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毛圆圆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浙江 慈溪 315315)
构建小学低段数学“童心课堂”的思考和实践
——以《认识钟表》一课为例
毛圆圆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浙江 慈溪 3153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主人”是稚气十足的儿童。他们爱玩、爱动,爱新鲜有趣的事物;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理解;他们的学习目的性不强,常常需要用不断的表扬和激励来维系课堂学习。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人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成人化的生活情境、成人化的学习活动、成人化的课堂语言等。课堂成人化的入侵,是对儿童的研究不够,是“主体”缺失;它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童真童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乐园呢?以《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和实践。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要求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次教学实践中,我安排第一课时新授“整时和半时”,第二课时是练习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学生的认知维度来确定:①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和半时。②通过认钟和拨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如此安排,将整时和半时在同一节课内教学,因内容较多使得教学不能很透彻、到位,整节课像赶集似的匆匆忙忙,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也累。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内容,整节课谈不上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学生回答、做题,忙于应付。于是,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调整为“认识整时”,教学目标不但从认知和能力维度考虑,更体现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维度的提升。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自主观察钟面上的部件,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2)通过拨钟面、人体钟,培养学生动手、想象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以海宝参观世博会的教学情境以及练习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反思】 基于“儿童”的教学目标定位,使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更充实、富有童真。教师不再“赶时间”,教学中能够安排更多的实践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更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情境贯穿于教学环节
《认识整时》的第一次教学实践,按照教材的安排,整节课以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为主线。从小明起床(认识整时)到做操、看书……。有小明的陪伴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兴趣,学习也较认真。但是熟悉的小明对低年级的学生的刺激还不是最大。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的孩子,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或卡通人物的活动。于是我把教学主题图稍作了改动,把小明改成了海宝,又抓住世博会的契机,把学习生活的一天,改成了参观世博会的一天。
【教学片段】
师:叮铃铃,谁家的闹钟响了?(出示课件:海宝起床)生:海宝。
师:看看海宝是什么时候起床的?(教学整时)……
师:海宝起床去干什么呀?(出示世博大门)
生:参观世博会。(出示两个世博场馆,让学生看海宝参观是几时。并教学整时的共同点)
师:海宝接下来什么时候又做了什么?请你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阶段小练习)
【反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海宝的形象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再加上大家都关注、向往的上海世博会,学生们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
2.情境呈现于练习设计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促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昨天海宝带我们参观了世博会。今天它还有一天的世博之旅,想不想再跟它去参观?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
师:那就帮海宝几个忙吧。先请你帮他们找到好朋友。(出题:连一连)
(学生赶紧拿笔连起来,速度快得惊人,正确率也很高)
师:太谢谢大家了。今天它要去参观哪几个馆呢?
( )时海宝可以参观中国馆。
( )时海宝可以参观尼日利亚馆。
(“帮助海宝”成了学生们的乐趣,学生个个集中心智,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这是在做练习)
以同样的方式呈现练习,再等2小时、3小时……练习层次不断提高,但学生丝毫没有因为练习难度加深而退缩。最后大家还总结出了再过几时是几时的计算方法——经过几时加几时。
【反思】 学生经历了新知识的探索、体验等的活动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肯定没有在探索阶段时浓厚,练习设计除了要注重练习的“量”和“质”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故事、表格、文字等形式,直观形象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因为它的浅近形象、有节奏感、易记忆,所以深受儿童喜爱。儿歌能带给他们愉悦,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增添童趣,使他们不再产生“厌学”的情绪。
教学认识钟面上的部件,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然后反馈。学生找到钟面上的部件不难,但我发现学生很容易把时针和分针的名称和长短搞错,即使我反复提醒还是有错误存在。于是,在教学反馈时,我适时板书,再增添几个字后,黑板上呈现出了一首儿歌:时针短,分针长;时针指几是几时,分针指几是几分;12个数字站一圈,正好分成12大格。在小结时,学生读着“自己编的”儿歌无比自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调动了起来,更没有学生把时针和分针的长短搞错了,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扎实的铺垫。
天性所致,低段学生最感兴趣的则是“玩”。为了使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知都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并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我们在数学实践中就应该确立“玩”的教学理念。
教学完整时后,我安排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拨钟面的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玩”了起来。但单一的活动内容——拨钟面不但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而且浪费时间。能不能有新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呢?于是我把教学活动稍作改动,在师生互动时设计了一个“人体钟”的活动。
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当成钟面呢。用你的两只手臂当钟面的时针和分针。请你表示出12时。(顿时学生活跃起来,A同学两只手臂立刻向上举,伸得直直的。B同学也是把两只手臂向上举着,左手臂举得直直的,但右手臂弯了点,明显要比左手臂短了些)
师:B同学,你手臂疼吗?
B同学:不是啊,时针短,分针长呀。所以我得把右手臂变得短些。(课堂上响起了掌声)
师:你们为什么都把手臂往上举呀?
C同学:时针和分针都要指向12。
D同学:12就在上面。(课堂上又响起了掌声)
随后让学生用肢体表示出6时、9时、3时……学生们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
“人体钟”的教学活动,使沉静的课堂沸腾了起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无限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不但体会到了“玩”的乐趣,更体会到了原来数学课也能“玩”着学习,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活动结束,学习劲头还是非常高昂,10时是这样,1时是这样……此时虽然教学已经30分钟,但完全看不出孩子们疲倦、注意力分散的样子。学生准确的肢体表现,充分证明了学生真正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尤其如此。当他们的发言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喜悦的眼神、挺直的背脊、得意的表情都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或语言或物质或行动,都能让低年级学生感到成功。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也应以鼓励为主,以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次教学《认识整时》时,为了追求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知识掌握这一块,而忽略评价对一年级孩子的必要性。在我看来发小红花、过多讲些无实质意义的表扬的话,无非是浪费教学时间。因此,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举手的孩子寥寥无几,最后还出现了冷场的状态。
经过反思后,在第二次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亮点,并及时表扬。当学生发现钟面上的分针、时针……时,我竖起大拇指: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当我问道:为什么你说是7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1:时针指……(有点小紧张)我赶紧鼓励他:没事别着急,你一定行的。孩子深呼一口气说: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我立刻奖他一朵小红花,之后的每一次回答我都看到他的小手举得特别高。当学生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都指向12。我肯定地赞美道:你真是太棒了!连老师要讲的都被你知道了。当学生课堂练习全对时,我们边拍小手边表扬自己:嘿嘿,我真棒。并奖励自己一个笑脸……在一次次鼓励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更加爱上了数学。
童年的数学应该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老师应该让孩子们意识到数学虽然抽象、枯燥,但也跟他们习惯了的童话故事一样充满着斑斓的色彩,天真烂漫!只有激发起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使他们爱上数学,走进数学!让我们拥有一颗童心,然后以童心去接近童心,以童心感悟童心,以孩子为主体,给孩子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孩子们的童心得以尽情的绽放,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定能彰显出无限魅力。
(责任编辑:李雪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