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4-05-09

宋承淦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方法与策略:创设情境,增强参与意识;创造机会,丰富参与形式;发现条件,培养解题能力;探索方法,提升参与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结构;教学策略

尊重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允许每位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为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提供丰富、有趣的研究素材

有些数学知识仅仅凭借字面意思理解十分晦涩难懂,单凭口头讲述很难向学生解释明白,而如果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景,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生活情景,能促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激发其的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和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所经历过的、理解的,与学生周边生活密切关联。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把两个周长为8cm的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求所拼成长方形的周长。这一题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纸片做题目中所涉及的图形,把比较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当学生清楚明了地“看到”两个小正方形所拼接成的长方形图形去掉两条正方形两边之长时,解题方法自然产生。再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最简分数和约分》“怎样判定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教学中,上课一开始,可以先让学生随便举出几个最简分数,接着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大家举出的这些分数中有哪些能够化成有限小数,有哪些化不成有限小数。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学生会产生好奇。观察学生惊愕的神情,再指导学生一一进行验证,学生也就能够心领神会。由此,教师就能够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再逐步指导学生解析上述分数分母的特征。最终使得整堂课师生配合默契、融洽,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发探究,激发积极、有序的教学活动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使学生调动各项感官以及扩展一定的空间,将教材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简单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思考的活动过程中,这也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重要环节。

(一)通过实践来参与

喜欢动手是学生的天性,将学生放置到学习与玩耍相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手实践的需要,又能达到启迪智慧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数一数、绘一绘、量一量、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并逐渐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总结。例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圆面积的计算》中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生将圆平均等分成16等份之后,让学生动手拼接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指导学生逐步推导出所拼出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通过讨论来参与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两个硬纸板做的圆,一个布材质的圆,两条细线、两把尺子。上课一开始,要求四人为一个小组,谈论怎样测定圆的周长,讨论结束之后,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每位小组最终得出三种测量方式:①在直尺上面反复滚动来测量;②用线缠绕一周来测量;③布材质的圆可以通过圆是轴对称图形,运用反复对折的方法化简测量的过程。这为教师在总结测量圆周长手段时,找出“化曲为直”这一共有特点,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

(三)通过扩展来参与

教师一般都是限定在教室内授课,就连教学时间也是固定的。这种授课方式的束缚下学生的参与也就不积极、不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深入,教师不仅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更要扩展学习的空间来进一步指导学生深入探索。在课堂上除了收集、整理、分析、討论、解决问题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带着问题提前预习,在课堂上开展交流与讨论,课后再调查和运用于实践。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先了解一些数据,如家庭收支、水电开支、家用电器尺寸等,课后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调查,如校园内的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促使学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三、探索新知,积累丰富、有效的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解决数学问题关键在于发现解决方法,就是在“问题和所给条件”中间找出某种关联和联系,通过分析题目,了解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通过剖析隐含条件,最终实现由未知到已知的过渡,最终使得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能够用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使数学问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直观地观察到整个思维过程,并在这一基础上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入一道题:绿草茵茵大牧场中的一头牛吃牧草正好能吃一个月,也就是三十天,两头牛正好能吃半个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三头牛能吃几天呢?请同学们注意牧场的牧草每天都在生长,咱们假设生长的速度相同。这时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结构进行分析:一头牛正好能吃一个月,指的就是一头牛吃完所有的牧草花费了三十天,这里面包括原来的和在三十天中新长的两部分牧草;两头牛正好吃半个月,也就是指两头牛花费了十五天吃完原来的和十五天中新长的牧草。但是,题目中并没有告知我们这些牧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吨,就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将一头牛一天所吃牧草的数量设为一份,一头牛在三十天就吃了三十份,两头牛十五天就吃了二十份。

四、反思提升,升华基本、有用的思想方法endprint

除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题目的能力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学会反思提升,升华基本、有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这也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任务,倡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将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到问题本上,并按时上交给教师。教师也在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以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此外,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整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最终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长此以往,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指导、示范、引领,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思辨方法。在小学阶段,常用会运用类比、分析、整合、抽象等思维方式,以及联想、迁移、推理等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试题中:“某学校原来教职工有八十人,现在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四十人,这个学校现在有多少教职工?”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现在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四十人,可以将其理解为“现在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倍或50%”“现在与原来的比为3∶2”,等等。这种方式不仅沟通了百分数、分数、比例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讓学生学会将知识举一反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文章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在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互动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研究实践充分表明,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操作、探索实践、互动交流,渗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创新意识,也会使学生在逻辑思维、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有效、全面、和谐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张海蝶.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2]关巧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1(1).

[3]徐金掸.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J].小学数学教育,2007(12).

[4]林雪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弹性与优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9).

(责任编辑:李雪虹)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