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

时间:2024-05-09

葛海燕

(南通市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小学,江苏 南通 226625)

浅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

葛海燕

(南通市海安县城东镇南屏小学,江苏 南通 22662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在时下的语文课堂中大放异彩,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流行风”。但形形色色的拓展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真的能给高效课堂增光添彩呢?恐怕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拓展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在导入点处拓展——介绍相关知识,重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介绍人物故事,或是名家名篇,或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这类课文在导入的时候可以适当拓展,以增加学生对课文、人物或作者以及时代背景的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课文的感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1)以作者的生平或趣事导入。在教学古诗或名家名篇时,教者可以在导入时对诗人或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事迹进行适当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例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以用杜甫的生平导入,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奠定全文基调。

(2)以课文中人物的故事或情况介绍导入。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詹天佑》《鞋匠的儿子》这些描写名人或历史人物故事的课文时,教者就可用这些名人的生平、趣事来进行导入,增加对人物的初步认识。

(3)以课文写作背景或课文描绘的背景导入。在《负荆请罪》一课的导入部分,教者对战国时期的天下形势进行初步介绍,并为学生带来负荆请罪的前两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4)以与课文相关的歌曲、谜语等趣味形式导入。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时用一则谜语导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谜面和谜底,从而追问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

二、在重难点处拓展——降低理解难度,重融会贯通

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地方,往往也是深刻含义的语段处。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进行拓展,或进行语句理解拓展训练,或出示拓展资料,可以适当降低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文本的深刻含义。

《钱学森》一文中,一位美国将领将钱学森比作“五个师”,说“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美国将领为何这样说呢?针对这个教学难点,笔者首先让学生讲解五个师是多大的军事力量,从而理解钱学森对于中国的作用之大,然后例举钱学森的伟大成就(钱学森一个月后,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就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奋力拼搏,1960年,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他,获得了一级英模奖章;又是他,荣获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美军将领为什么说“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三、在读写点处拓展——提高写话水平,重迁移内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在教学课文的精彩优美、极富特色的写作方法或表达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品味、积累这些语段,并适当展开读写拓展训练,一方面在读写训练中巩固和内化所学新知识,一方面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生锤炼词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例如:教学《孔子游春》第8自然段孔子关于“水”的论述后,教师出示了一则拓展训练:

提示的目的在于降低写话难度,启发学生思维。果然,学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

水若满则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乐;水受到阻拦,或慢或转,它好像知道谦和礼让;水滋润万物,孕育天地,它好像母亲一样仁慈;水荡涤尘埃,它好像教人求真;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它好像有气量;水滴能穿石,它好像有韧性……

四、在空白点处拓展——放飞想象翅膀,重思维发展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这些“空白”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课文的“空白点”,与文本展开对话,与人物情感交流,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感悟,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当彭德怀下令枪杀大黑骡子后,“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彭德怀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笔者结合以上想法进行拓展教学。

师:你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摘下军帽?

生:自己最亲密的战友牺牲时,用摘下军帽表示自己的哀思和敬意。

师: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摘下军帽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在他的心中大黑骡子就是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和伙伴。

师:彭德怀失去了朝夕相处、为革命立下大功的大黑骡子,他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呢?

生:大黑骡子呀,我对不起你,你为革命立下大功,我却不得不杀了你!

生:大黑骡子,我爱你,但我更爱我的战士们,为了他们,我只好牺牲你!

……

五、在结束点处拓展——课内延伸课外,重积累实践

高效的课堂应当能够达到一种“言已尽而意尤远”的境界,在结尾部分的教学应当适当展开拓展,如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课外拓展阅读、搜集整理信息,让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让语文走近生活,融于生活。

在教学《孔子游春》结尾时,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1)这学期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老师的形象,如《最大的麦穗》中的苏格拉底、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孔子游春》中的孔子,他们的教育方式怎么样?你喜欢吗?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论语》,并从中搜集关于学习的佳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应以“有效”为第一追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把准有效拓展的切入点,注重拓展的多样性和适度性,这样的拓展教学才是富有诗意的“超链接课堂”,让课堂呈现出语文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符 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