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核心素养为旨归的《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9

华朝辉

[摘 要]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关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突出核心素养的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中学历史;核心素养;鸦片战争

一、设计思路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1]近年来,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日益增多,课堂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是接轨新课标,应对新高考的需要。

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是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历史的基础,史料实证是培养历史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历史解释是检验学生历史观和方法论发展水平的关键能力,家国情怀是实现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体现核心素养。

本课设计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表说”为基础知识的落实,是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第二部分“图说”重现史实的同时关注史料实证,定位鸦片战争在历史时空中的坐标;第三部分“数说”引入统计学的方法,关注历史解释的路径,带领学生感悟历史解释和评价的多元;第四部分“众说”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教学设计从整体上突出体现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评价等诸多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2]

二、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刻有八幅浮雕,用以纪念近代历史上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平等、自由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同学们请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后,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为避免悲剧重演,我们该如何反思历史?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一)“表”说:构建基础知识

【多媒体显示探究背景】使用多媒体,依次展示表1至表3,结合教材知识,创设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点评。问题逐步深入,吸引学生思考,使学生步步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背景知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设问】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如何?(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办法?(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稳定等)为此,中国政府是怎么做的?(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两万多箱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后,英国政府是如何反应的?(英国议院以此为借口,通过了对华战争议案,1840年6月,英国军舰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是学习鸦片战争的前提,步步设问,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

【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动态图展现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战争爆发以及琦善同英军谈判;第二阶段:1841年6月开始,英军扩大战争,至1842年8月,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8月29日,中国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多媒体展示表4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对比,并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中国战败原因。

学生对表格内容进行解读、分析、探究,结合教材总结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师予以评述。(政治上,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蓄谋已久。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设计意图】从中英双方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表”说夯实基础,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

(二)“图”说:探寻历史印记

【教师讲述】展示图1至图3,学生直观了解鸦片战争,概述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中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学生从中可以探究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苦难。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思想上,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探究,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可进一步总结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即打开中国的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从直观的图示中再现鸦片战争,体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等核心素养。

(三)“数”说:提升历史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讲解】解读鸦片战争的相关史料,如中英军事策略、计谋,伤亡比等,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突破难点。学生阅读材料1至3,由史料引发心灵震撼,激发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战争中敌我双方差距那么大?伤亡为什么会如此“离谱”?为什么一些清军高级指挥官行为如此荒唐可笑?教师顺势引导,再次提问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适时引出问题: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深入思考后回答。

材料1:虎门之战,尽管关天培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但虎门炮台还是很快失陷,关天培等400余名官兵阵亡,英军仅伤亡5人。

——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2:“五虎破敌”:1841年10月,道光帝派皇侄奕经为统帅,去浙江收复失地。到前线后,奕经拜佛求签,得到“必须有虎头人保佐,才能平安”的签语。他感到有道理,因为洋人是“羊”,虎能吃羊,只要属虎的人出阵,定能制服洋兵。于是他制定了一个“五虎制敌”计划,在寅年(十二属相,寅为虎)、寅月、寅日、寅时,挑选属虎的将士,戴形似虎头的虎皮帽子偷袭敌营。结果,“虎头军”大败而回。

——根据郭廷以《中英鸦片战争史》等整理

材料3:整个鸦片战争中,清军总人数达到20万之多,英国远征军最多时不过2万人。然而本土作战的清军伤亡2万多人,英军仅伤亡数百人,死者不足百人。

——根据郭廷以《中英鸦片战争史》等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数字”和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鸦片战争,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史料实证能力的要求。

(四)“众”说:深入理解看本质

【教师设问】有人说,如果清廷不罢免林则徐,中国很有可能会取得胜利?“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表现?挨打的理由仅仅因为落后吗?)鸦片战争使国人真正觉醒了吗?学生阅读材料4至7,深入思考以上问题,最终得出正确的认识,并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全面提升历史学科核心能力。

材料4: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华时带给中国的礼物:天梯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回礼:法郎、珠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5:英国看中国:清帝国好比是一破定不堪的头等战船,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 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 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

中国人对其敌人的一些错误观念令人瞠目:林则徐相信,英国人没有茶叶和大黄就活不下去,且认为英国士兵的双腿因打了绷带而不能伸展;一位御史提出,只要击中他们的脚就能致其死命,而蓍英则报称这些夷人在夜里视力极差。

——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6:虎门之战前,良将关天培在虎门布置了三道防线,看似滴水不漏,但英军经过缜密侦查后,采用了战舰攻击正面,陆军包抄后面,抢占制高点和运用炮兵等近代军事战术。虎门炮台是固定的,英军舰炮可以轰击炮台,而炮台守军却不能转动大炮打击英军。由于关天培本人不了解英军近代化战术,整个战斗清军都是被动防守,战争的进程完全在关天培的预想之外,英军很快攻破第一、第二道防线,虎门炮台岌岌可危,最终失陷。提督关天培以下400余名官兵阵亡。

——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7: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日本海关在检查中国入境商船时,发现三本此书,如获至宝,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1862年,日本维新派人士到上海,驚异发现从中国淘来的本国畅销书在中国早已绝版。

——摘编自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结论:第一,清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英军。自乾隆皇帝后,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军备废弛,科技发展落后,武备落后,军队战斗力差。而英国在近代工业起步后改良了武器,以热兵器为主,效能高,军队战斗力强。因此,尽管有众多清军拼死抵抗,英军还是轻易获胜。第二,清军将领军事思想存在严重缺陷,跟不上历史发展潮流。关天培苦心修筑的“三重门”防御体系轻易被英军所破,为什么?因为英军采用了战舰攻击正面,陆军包抄后面,抢占制高点和运用炮兵等近代军事战术。而关天培对此一无所知,整个战斗清军都是被动防守,战斗的进程完全在关天培的预想之外。清政府的思想观念封闭落后。第三,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许多人包括清政府上层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中国人对英国的错误认识令人瞠目结舌,就连民族英雄林则徐也对英国人存在极大的错误认识。第四,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并没有认真进行自我反思,还没有去深入了解世界,这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在国内几乎无人问津即可看出,而日本则醒悟很快,这或许预示了下一场战争的结局。

【设计意图】由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比较,鸦片战争中双方的战略战术比较以及战后中国人的认知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体现了鸦片战争的历史百态。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有关鸦片战争的论述文,则从更高的层次提升了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评价等核心能力。

三、本课小结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今天,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了170多年,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些历史的遗存中感受到战争的气息。一个民族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反思,深入学习,才能继续前进。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反省,一个善于反省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

[参 考 文 献]

[1]胡军哲.历史教学与历史学科素养——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试题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3).

[2]刘晓兵.以素养为旨归的〈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4).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