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李景相何元凯
(1.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2.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地理标志(Geographic Indications, GI)是指特定地域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具有明显地域性和独特品质的农业或手工业产品。随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地理标志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对传承地方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发展传统产业等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进展很快,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对策等,从地理学视角进行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区域大多为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省份,对西部欠发达省份的研究很少。因此文章以广西作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广西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广西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位于东经104°28′~112°04′,北纬 20°54′~ 26°24′,是我国唯一的沿海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 南临北部湾海面。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约1595千米。广西地貌类型齐全,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全区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光照充裕,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服务中心网站获取广西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据截至2021年12月)三种地理标志的名称及地域范围等数据信息。DEM 高程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空间数据云 SRTM 90 m数据。人口与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网站《2019年广西统计年鉴》。利用Excel和ArcGIS10.2软件进行地理标志数据可视化处理,绘制广西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图。
最邻近指数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点要素空间模式分析方法,点要素的空间分布可分为集聚型、随机型和均匀型三种。利用最邻近指数判别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类型,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式中,为实际最邻近距离,r为理论最邻近距离,为点的密度,为区域面积,为地理标志的数量。当<1 时,<r,为聚集型分布;当>1时,>r,为均匀型分布;当=1时,=r,为随机型分布。
核密度估计法常用于测算点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密度,分析空间要素的密度大小。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地理标志的空间集聚区域,反映其在空间上的集聚或分散特征,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表示核密度函数估计值;( )为核密度方程,为阈值范围内的点数;为带宽,为-1之间的取值,(-x)表示要素点到核心点x处的距离。核密度值越高,表明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密度越大;核密度值越低,表明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密度越小。
运用冷热点分析Getis-Ord 指数计算广西各地市地理标志数量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程度,以识别不同区域的热点区与冷点区的空间分布特征。Getis-Ord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表示研究行政单元的统计量,为基于距离的W空间邻近权重矩阵。其中 Getis-Ord 指数值的检验采用标准化值,公式为:
式中, 、Var 分别为数学期望值和变异系数。当值为正且显著时,表明位置周围的值相比均值而言要偏大,呈现高值簇(热点区);当值为负且显著时,表明位置周围的值相比均值而言要偏小,呈现低值簇(冷点区)。
叠置分析法(Overlay Analysis)是在同一空间坐标系下,将同一区域的两个或多个地理要素图层进行叠置,产生空间区域的多种属性特征的分析方法。通过ArcGIS10.2 软件将广西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图与水系、湖泊的空间数据进行叠加,据此分析河流、湖泊对广西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共 14 个市,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人口情况等不同,地理标志发展存在极大差异。利用ArcGIS10.2软件,运用自然断裂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广西地理标志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其中,东北部、西北部分布密集,其他区域相对稀疏,呈现出“北密南疏,区域集聚”的空间分布形态。从市域分布数量及占比来看(图1 ,表1),各市拥有的地理标志数量差距明显,桂林市拥有的数量最多,达到54个,防城港市拥有的数量最少,仅有6个。拥有地理标志数前三位的桂林市、河池市、百色市合计地理标志数145个,将近占总数的一半,达到了44.75%;而拥有地理标志数后三位的防城港市、北海市、梧州市合计地理标志数25个,仅占总数的7.72%。可见,广西地理标志在市域上的分布极不均衡。从地理标志的类型分布上看(表1),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154个,占总数的47.53%,主要分布在河池市、桂林市、钦州市、百色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3个,占总数的28.70%,主要分布在桂林市、百色市、玉林市、南宁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7个,占总数的23.77%,主要分布在河池市、桂林市、南宁市、百色市。
表1 广西14个地市各类地理标志数量占比情况
图1 广西地理标志区域分布情况
利用ArcGIS10.2平均最近邻距离分析工具对广西地理标志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广西324个地理标志的平均观测最近邻距离为13.09 km,预期最近邻距离为16.82 km,值为 0.778635(<1),值为-7.383741,值为0.000000,通过 0.01 的显著性检验(图1)。因此,可判断广西地理标志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
从三种不同类型的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表2),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值分别为0.784827、0.820844,均小于1,值通过 0.01的显著性检验,均呈显著集聚特征;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值为0.928850,值为0.272470,没有通过 0.01 的显著性检验,趋于随机分布。由此可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空间分布上趋于随机分布。
表2 广西地理标志最邻近指数及相关参数
图2 广西地理标志空间集聚特征
为了进一步探析广西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主要集聚区域,运用 ArcGIS10.2 软件的 kernel 核密度分析工具,采用自然断裂法将核密度值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高值区、次高值区、次低值区与低值区四种类型,生成广西地理标志的核密度空间分布图。发现,广西地理标志总体空间分布呈现“三高多次”的分布态势,即以河池市、桂林市和钦州市三个高值区呈现“倒品字形”的集聚分布格局。
从不同类型的地理标志核密度分布情况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空间分布呈现 “两高多次”的分布态势,“两高”为桂林市和南宁市两个高值区,多个次高值区分布在广西的南部和东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空间分布呈现“四高五次”的分布态势,“四高”为河池市2个高值区、百色市和桂林市各1个高值区,“五次”为贺州市、贵港市、来宾市、柳州市和南宁市5个次高值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呈现“一高两次”的分布态势, “一高”为钦州市1个高值区,“两次”为河池市和桂林市2个次高值区。
为探究广西地理标志数量在各地市区域上的空间集聚分布程度,运用ArcGIS10.2 的热点分析工具计算 Getis-Ord 值,采用自然断裂点法将广西地理标志区域集聚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四类,并绘制广西地理标志的冷热点格局分布图。结果表明冷点区、热点区在空间上呈集聚连片分布,南北差异明显,整体呈“北热南冷”的分布格局。热点区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的百色市,地理标志分布数量较多且密集;次热点区主要为河池市和柳州市;冷点区主要为南宁市,分布数量较少且稀疏;其余 10市为次冷点分布区,集中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可见,广西地理标志分布的热点区域、次热点区域、次冷点区域呈集中连片分布,说明广西地理标志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地域空间关联性及空间近邻效应,受制于区域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相似性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倾向于毗邻分布。
自然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广西地形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山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9.7%,丘陵约占10.3%,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地,约占26.9%。广西境内喀斯特地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7.8%,分布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广西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随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构成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树枝状水系。运用ArcGIS10.2 软件将广西地形的DEM高程、水资源与地理标志分布进行叠加分析,广西地理标志大多分布在山脉两侧的河谷区域、平原和低洼地带河流两侧。北部山区地带地理标志分布明显高于南部平原、谷地区域,北部山地、高丘陵地区地理标志多沿山脉两侧的河谷区域、山地边缘地带呈串珠状分布,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都依山、沿水分布。北部山地、高丘陵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区位、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以农业经济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理标志产品的生长和发展。这表明,广西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广西地理标志依山、沿水分布的总体分布格局。
从区域经济和区域人口两个主要社会因素考虑,区域经济发达、区域人口数量较多的地区,将有足够的财力、人力促进地理标志的宣传与管理。由广西各市地理标志与区域经济、区域人口关系(表3)可得,广西地理标志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广西地理标志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口数量较少的桂西北山区。区域经济总量排名前五依次为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钦州市,区域人口数量排名前五依次为南宁市>玉林市>桂林市>贵港市>柳州市,而地理标志数量排名前五依次为桂林市>河池市>百色市>钦州市=南宁市,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西北部作为广西主要的耕作区域,优良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理标志的生长和集聚发展。可见,虽然区域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地理标志的生长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广西地理标志的分布更多的取决于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
表3 广西各市地理标志与区域经济、区域人口关系
地理标志作为特定地域的一项集体知识产权,属于公共资源,一般由政府主导申报保护。因此地方政府的认知、开发、政策扶持等对地理标志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广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地理标志的培育和保护,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挖掘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广泛的地理标志品牌。各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做好地理标志培育、发展、运用和保护等工作,南宁地理标志“横县茉莉花茶”“横县茉莉花”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柳州市出台《“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实施方案》,以地理标志运用保护为抓手,把商标品牌战略发展摆在首要位置,运用和保护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品牌,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使“柳州螺蛳粉”成为网红经济,2020年上半年产值近50亿元。钦州市针对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地理标志产品“坭兴陶”出台《钦州市坭兴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钦州市坭兴陶土资源保护条例》,规划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坭兴陶博物馆、商业街、体验中心等配套项目,促进“坭兴陶”地理标志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坭兴陶”成为钦州市名片。可见,政府的政策主导在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和导向作用。
通过对广西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地理标志总体分布特征看,截至2021年12月,广西324个地理标志在14个地级市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呈现出“北密南疏,区域集聚”的分布形态。(2)从空间集聚特征看,广西地理标志分布总体呈现出显著集聚的特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空间分布趋于随机分布。(3)从密度分布特征看,广西地理标志总体空间分布呈现“三高多次”的分布态势,三个密度高值区呈现“倒品字形”的集聚分布格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密度分布呈现 “两高多次”的分布态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密度分布呈现“四高五次”的分布态势;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密度分布呈现“一高两次”的分布态势。(4)从冷热点分析看,南北差异明显,整体呈“北热南冷”的分布格局,冷点区、热点区在空间上呈集聚连片分布。地理标志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地域空间关联性及空间近邻效应,受制于区域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相似性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倾向于毗邻分布。(5)广西地理标志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自然因素是基础,社会经济因素强化了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格局,政府主导和政策因素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开发起着重要的调控和导向作用。
地理标志作为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兼具独特性、地域性、稀缺性等特点,在当前城乡转型、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探索新时期地理标志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已成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此,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逐步优化广西地理标志空间分布格局。地理标志无论在价格定位还是市场需求上都比普通同类产品更具优势,可为地方农业经济带来更多收益。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监督、管理等职能,积极组织地理标志申报与保护工作,尤其是地理标志分布较少的广西东南部,应在区域范围内积极开展特色资源普查,挖掘土特产品历史文化内涵,明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对有开发潜力的产品进行培育,有计划地组织申报地理标志,从而优化广西地理标志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广西地理标志健康发展。
第二,依托地方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地理标志属于区域公共资源,主要由政府主导申报保护。各级政府部门应支持各类行业团体或农产品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地理标志申请、培育和发展中的作用。同时鼓励行业组织、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到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推广过程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产业化,进而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利用公众媒体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提高地理标志的公众认知度。
第三,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地理标志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西地理标志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很小,地理标志的申报及利用并没有带来区域经济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各级政府在重视申报地理标志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地理标志产业的后续发展,推进地理标志产业化经营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相关主体,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从产品生产端进行有效监管,提高农民对地理标志的认识,保证产品的优良品质;在产品消费端,借助于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源,积极宣传,让更多消费者知晓,并通过多种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通过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利用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