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的放矢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4-05-09

[摘 要]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整合过程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为必然。本文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中新兴教具,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切入时机,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成为点睛之笔三个方面,结合课例阐明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认识和理性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学科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

一、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中新兴教具

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新兴教具。信息技术以资源库、实验演示工具、展示问题情境的窗口身份出现,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教师手中的一件新兴教具,用它来指引学生的学习之路。例如:我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与垂直后,难点在于垂直和相交两个不同的概念容易理解不清。对于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组内容为:两条直线从平行到相交再到特殊地相交即垂直地变换过程的动画,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很快很好地消化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平行和相交两种,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的理解,垂直与相交是从属关系,而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又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强化对称图形的对称原理,在课堂追踪的猜字游戏里,有些字学生想象起来有困难。例如:田野的“田”、理由的“由”、英文字母“A””H”。利用多媒体演示字的对称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表象。这样做,比教师花费时间在黑板上去写、画要好得多,而且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能够很好地看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欣赏轴对称图形时再加上优美的音乐做衬托,既巩固了所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悦。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新兴工具。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式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设计校园》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图形的认识与面积计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设置的。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在以往教学中学生都是用手绘的形式来展现设计作品。基本采用布置成作业形式完成,因为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不能使学习成果充分共享,难以达到自主合作的学习目标。所以,我尝试将信息技术这个平台切入到此类课的教学中。在教学中学生前期首先通过网上查询和实地测量,搜集本学校的占地面积、设施及其尺寸,以及其他学校的设施情况。课前通过大屏幕演示交流,小组合作制定设计方案,然后利用老师提供的课件动手设计。课件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原始的校园平面图,右侧有一些相关的校园设施,如篮球场、教学楼、花坛等,学生可以根据尺寸,把设施拖拽到校园平面图中,可平移、可旋转。设计好之后利用大屏幕进行展示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后进行修改,课后把设计成果发布到班级网站上展示。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参与意识,也确确实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切入时机

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大大弥补为了顾及全体,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弊端。然而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使用起来也不宜喧宾夺主,要恰到好处,找准切入时机,要在教师不能直观演示而又需要清晰呈现给学生的地方使用。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直角三角形ABO绕直角顶点O逆时针旋转90度。让学生们找到旋转后的三角形应该在哪个位置。这里列举我今年与五年前的不同教学方法。五年前教学时,我初接触多媒体,当时我先提出了问题,然后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很清晰地将三角形旋转的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将旋转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进行对比观察,当时感觉收效很好。今年我再上此课时,也是先提出这个问题,但不急于去演示课件,而是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发挥想象,甚至允许学生通过画的方式去探索。许多学生会在实际操作中慢慢发现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时,我再进行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结论,总结出图形旋转90度的方法。前后两次的做法,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实际效果应该是后一种做法更注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操作、体验与发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因此要让多媒体成为我们教者的一个工具,而不能完全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成为点睛之笔

当前有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出质疑,其实信息技术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出在使用它的人身上。应该说,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任何一种工具的发明与使用,都是对人的一种解放,同时他也会相应地弱化人的某些功能。比如说信息技术的产生,尤其是互联网、家庭电脑的普及,人们逐渐改变了阅读的习惯,变文本阅读为屏幕阅读,于是很多人提出了要回归文本阅读等。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黑板、挂图、教具、学具等常规媒体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往往这些价廉物美的媒体,能给教学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教学媒体都有其独到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把信息技术与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有机配合,而不是让传统教学手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滥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发现很多老师直接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这样的展示过程固然很清晰,但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这部分内容用眼睛观察远远不如动手操作更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再如:教学《烙饼问题》时,我就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主体教学方式,而是采用现场活动的方式,让老师的手作为锅,小朋友的手作为饼,“刺啦”烙好一面用2分钟,这样“刺啦”一次就是一个2……以此类推,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互动小环节中就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因此,在教学时应该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组合,让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成为点睛之笔。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遵照“适时、适当、适度”原则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不能“喧宾夺主”,使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就成为评价一堂优质课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 考 文 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2]刘建华.网络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

[4]周永华.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功能[J].江苏教育技术报,2006(6).

[5]李瑞生.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技术,2006(4).

(责任编辑:张华伟)

作者简介:刘永(1968-),辽宁盘锦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