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

时间:2024-05-09

刘 慧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2021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立足党史百年新起点、着眼新征程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取得了扎实成效。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维度探讨***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就是从哲学层面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经验总结。这有利于深入揭示党史的价值、学习运用党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助于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一、生存的追问:对党史价值和本源的认识

本体论是追问存在本质的学说。“历史是什么”是开展历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属于历史本体论或存在论的范畴。本源指事物的源头、起源和根本。“历史的本质并非历史自身的客观性和历史自身的规律性,而是支配历史的观念和思想上的至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作了系统的梳理。“人民性”是***关于党史重要论述揭示出的党史的根本特征。“人民性”作为党史的本源,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意涵:一是指对于中国近现代宏阔的历史而言,“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形成和发展的本源和根据;二是指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三是指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才能从本源上击碎历史虚无主义的叙事逻辑和意识形态逻辑陷阱。在党史的本源性内涵中,党史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站在怎样的高度看待历史,是研究历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党史重要论述揭示了党的历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整体。连续性侧重于反映两层关系: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关系;二是中国共产党各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内涵的关系。阶段性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开展的实践探索及其蕴含的精神特质中。

***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立足中国,放眼人类社会发展,阐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实现国家现代化新的历史征程,创造了发展中国家推进实现现代化的新样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独立自主努力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哲学上,过去一切并没有在过去中消失,因为‘观念’永远是现在的;‘精神’是不朽的;‘精神’不是过去的,不是将来的,只是一个本质地现在的。”***明确提出,百年党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开展伟大事业,孕育出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小岗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各种精神虽然具体表现各有不同,但其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的动力支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2.学习运用党史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肯綮相连

研究历史、认识历史,就是要探究历史的原有价值,赋予历史新的价值。“所谓予以新价值,就是把过去的事实,从新的估价。价值有两种:有一时的价值,过时而价顿减;有永久的价值,时间愈久,价值愈见加增。”***从党史学习教育与政党、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阐明了党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党史的根本目的。

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不断为创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而著书立说,其中蕴含关于学习的本质、目标、立场、方法等的认识。他们高度肯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在于实现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转变;指明了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改造世界,解决革命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强调历史学习。恩格斯曾指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但我们认为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学习的重视,为我们党学习运用党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学习运用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应对危局和困境的经验总结,重视党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品质和禀赋。每当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党总是把学习运用党史作为应对危局和困境的有力抓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问题。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把学习和讨论党史相关问题作为突破口,发起了延安整风运动。经过一段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全党辨清了路线、统一了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建设新中国成为党面临的重大问题。195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指出:“党正面临着建设新中国的复杂任务,全党有系统地学习理论,比较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加迫切需要。”中央明确提出,学习理论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过一段时期的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文化结构、领导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开放初期,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历史、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成为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为了澄清是非,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正确方向上来,中央掀起了学习党史的高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认识,加强了党的团结。

今天,学习运用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以“赶考”的清醒,坚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多次从执政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角度,强调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学习运用党史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高度统一,基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深化全党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找准进一步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在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只有把对历史的认识和对新形势的研判、新情况的把握、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把对历史的学习运用落实到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

3.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

把握历史客观性和历史真实性的关键,在于用正确的观点看待历史、分析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其目的不是为了达至历史的绝对真实性,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实现“信史”。***关于党史重要论述从历史、理论、实践三方面厘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发展本源,强调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来把握时代特征。这里,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可靠保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行”转化为中国共产党“能”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实践并证明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也是不断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党史姓党”的方向保证。“党史姓党”是***对党史学习的一贯要求。党史领域的意识形态问题突出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关于党史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理论品格,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理论辨析,对党史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二、辩证统一的认识理路:对党史发展规律的总结把握

只有充分认识蕴藏于百年党史发展中的规律,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源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对规律的认识要从关系范畴和本质关系两个角度加以把握。***关于党史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党史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关系”“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党史与协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对党史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行了总结把握。其中,对党坚守初心和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三大规律的总结,以及对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揭示,体现出辩证统一的认识理路。

1.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坚守初心和使命的历史

***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党的历史的辩证统一。***明确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党的历史实践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相辅相成,党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坚守初心和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历史实践中得以彰显和发扬。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不仅反映客观世界的物,还反映主体的实践活动需要;既承担自身建设的任务,又肩负人民解放、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任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高度一致,充分体现了党的历史实践的价值性和目的性。

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矢志不渝坚守初心和使命,激发了党的强大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一批又一批先进共产党人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充分发挥了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并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坚守初心和使命,使党具备了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底线思维能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实践载体。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历史维度清楚地呈现出其初心和使命的逻辑脉络。中国共产党从战略全局出发,在不同历史阶段围绕党和国家事业的不同中心任务进行的探索实践,是其初心和使命的时代化表达、现实性转化。

2.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一部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辩证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关于党史重要论述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强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交织、相映生辉的进程中推动实现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他提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的论断,并从这两方面的互动关系中进一步解密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路相契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确立的重要标识。”中国共产党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的双重身份。作为理论主体,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感性认识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概括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识的飞跃;作为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条件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程度和水平。能否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实践主体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是否形成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在对两者准确把握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水平,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具体国情,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思想动力。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单纯的学理,始终将其作为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坚持从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出发,探索实现革命胜利、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道路。百年党史深刻昭示,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会把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引向歧途。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实现了从抽象可能性向现实可能性的转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总结,也为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彰显了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互通;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文化建设层面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现实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单纯的实践,更是将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经验上升为抽象的、系统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涵的延伸。中国共产党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又进一步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3.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一部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协同推进中接续伟大征程的历史

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相协同,是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奇迹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既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抓手,也是统揽“四个伟大”的客观要求。“四个伟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拓展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任务的表达。其中,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党的建设中不断强化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协同推进,才能实现四者相互贯通。

4.“三者”不可分割、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生动体现

***关于党史发展的规律性总结中,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整体。其中,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至关重要,是实现其他两方面目标的基础支撑。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坚守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党坚守初心和使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保持初心和使命的“不变”与客观实际挑战的“多变”之间的关系。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现实性地转化为处理继承与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关系。

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是党坚守初心和使命的实现路径。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守和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如何保持不懈奋斗的“赶考”状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赶考”的自省是政党自觉意识的体现,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相协同,就是以理想信念为导向,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以高度的自省自觉应对客观实践的无限挑战。

三、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提供方法论指导

逻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的方法把握实践发展的科学。逻辑的方法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主体认识客体的一种工具,体现主体的主观创造性。***关于党史重要论述蕴涵着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从大历史观视野、人民立场和党史的作用等方面,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提供了基本的方法遵循。

1.坚持历史思维,以大历史观视野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和运行规律

大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一种哲学思考。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作用的考察,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的大历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象化,不仅观瞻治国理政全局,而且涵盖全面深化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等局部。

2.坚持战略思维,站稳人民立场把握历史主动

3.坚持辩证思维,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关于党史重要论述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治党的经验和方法,揭示经验传承和风险应对的互动关系。人类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之一是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从而形成相应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再认识过程,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对中国共产党治国治党的经验总结,实质就是对其历史发展中有关因果联系的把握,以此提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只有充分提炼百年党史中蕴含的治国治党经验、解决问题智慧,并将其同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

四、结语

从哲学角度探析***关于党史重要论述可以发现,其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为基础,蕴含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构成辩证统一的理论整体。三者从不同方面建构了***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其中,本体论居于前提、核心和主导地位,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立论依据或前提,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同时,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阐释深化了本体论层面的认识。只有从哲学层面准确把握***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意涵,坚持不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才能更好地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