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黄翠流 肖军委 孙贵强 李金盛
(1.玉林市植保站,广西 537000;2.广西昊华农业有限公司,玉林 537000)
马铃薯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饲菜兼用作物[1],营养丰富,适种区域广,增产潜力大,产业链条长,可比效益高。玉林市素有秋冬季种植马铃薯的习惯,种植面积1万hm2左右,近年来,玉林市高度重视秋冬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玉林市精准脱贫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受马铃薯优质脱毒种薯供应不足及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影响,导致马铃薯产量和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6~2017年玉林市植保站与广西昊华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在玉林市五彩田园建立秋冬种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马铃薯“高基肥+高垄+覆膜”种植技术。该栽培技术通过覆黑膜一次性培土,节省了人力及时间,解决了以往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出苗、青头薯、肥料不易溶解等问题,且马铃薯产量得到有效提高。
试验地位于玉林市北流市金城村,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非常适宜秋冬种马铃薯生产。试验地土壤类型为沙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地面积83.33 hm2,其中示范田面积82.67 hm2,对照田面积0.66 hm2。
马铃薯栽培品种为“荷兰十五”。试验设常规栽培与“高基肥+高垄+覆膜”高产栽培两种种植方式。生产周期为11月上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示范田每667m2播5000~6000穴,肥料全田撒施,用马铃薯专用肥(18-6-21)100~150kg,有机肥300~400kg;薯种用量为150kg;播种完后覆盖黑膜,每667m2用黑膜15kg。对照田按照当地农民习惯栽培技术进行,每667m2播4500~5000穴,基肥与追肥各占50%,薯种用量150kg,种植完后覆盖稻草。
从表1中可以得出,2016年、2017年示范片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2660kg、2888.79kg,分别比对照增加1066.16kg 、1301.38kg,增幅分别为66.89%、81.98%;其中商品薯分别比对照增加1289.89kg 、1423.93kg,增幅分别为104.86%、115.86%。按每50kg商品薯收购价80元,每50kg次品薯收购价20元计算。2016年、2017年示范片每667m2平均收入为4088元、4339元,分别比对照增加1974元、2229元,增幅分别为100.3%、113.35%;其中商品薯收入比对照分别增加2064元、2278元,增幅分别为104.86%、115.86%。示范片每667m2投入2600元,对照田每667m2投入1500元,综合计算2016年、2017年示范片每667m2纯收入较对照增加874元、1129元[2]。
2016~2017年,在农技推广系统对秋冬种马铃薯种植推广的基础上,引进马铃薯产销企业,采用“公司+基地+科技+种植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及引领国内先进的栽培技术进行推广种植。玉林市通过开展广泛宣传,组织技术培训,举办马铃薯美食节及马铃薯薯王大赛等形式,推广马铃薯“高基肥+高垄+覆膜”高产栽培技术。两年间,共召开马铃薯现场培训(班)会45场次,培训种植企业(合作社)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和群众达1890人次。共建立“高基肥+高垄+覆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面积达3886.67 hm2,连片66.67 hm2秋冬种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6个、20 hm2以上示范基地24个、6.67 hm2以上示范基地102个。
水稻收割后,用机械整地,整地时要深耕细耙,土块细碎,保证松土层达20cm以上。每667m2施有机肥300~400kg,马铃薯专用肥(18-6-21)100~150kg,全田撒施。施用基肥后用起垄机起垄,要求垄面宽60~70cm,垄底宽(包沟)100~110cm,垄高25cm,起垄方向尽量保持同一个方向,避免出现横垄。要求垄面土块细碎、沟底平直[1~5]。
表1 测产验收记录表
选择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切块前把病薯、烂薯挑除。尽可能利用种薯顶端优势,保证每个切块一个芽眼,每个切块在25g左右,减少切口面积。切种后薯块需及时消毒;用99%恶霉灵粉剂2g、65%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g、72%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g兑水50kg,浸泡已经切好的马铃薯种5~10s,浸种300kg左右,需重新配制新药液。捞出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24h内播种完毕。
冬种马铃薯应选择在立冬前后至小雪前播种。在垄面以“品”字形两边摆种,以5000~6000株/667 m2为宜,双行植,垄内行距18cm,株距20cm,芽眼朝下,伤口向上,深度在5~6cm。播种后覆膜前必须把地下虫药(每667m2用1~1.5kg)洒施于垄面上,再覆盖一层马铃薯专用薄膜,压土。(专用薄膜标准:黑色,厚度0.015cm,宽度70cm)。使用培土机培土,盖至膜上碎土达到5cm左右、土块要细碎、垄面薄膜全部盖住,利用泥土的压力,马铃薯苗才能自动穿膜出土[3,4]。
保持垄头排灌沟畅通无阻,垄沟做到中间略高,两头略低,靠近田埂的沟在培土时候应该深挖,以利于排水。在支渠靠近田埂处,两头各向田间方向延伸2m适当深挖5~10cm,保证中间高于两头。马铃薯是对水敏感作物,其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湿润。并掌握前期足水,中期控水,后期湿润的原则。水分太少也会造成出苗不齐、生长不良、萎蔫等现象;水分太多会造成死苗、缺苗、烂薯现象。如下雨过后,必须排干田间的积水[5]。
表2 马铃薯病虫防治方案
覆盖黑膜后的垄面,很少滋生杂草,主要针对沟两边的杂草。除草方法:当杂草已经全部长出土面时,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用草胺磷进行定向喷雾,不能喷到马铃薯叶片,否则导致药害。
种后30d左右,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茎叶接近封行时,用丙环唑药剂进行压苗,过7~10d左右再打一次。可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促进植株横向生长,使植株矮化、叶片厚茎秆粗,叶色加深,增强抗寒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可减轻霜冻寒害。有利于后期的保苗、保证有足够的生长周期,可促进地下部生长,加速块茎膨大,提高产量。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植物抗性:如加强土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保证植株健壮。其中要注重叶面追肥,增加细胞液浓度,从而增强对霜冻的抵御力。特别在冬至前后,应注意天气预报情况,在霜冻来临前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
防霜冻方法:灌水保温,寒流降温来临前往垄沟灌1/3沟水,垄面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可减轻冻害,霜冻过后立即排干积水。
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防为主、治为辅”的指导方针。马铃薯常见病害有:黑胫病、青枯病、枯萎病、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环腐病、疮痂病、病毒病等;常见的虫害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蚜虫、潜叶蝇、青虫等。具体防治方案见表2。
经过近年的试验推广,马铃薯种植技术得到有效提高,但秋冬种马铃薯仍普遍受晚稻收割时间制约,大多数种植户对马铃薯种植时间节点把握不好,错过最佳种植时间导致下种后出苗前易遭受雨水期水渍水泡等灾害,中后期容易受到霜冻天气及病虫的危害。因此,可采用晚稻播种优质早熟品种为调节手段,理顺生产季节的衔接,确保秋冬种马铃薯赶上最适宜播种时间。同时,引导采用秋冬种马铃薯早熟品种,适时早播,最大程度地避过霜冻为害。此外,要推动玉林地区冬种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必须建立一种能够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的机制,即:种薯有基地、供种有体系、种植有指导、生产有技术、销售有服务、市场有保障。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格局,加快马铃薯优良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