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发展探析

时间:2024-05-09

王亮清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发展探析

王亮清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除了带来崇尚休闲、娱乐、健身的和谐社会氛围外,它所带来的体育消费及其消费结构性变化,能够创造巨大商机和商业利润,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全民健身的条件与保障,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引领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应准确寻找二者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实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双赢发展。

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

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体育产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在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安居乐业的同时,人们渴望健康、追求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迫切,群众进行体育消费的热情空前高涨,消费行为和档次逐年提高,现有的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适时推出全民健身运动,以适应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积极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我国群众体育的地位与重要性,这标志着我国开展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向“全民健身运动”的历史性跨越。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每年的8月8日作为“全民健身日”。《条例》的颁布迎合了全民健身的法治需求,为全民健身的发展创立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保障。“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是国家关注民生、顺应民意的重大举措,全民健身所倡导的健康、文明、快乐的生活方式,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可以看出,我国全民健身逐渐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体育体制进入一个崭新的改革时期,体育产业也逐渐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时期。体育场馆和竞技体育成为体育体制改革的首选。一方面,体育场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自负盈亏”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另一方面,竞技体育呈现市场化、社会化趋势。1985年,国务院颁布《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正式将体育列入第三产业,随之体育产业的概念引起关注。从国家统计局关于体育产业的定义来看,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产业活动的集合。它包括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咨询培训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经纪业、体育博彩业。进入21世纪后,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风,我国初步建成了与大众消费水平相适应,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

二、现阶段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的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更是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现阶段我国在推进全民健身进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1)体育人口增长缓慢且发展不平衡。体育人口总量是评价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现阶段我国体育人口总量不足、增长缓慢,而且呈现明显的年龄和地域特征,城市与农村的体育人口差异较大,偏远欠发达地区体育人口亟待开发。这种状况与地方政府,尤其是体育行政部门工作不力、不到位或不作为有很大关系。

(2)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最能体现政府以民为本的宗旨。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虽然民间自发的、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活动和有偿的体育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政府提供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资金场地器材保障等远远落后于国民的需求,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尤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国民的体育权利与利益、意外事故的医疗费以及伤残赔付、责任划分等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针对城镇普通居民、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体育服务更是全民健身的死角或盲点。这种状况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3)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欠协调。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对二者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的体育价值观、认知水平和社会发展进程。二者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它们对体育乃至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不可偏废。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意识上“重竞技轻群体”、行动中不惜血本追逐“争金夺银”的现象,以至于造成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贫富不均、发展失衡。

2.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有其特殊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潜能开发不够、产品质量不高,法制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管理人才匮乏等诸多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体育产业的发展理念跟不上时代要求,目标定位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影响到体育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发展理念跟不上时代要求。在体育产业的初创时期,存在着“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粗放型发展,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现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理念虽然与初创时期相比有很大进步,但是体育产业在精细管理、强调法治、规范经营、突出服务重点等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在依托场馆、紧扣本体、兼顾各业等方面还不能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难以达到体育产业与社会需要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体育产业还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以消费者为本的理念,难以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难以在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与全民健身的双赢可持续发展。

(2)目标定位没有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国民的体育消费热情、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国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动力。但是,现阶段体育产业的目标定位仍然不能根据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时调整,不能紧扣国民体育消费市场来及时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难以完善服务体系。同时,体育产业的生产导向没有真正实现向消费者的转换,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得不到有效解决,国民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得不到满足,特殊群体的体育需求更是无暇顾及。

三、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全民健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带来崇尚休闲、娱乐、健身的和谐社会氛围外,它所带来的体育消费及其消费结构性变化,能够创造巨大商机和商业利润,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条件与保障,它对于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引领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我国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将急剧增长,国民的体育需求无论是从量的方面还是从质的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持续、快速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需求结构的变化也必将促使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准确寻找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统筹协调二者关系是实现其双赢发展的关键。

1.创新体育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

目前,我国政府在体育领域中的行政意志是限制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体育产业,首先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体育领域生产活动及生产要素的垄断状态,跳出原有的行为模式,真正实现由集权型向多元化体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保障体育的有效需求。同时要实行管办分离,切实把办体育的职能交给社会和市场,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运作,有效激发社会办体育的热情。另外,要积极发展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尽快形成组织化、专业化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服务体系,引导国民的消费形式。

2.积极培育体育市场消费主体,调动与激发有效需求

全民健身在逐渐成为新经济条件下一种投资和消费趋势的同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体育消费总量和结构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就必须把激发国民的体育消费放在首位,积极培育体育市场消费主体。体育产业应当科学地分析定位其生存与发展环境,探索研究不同消费群体与消费个体的消费特点,掌握消费规律,预测消费趋势,重视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重视产品开发的大众化、系列化,避免体育产业构成的盲目趋同化,使体育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的消费需求,有效激发与引导消费动机,提高国民对体育消费的认可度,增强其体育消费能力,使国民消费得以有效转换与升级。

3.重视体育培训市场建设,激活体育有效需求

体育培训市场作为体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体育知识的培训还是在运动技术以及专门训练等方面都对全民健身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要加强体育培训市场建设,尽快改变体育培训市场中存在的经营主体不明确、相应法规缺乏、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等无序状态,切实强化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着力点的经营服务意识。同时,还需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与系统,优化工作环境,保障其指导体育锻炼、进行运动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进行锻炼的健康指导和医学监督等具体职责的正常履行,使国民体育锻炼处在正确的体育基本知识、科学的健康指导与合理的医学监督之下,从而不断提高大众的体育意识水平和体育能力,及时调整不适应的活动内容与方法,不断增加国民参与体育消费所必需的技能储备,激活、扩大并延续国民体育消费意识与热情。

4.规范体育竞赛市场,弘扬体育精神

体育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积极的健康形象,能够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精神享受。人们对体育竞赛的狂热,不仅在于竞赛双方的竞技较量与结果,更在于人们通过运动员表现出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满足其健康的精神追求需要。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以弘扬体育精神为核心,注重体育赛事社会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将社会公益性与商业性予以完美结合,从而为满足国民的体育消费搭建广阔的市场平台。同时,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必须切实维护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诸如“足球丑闻”等亵渎体育消费者情感的事件的发生。

[1]鲍晓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丁俊生,钱杰.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4).

[3]彭波,赵晓玲.全民健身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5).

[4]唐宏贵.论全民健身运动的当代社会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

[5]于善旭.论我国全民健身法治环境[J].体育文化导刊,2010,(2).

[6]张林,黄海燕,王岩.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4).

G812.4

A

1003—0751(2011)03—0139—03

2010—12—25

王亮清,女,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郑州 450002)。

责任编辑:随 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