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研活动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课堂教学优化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4-05-09

陈法宝,严红红

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2.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浙江东阳322100

教研活动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课堂教学优化的案例研究

陈法宝1,严红红2

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2.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浙江东阳322100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英语写作“磨课”的过程发现,教研活动在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生成实践智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教研活动;课堂教学;英语写作;教师发展

教研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为常见的教学研究方式,它通过观摩和研讨课堂教学来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研究以XM中学八年级的一位英语教师(Cathy)和她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来探究教研活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提升和优化。研究者主要收集了她第一次上课(借班上课)及课后教研(研讨)的资料,以及第二次上课(自己班上课)及课后研讨的资料,并对前后两次上课、研讨的录音进行逐字整理成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教研活动在这次课堂教学改进中发挥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活背景知识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唤起学生的注意,酝酿情绪,并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实践环境,这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如果在导入环节不能让学生起到“热身”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会产生不利影响。

Cathy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让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情境,由于是一节英语写作课的拓展课,学生甚至不太明白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上课开始时,Cathy说道:“Boys and girls,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most embarrassing ex⁃perience in your life.In fact,the chief editor in our school newspaper invited some authors to write the articles.Please read these two articles and tell me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better?”然后,她把两篇短文同时呈现在PPT的屏幕上,内容如下。

从这一段上课的内容来看,Cathy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告诉大家是“我们今天来谈谈生活中的囧事”,她用的词是“talk about”,学生们不知道上什么课,是口语课、阅读课还是写作课,这反映了Cathy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后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和老师们认为,不要前面一开场的时候就闷掉了,不然整个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可以在导入环节上多下一些功夫,考虑一下如何能够把学生点燃起来。既然是关于“囧”的内容,可以通过一些非常搞笑和“囧”的视频材料等,把课堂上的气氛调动起来。或者可以找一些能够活跃气氛的材料,再结合本次课的内容就更好了……

通过课后教研活动的研讨和自己的反思,Cathy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上课之前她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简短的视频,这些都是非常“搞笑”和“囧”的视频,还有一段电影《泰囧》的片段,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活泼起来,由此引出了“囧”(embarrassing)的话题。除了一些“囧”的视频,在这次上课的导入部分,Cathy还用PPT中的图片引入了“囧”的“故事”。图片展示结束之后,Cathy让大家看一下PPT上的一篇短文,然后再让大家阅读手上的书面材料(第二稿)。之后通过对比找出第二稿中哪些表达方式或者句子比第一稿好。这时候Cathy告诉大家文章可以通过修改变得更加有文采,进而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修改作文(revise the writing)。

从Cathy第二次上课的片段来看,她已经把第一次上课时候存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改进。第一次的导入部分只是给了两篇近似的文章,问大家喜欢哪一篇。由于学生不清楚教学的目标和教师的引导意图,所以产生了“热身”时候的“冷场”。通过课后的研讨,通过引进与“囧”相关的视频和文字材料,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又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告诉大家文章是可以通过修改而变得更加优美,从而也使学生有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的导入部分更加注重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更加合理,追求真正的实效。这种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起到了“热身”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教师知识基础的核心,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所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技术知识,形成一种新的教师知识框架,即整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CK)。在这个框架之中,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之间存在“复杂互动”。它要求教师掌握比他们所教授的学科知识更多的内容,必须对学科知识因技术的应用而改变的方式有深刻的理解。虽然Cathy的“磨课”的过程没有讨论具体的信息技术问题,但是提醒了Cathy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对多媒体的运用,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Cathy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把前面两段文字左右对开放在同一张PPT上。两段文字虽然不是很长,但是放在同一张PPT上显得非常拥挤,字体很小,再加上该教室中的屏幕本来就很小,坐在后面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根本看不清楚。虽然Cathy的意图是为了更好地对比才放在同一张PPT上,但是如果根本看不清楚,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也说明Cathy在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方面的考虑不是非常清楚。针对PPT上内容太多、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的问题,Cathy自己已经觉得有些不妥。她自己认为“我自己感觉就是一开始可能看不太清楚,应该只给他们看第一稿,第二稿作为重点研习的内容,印出来给他们”。这也说明了Cathy本人在上课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反思,这种反思也是自己知识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Cathy这次上课的主要任务即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并列句”“复合句”和“现在分词做状语”来美化句子。“并列句”和“复合句”以前接触过,学生很容易掌握,而“现在分词做状语”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知识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被和“并列句”“复合句”一样训练,没有凸显出它对于学生来说的困难。所以在课后研讨时,教研员认为,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几件事情,即今天上完这个课让学生怎么改,为什么要改,更重要的是如何改。这里面有个关键的环节要让学理解,分词做状语的形式理解成“一个主语和两个动作”。但是通过什么形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通过模仿学会运用呢?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可以尝试重新设计一下……

在经过这样的“磨课”之后,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Cathy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对三种变简单句的方法利用PPT中的图片进行了逐一解释和练习,在讲到“现在分词做状语”的用法时的实录如下。

T:...What else we can do to make our sen⁃tences better?Let’s get back to our story.“At that moment”(the teacher play the PPT,and the bell rings in the PPT),who was that calling?Can you have a try?

S:My class teacher is calling me.

T:Good,your class teacher is calling you. Yes,how embarrassing it is.Can you read Task One and find out the revised sentences?

S:Waiting impatiently at the bus stop,I re⁃ceived my teacher’s call.

S:When I waited impatiently at the bus stop,I received my teacher’s call.

T:Good job.OK.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sentence?

Ss:One.

T:How many actions?

Ss:Two.

T:Two.OK.“One person,two actions”.In this way,we can change our sentences like this,let’s read it together.

Ss:Waiting impatiently at the bus stop,I re⁃ceived my teacher’s call.

在Cathy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她通过用PPT给出了另外一段意义相近但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的两段短文。前面一种完全是简单句,虽然没错误,但是平淡乏味;后面一种句式复杂,感觉生动。这时候学生就明白了自己喜欢哪一种。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两种改写句子的方法,并指出这样改写句子是为了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优美。这就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改和怎么改,再引入第三种改写的方法——“现在分词做状语”的时候,她采用了让学生在文中找“还有哪个句子变化了”,而学生很快找到了这句“Waiting impatiently at the bus stop,I received my teacher’s call”。这时候,Cathy指出,“one per⁃son,two actions”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句子更加优美、生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直在追求直观性和生动性,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和直观的表达,可以促成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的达成,使得学生的学习实现从平面到立体、从抽象到形象的过渡。通过前后两次在这部分上课内容上的设计可以看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多媒体等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很多用语言难以表达和呈现的内容,学生经历了从不太了解到比较了解的过程,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形成内外合力,生成实践智慧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学习经验而导致的“错误”是不容易被自己发现的,也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对自己的“错误”,或者自己对别人的“错误”更容易识别。在教研活动中,很多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和实践智慧就是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而发展和生成。在Cathy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她把三种修改句子的方法教给学生之后,就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修改之前自己写过的某篇作文。对于这个环节,课后教研活动的时候,教研员和其他一些老师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有提升的空间。

教研组长认为,学生改自己的文章可能他们本身就是不愿意改的,因为学生对自己写好的东西都是很满意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框架(定势)。

这时Cathy突然意识到如果让他们改别人的文章就会更好了。

退休老教师L认为:即使是交换着改,也一定要规定在某些部分改,否则学生还是会感到不是很清楚,有点茫然……

经过教研活动的讨论,Cathy自己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设计。在第二次上课讲解完三种修改、美化句子的方法之后,Cathy让大家根据work⁃sheet上面的另一则材料,利用所学的这三种形式进行改写句子,并且把这三个句子划了线,这样,学生就明白在什么地方改、怎么改了。例文如下。

My Most Embarrassing Experience I had my most embarrassing experience two years ago.I slept through alarm clocks.(1)I had to arrive_ at school on_ time.I rushed_ out home___as quickly as I could.Luckily,I was not late.Suddenly I found that I didn't wear my glasses.(2)I entered the classroom.I felt a little strange.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weren't my classmates and count⁃less pairs of eyes glued on me.I escaped from the classroom and noticed that it wasn't mine.My face turned red.(3)I felt so embarrassed at that time.I would never forget it.I also learn a lesson from it that I should be more careful.

这次上课Cathy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主要是让学生从改自己的作文到改别人的作文,同学们比较认真,加之又指出了在规定的地方可以改,其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第二次上课结束之后,Cathy也进行了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教研员给了她很多的指导,她说第一次上课时候“学生一下子就蒙掉了、就傻掉了”。通过王老师(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一起“磨课”,使她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内外合力”的推动。“内力”当然是她自己的努力,上一堂公开课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的,这中间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她和那些开过公开课的教师能够体会;“外力”指的就是她眼里的同伴和专家,同伴主要是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老师、同事以及指导他们教研活动的教研员等专家。内力和外力的合力共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的优化。

教师“自我学习”和教研组中的“合作学习”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程度越高,越能推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教研组建设越有成效,越能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其结果是双赢。通过对比这两次上课时候这几个教学片段发现,Cathy所教的内容相近,但是通过教研活动的研讨,前后两次上课的教学效果却有很大不同,第二次比第一次有很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通过教研活动,攻克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难题,改善了课堂教学,生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发展了自己学科教学知识(PCK)。

[1]谢晓枫.英语课堂导入的情境创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0).

[2][美]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任友群,詹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葛婷婷.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6).

[4]张剑杰.中小学教研组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符洁)

T:Very good.I my teacher’s call. How can we do it?I will show you step by step. First’who can change these two sentences(I waited impatiently at the bus stop,I

my teacher’s call)into a complex sentence?

本文系笔者主持的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U-S”合作与薄弱学校改进的实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课题编号:2016SCG330)的阶段性成果。

陈法宝(1981-),男,河南虞城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浙江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论、比较教育;严红红(1986-),女,浙江东阳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