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赵志冉
[摘 要]在核心素养目标培养体系下,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是否关注到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如何体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将是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科学的重要维度。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品质;英语阅读
一、引言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多是研究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产生的影响,而从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视角,去研究对学生思维品质所产生的影响的观点尚不多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和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好比计划与行动的关系,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行动能否成功。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决定了阅读教学过程对学生思维品质影响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为此,本文着重研究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之间的关系。
二、思维品质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能否充分体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促进和发展,是学科素养能否在教学中落地的关键所在。在此,笔者将以来自东部沿海城市教师A和西部内地城市教师B的同课异构公开课为例,探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对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系。该课题为牛津教材九年级下册unit2 “The first man to walk on the moon”。
(一)读前导入
在导入环节,教师A设计了Guessing game:“Last week, they took the first pilot test and passed!”学生很快猜对了两位同学的名字。然后老师继续呈现:“He is a famous Chinese astronaut. In 2003, he took Shenzhou No. 5 Spacecraft to the space.” 学生很快猜到是杨利伟。教师补充:“He is the first Chinese to go into space.”教师呈现杨利伟身着太空服的照片,然后呈现Armstrong身着太空服的照片,从而导入正题。
教师B在导入环节,呈现给学生Armstrong在月球上和地面指挥中心的对话录音。由于是无线电信号,声音断断续续,这样更增添了录音的真实性和神秘性。播放完毕后,让学生猜猜是谁在说话。学生很快猜到是Neil Armstrong,教师B导入成功。
[分析评价]
教师A导入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同学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我国的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再过渡到登月第一人Armstrong,整个导入过程层层推进,十分自然,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教师B在导入时选择了一段很珍贵的Armstrong登月时的无线电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猜测是谁的声音,继而引出Armstrong。此设计比较新颖,并且材料内容和文本相关度较高,在读前就能调动起学生对课堂的期待。这种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思维品质中对事物的推理判断能力,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很好的激发作用。
(二)读中活动
教师A组织学生进行了两遍文本阅读。第一遍阅读文本,完成有关Armstrong生平的细节题B2。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A将事先准备的有关Armstrong生平的彩纸按时间顺序进行了金字塔排列,金字塔的最顶层是Armstrong和月亮;第二遍阅读文本,教师A选取了文章的4~6段让学生进行细读,通过8个问题来搭建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脚手架。
教师B让学生阅读了4遍文本。第一遍略读文本,读前给出两个问题:(1)When and where was it recorded ? (it指导入环节学生听的Armstrong登月时的录音)(2)What happened to Armstrong that year? 在学生第一遍阅读文本时,帮助学生解决生词。读后回答完问题后,接着完成了课后题A1;第二遍速读文本,完成有关Armstrong的细节题B2;第三遍选读文本,选择本组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PK;第四遍再读文本,根据本组对文本的理解自己再设计问题,然后向其他小组提问,此环节推动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更深层次。
[分析评价]
在阅读过程的设计环节,教师A采取了由整体理解到局部感知的顺序。首先进行整体理解,然后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A选取了Armstrong登月的两段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深层次学习和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同时又可以促进思维品质中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发展;教师B设计了4遍阅读,每一遍学生都会解决不同的任务,每次任务挑战难度都在增加,每次任务需要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角度去解决。如“When and where was it recorded”的问题设计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挑战性。因为内容是Armstrong登月的无线电录音,所以一定是登月那年(1969年)发生在月球上。而最后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自己设计问题来相互提问,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提问的同学需要对同学们的回答及時做出判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此环节又可以得到充分的检验。
(三)读后活动
在读后输出的环节,两位教师同时选择了模拟采访。
教师A在学生完成retell展示之后呈现:假设你是我们学校电视台的记者,请你安排一次对Armstrong的采访。
教师B在进行采访活动前进行了充分的铺垫。首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探究阅读,然后小组讨论设计问题,最后小组之间进行互问互答环节。提问环节后,呈现澳大利亚记者Alex Malley对老年Armstrong进行提问的视频,创设采访情境。
[分析评价]
建构主义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中,语言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技能的形成将变得更加容易。在读后活动环节,两位教师都选择了创设采访情境,这也说明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A对情境的创设采取了直接描述的方式,然后直接进入采访环节,铺垫略显不够;教师B在采访前首先让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积累问题材料。然后让学生观看真实采访视频,为接下来的活动创设情境,同时也向学生提供模仿的素材。模拟采访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参与、体验的方式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促使思维品质逻辑性和创新性得以提升。
三、教学启示
(一)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半成熟阶段,其思维既有低龄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又有成年人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以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作为重要参考。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具有一定的阶梯性,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步由具体感知向逻辑批判性思维转化。如教师A在设计活动时,开始的活动是简单模仿游戏,而最后的活动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采访活动。做游戏属于观察模仿,属于低阶思维,采访活动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再处理,需要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推理以及创造性思维,这就推动着学生的思维进阶到高阶思维的范畴。如果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语言结构及其表意功能所蕴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
(二)教师应提高自身对教材的解读能力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师是否熟悉教材,是否对教材有较强的解读能力,都会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苏教版译林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每册教材中各个单元都是围绕不同的话题展开,每个单元包含6个板块,即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Integrated skills,Study skills,Task,每一个板块都围绕不同的教学任务而展开。 Reading部分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有的老师把阅读课上成了语法课、口语课或写作课,这都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有所欠缺所致。
要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如九年级学生毕业后阅读应该达到五级要求:能够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能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课标》中的要求应该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其次,教师应通过专业训练提高对教材的分析能力。例如,可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对每个单元各个板块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进行分析讨论,甚至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强化,从而提高教师的专项技能。
(三)教师应重视课堂问题设计
以问题为导向展开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文本阅读所设计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性问题,此类问题可以从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主要是检测学生思维的观察力;第二类为分析性问题,此类问题在文本中无法直接找到答案,需要根据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或推理才能得到需要的答案,此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得到发展;第三类为批判性或创造性问题,此类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基础性问题占大多数,这就直接导致问题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学生的多元思维品质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三类问题设计的数量和难易度,尽量避免问题层次的单一性。
四、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要把思维品质进行分解并细化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各维度的提升。为此,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能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已成为检验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参 考 文 献]
[1]车金贵,邵海峰.提高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和途径[J].中小学英语教學与研究,2017(7).
[2]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6(3).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6]肖丹.以“写”促“思”的英语写作教学探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6(3).
[7]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3).
(责任编辑:符 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