法”“借景抒情法”“梦幻再现法”,其中“梦幻再现法”最难。为了让学生精准掌握这一知识点,笔者采用了“细节导图”(见图4)。“梦幻再现法”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这是他们最希望或最害怕看到的画面,最希望或最害怕听到的声音。这样,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就突破了,学生对刻画心理描写的三种方法也印象深刻,今后就能准确运用了。

二、小学思维导图作文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一)联想性原则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有规律的思维方式,掌握它的规律,就能对事物、对人物进行发散性的联想,这也是思维导图的最大教学优势。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做事没有耐心,想法没有依据,对问题的思考总是没有连贯性,断断续续,使得文章在构思写作方面不够合理,逻辑不够清晰。思维导图教学就是对小学生这种“间断”思维最好的补充,让小学生在作文写作的时候文章更加完整,剧情更加合理,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小学生的思考更加成熟。因此,小学习作的教学一定要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逻辑性。

(二)适度性原则

小学习作成绩的提升一方面要利用思维导图开阔思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多留心生活的细节。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小学习作的引导性教学,但是它不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全部。小学生在学习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定要适度合理,对学生联想的角度要多加引导。如果不注重平时素材的积累,没有平时的锻炼,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联想,那就是对客观事实的不尊重,是对客观现实的幻想。虽然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常常有虚构的成分,但也是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有一定的社会现实作为原型,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因此,要注重学生平时的观察和训练,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价值。

(三)辅助性原则

思维导图严格来说是一种思维模式,有利于记忆的思考方法,只是它对教学有利才用于教学。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的,思维导图也是如此,在小学习作教学阶段,它容易忽略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利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让小学生按照成人的逻辑进行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抹杀了小学生的写作灵感。因此,对于思维导图要合理利用,不能盲目迷信,要尊重小学生的奇思妙想,在小学生的认知范畴进行思维引导。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模式教学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讨论。在小学作文习作教学当中一定要结合教学案例,仔细分析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心理描写能力,使学生在作文习作中有真情实感地流露。在教学操作中还要注意思维导图教学的场合和方式,要遵循联想性、适度性和辅助性原则,既要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的价值,又要看清楚思维导图教学的优缺点,不能盲目自信,扼杀了小学生的天性。最后,在小学生习作培训方面,要重视题目、作文构架和语言贯穿的培训,这三个方面是整个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 考 文 献]

[1]张小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9(4):89.

[2]高迎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76.

[3]张达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3):91.

(责任编辑:武 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