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董春风
[摘 要]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直观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课文情景,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心思想;运用多媒体技术理清文章脉络,开展探究性学习,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多媒体技术;运用方法
多媒体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已有多年的历史,这种集图片、声音、文字、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走进课文世界,加深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理清课文脉络,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直观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集合了图片、声音、文字、视频为一体的多功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材中枯燥乏味的文字和图片变成生动的画面,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黄果树瀑布》为例,在上这一课时,考虑到可能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贵州省,看过黄果树瀑布,那这样的话课文写得再美、再好,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前笔者收集了有关的图片、视频,并结合著名的电视剧《西游记》创设情境,开展教学。例如在导入时,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西游记》里的“花果山水帘洞”视频、图片:“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这里是《西游记》的哪里呢?这个地方美不美呀,美在哪里呢?”然后再引出课题“这里边的花果山水帘洞其实是位于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原来是《西游记》的取景地啊,好美的瀑布!”学生纷纷发表感叹。在学习课文时,笔者又结合课文文字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给学生观看。例如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这里写道:“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大合奏。”如此壮观的场面,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文字,学生是难以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美丽和壮观的。可是当笔者把课文文字中描写的场景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出来时,学生们由衷地发出震撼:“我虽然没去看过黄果树瀑布长什么样的,但是通过大屏幕我看到了黄果树瀑布就像文章所写的那样壮观。”“我还以为课文里面用了夸张的手法,原来黄果树瀑布真的是这样的神奇、美丽,有机会我也要去看一看。”……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文章中的枯燥的文字和图片生动地展现出来,形成了真实的画面,学生的直观体验提高了,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课文情景,理解中心思想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有些课文光靠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文字的表述学生是难以理解的。特别是中高年级,加入了不少不同于低年级体裁的文章。包括:神话传说、古诗、景物文、说明文、记叙文、小说等等。理解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虎门硝烟》为例,这篇课文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林则徐将军虎门硝烟的经过,通过硝烟前、硝烟时、硝烟后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老百姓们激动、高兴的心情,也从侧面表达“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思想感情。虽然学生们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虎门硝烟事件、鸦片战争事件,但毕竟已经是年代久远的事情,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怎么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呢?运用多媒体技术就是很好的途径。笔者在上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简单再现了课文发生的背景,交代了林则徐这个人物。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了相关的图片、視频、文字,再现了文章中所写的“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等等情境。当学生们看到老百姓因为过于激动而昏倒的画面时,看到鸦片被抛入池内销毁化为烟渣的画面时,都惊呆了。“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内心那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我自豪我是中国人,对!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看到那么多害人的鸦片被销毁,我的内心和老百姓一样激动、高兴,我好像就在现场看着林则徐老爷爷把鸦片销毁,真是大快人心!”此时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所描写的、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很好的共鸣,这样理解中心思想就容易多了。
再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为例,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谭千秋老师救下四名学生的故事描写,表现谭千秋老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体现一名教师所具备的无上的爱和责任。2008年5·12那场大地震学生并不陌生,谭千秋老师的故事学生也有一些了解,但学生们没有亲身经历的体验,光靠读课文的文字,要真正理解课文中心思想,从内心深处产生敬佩之情,有一定难度。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把当时地震发生时恐怖情景、谭千秋老师在危险发生时的思想动态、千钧一发的救人之举展现给学生们看。当学生们看到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自己却被砸得血肉模糊的情景时,不禁潸然泪下,仿佛自己就在现场,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很容易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理清文章脉络,开展探究学习
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学习时难免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的状况,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梳理学习思路,开展探究性学习。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目录《上下五千年》为例,这是一本讲述中华五千发展历史的书籍,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前已经让学生阅读了相关的书籍。考虑到时间有限,挑选了书中的两个故事《黄帝战蚩尤》《尧舜让位》进行集体性、自主性阅读。上课时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影视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黄帝为什么和蚩尤打战?”“黄帝是怎么战胜蚩尤的?”“尧舜为什么要让位呢?”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和PPT形式展示了这两个故事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进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脉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讲解《黄帝战蚩尤》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者借助PPT,进一步提出问题:“⑴阅读了这个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吗?⑵黄帝和蚩尤打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⑶你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在阅读《尧舜让位》这个故事的时候,同样是借助PPT,进一步提出了问题:“⑴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大概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⑵你是如何评价尧舜的?⑶尧舜为什么要让位呢?⑷你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时,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在学生了解和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如果在学生没有理清文章脉络的情况下盲目提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会变得盲目而没有方向。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把静态文字变成动态的、直观化的内容,在阅读过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图片、视频,更直截了当地了解这两个故事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掌握和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出探究性问题,一方面避免了语文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一方面给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指引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学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合理、有效运用,给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让语文课堂变得高效。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很好地教学“辅助”工具,但是有一些教师在运用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不管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都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且40分钟时间,有超过一半时间是在播放多媒体,教师反而成了“辅助”角色,喧宾夺主。在PPT的制作上过于关注图片的精美,动画视频的生动有趣,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实不管技术多么先进,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不是多媒体技术可以替代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需要谨记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让原有的“以读为本”语文课变成了播放图片、视频的“动画”课。
[参 考 文 献]
[1]林赛花.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6(5).
[2]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张华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