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李振营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根据课文题材的不同,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四年级《乡下人家》一课为例,为解决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德教育、生态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分析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层次目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语文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母语书写、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熏陶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欣赏力,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综合性学习部分,是在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开展主题式、学科统整的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突破语文知识教学的低层次学习目标,以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判断、评价、创造等高层次學习目标的达成,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大多数版本的教材、教参中并没有提供完整或具体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乡下人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为例,就如何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综合分析,来决定综合性学习的整体实施框架和具体教学任务,以期完成由低到高的多层次教学目标。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4篇课文都是与乡村、草原有关的课文和古诗词,从文章赏析的角度,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感受异国草原景色。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新农村建设后农民都搬进了新建的社区,住进了楼房,过上了城市生活,因而,学生在学习这组文章时,课文中的场景描写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生活体验不太一致,往往造成对课文理解的困难。
二、多层次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思路
为解决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脱节问题,笔者结合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德教育、生态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设计调查访谈任务,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生态环境恶化图片展示,引导同学们思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通过主题写作、绘画、摄影等形式,发挥学生的特长,创作田园主题的作品。
三、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下面就《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并融合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的方案,以便于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达到情感、思维、创造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区别于学习完课文知识后,再开展综合性活动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对象分析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成为教育者首要关注的对象,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往往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敏感,但他们自立能力强,学习比较刻苦。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自然、周边环境有着强烈的探索心。课文第一单元学生学习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对景物的描写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习第六单元的知识点打下了基础。但由于农村居住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与课文的乡村景色、农村生活描写相差太远,孩子们往往体会不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体验不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学习内容分析
《乡下人家》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了乡村的生活画面,夏天、秋天的夜晚生活,语言形象生动,适合孩子们阅读,景色描写细腻,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美好的乡村风光。课文中的生词、多音字、景物拟人的描写方法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们意识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到田园风光的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定
(1)在知识与技能上,这节课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拼写生字,准确地读出多音字“冠”“率”,并能够用生词、多音字进行组词造句。根据文中图片,观察乡村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村庄生活的环境,发现自己身边生活的美好。
(2)在过程与方法上,让学生通过与身边的亲人进行交谈,了解村庄过去的生活变化,让学生学会调查、访谈的方法。
(3)在情感和价值观上,通过对比,观察村庄生活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乱扔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行为,并且能为家乡的生活环境改善,同家人一起做一件事情。
(四)教学媒体选择
在教学资源上,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引导孩子了解乡村生活。另外,通过收集、拍摄与课文有关的景物描写的照片、图片、视频,制作教学演示、小组辩论用的课件。
(五)课堂教学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预习掌握生字、多音字。首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与同桌之间相互帮助学会生字、多音字“冠”“率”的认读;其次,老师借助板书,带领全班同学认识生字、多音字的认读、拼写、造词;最后,通过同桌间的生字组词比赛,看看哪个同学组词最多,并请他大声朗读。
设计思路:让学生课前通过查字典、互相讨论,解决文中生字、多音字的认读,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景物描写的妙处。根据课文内容,老师展示文中景物的照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拟人化描写景物的方法。
设计思路: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与课文相关的乡村生活情景,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课文描写的画面感,解决作者与学生的生活时代间的“代沟”。
(3)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的有关景物,学习作者描写的语言。作者描写了瓜架、花圃、竹林、家禽、夏夜、秋夜等几处景物,让学生找出作者用词比较巧妙的地方,感受景物描写的方法,比如攀上、投下、探出、瞧见、耸着、大踏步、扎、寄住、赛过。让学生找出景色描写用到的对比、拟人等方法的地方,体会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设计思路:主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读,理解课文,体会景物描写的用词方法,来更加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境和心情。
(4)体会意境。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课文景物描写的体会和意见。
设计思路:通过音乐、朗读,营造舒缓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我感觉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并鼓励学生对课文的景物描写,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5)摹写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描写一段自己身边农村生活的景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选出描写最好的同学大声朗读,并给予表扬鼓励,让同学们说出他们描写用到的好词语、写作方法。
设计思路: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學的根本目标。通过仿写,让学生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交流、讨论,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五个部分的教学时长根据学生实际表现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大概需要2个课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关于“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爱护环境、崇尚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
(六)“走进田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仔细观察、亲身体会、认真领悟,借助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活动目的
一是通过学生调查、访谈家人及邻居,了解身边乡村环境、生活习惯、风俗的变化,让学生感悟家乡发展变化,倾听老人对乡村生活历史的叙述,触动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二是讲述家乡故事,通过对比乡村环境恶化前后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思考生态环境对农村生活、生产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环保、从我做起的热情;三是通过画画、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进行展示,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2)活动准备
分组撰写调查访谈问题,并集中对调查提纲进行整理,让学生学会记录、与人交流、表达的方法;老师准备乡村生态恶化的图片;学生写作“家乡的变化”“我为家乡做贡献”“我心中的美好家园”等主题的作文,或者创作画作,描绘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3)活动方案
第一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根据制定好的调查、访谈提纲,对家人、邻居尤其是老人进行调查访谈,记录他们对乡村变化的叙述,了解乡村的生活、环境变迁。课上,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展示各自小组的调查访谈结论。
第二部分,教师通过展示收集、拍摄的图片、照片等形式,将破坏生态环境的场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身边乡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口述生态环境恶化给乡村生活带来的影响。老师对如何做好乡村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做法,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小卫士。
第三部分,教师课前布置了写作要求,主题包括“家乡的变化”“我为家乡做贡献”“我心中的美好家园”,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写作。有画画爱好的学生根据作文内容创作画作,用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示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爱好摄影的学生,可以通过拍摄乡村生活的照片,展示新农村生活的具体场景,利于学生们在课上观察交流。
以上三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调查访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图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写作、绘画、摄影等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发挥学生们的特长,围绕活动主题,展示不同形式的乡村生活。
四、小结
《乡下人家》的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崇尚自然的思想萌芽。从学习层次上,提升到了应用、判断、创作的高层次学习目标,这是将综合性学习前移的收获。相信只有教师将所有的信念、价值观传承给学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并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参 考 文 献]
[1]黄利锋.基于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案例的设计与实施[J].广西教育,2018(4).
[2]肖芸.基于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四川教育,2016(Z1).
[3]蒋惠琴.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5(6).
(责任编辑:符 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