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依雯?余丽
摘 要:英语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师所说的话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课堂指令语的相关理论,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某高中二年级英语教师课堂指令语使用情况,探究有效课堂指令语的语言特点和发出策略,以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言语行为;课堂指令语;有效性
作者简介:王依雯,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余丽(通讯作者),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师的课堂指令语(classroom instructions)是课堂上教师使用的为了实现教学功能的话语,是解释教学活动内容的一种言语行为。课堂指令语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們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课堂指令语,他们以语言学为视角,从语音、语法、句法和文本层面规范课堂指令语。90年代后,学者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教师发出有效课堂指令语的基本准则,即教师发出指令后应该首先检查并确认学生是否理解教师希望他们做的事情。
我国有关课堂指令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首先,从语言、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提出在教学中使用的指令语必须简洁明了;其次,何安平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采取不同的认知导向策略;后来,汤燕瑜和刘绍忠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教师言语的典型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然而对课堂指令语进行的系统性理论研究还不足。
二、研究意义
针对高中英语教师有效课堂指令语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理论方面,课堂指令语是课堂上的动态沟通工具,但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静态理论层面。本研究将通过具体的实践将其理论更加完善且具有可实施性,补充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其次,在实践方面,由于许多新入职教师并没有对课堂指令语进行过系统研究,导致课堂上出现指令不清楚、学生听不懂等问题。本研究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课堂指令语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此外,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对课堂指令语的关注,促进英语教学更好地发展。
三、理论基础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在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外行为分为五类:陈述、指令、承诺、表达和宣告。因此了解言语行为的概念,有助于对课堂指令语的研究。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哲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他认为,语言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人们离不开说话和写作等言语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在交流中需要使用语言做事情,他认为“总体情况下的总体言语行为是我们最后要解释的唯一实际现象”。
Searle修正了Austin理论的缺陷,使其更加系统和严谨。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间接言语行为,这意味着说话人言语的形式和字面意义并不反映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三种常用句型有不同的表达意义:陈述句用来表达陈述,疑问句用来表达疑问,祈使句用来表达命令。同时他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常规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非常规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常规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使用规律来推断说话人的意图。例如,“你能开门吗”字面上是一个疑问句,但实际上是一个符合惯例的命令。而非常规间接言语行为句是多种多样且更为复杂的,听者需要根据语境和说话人的身份来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课堂指令语
我国现行英语教学模式大多仍以传统的语言教学为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等能力。言语行为理论的引入对英语教学和课堂指令语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它注重语言的实际效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注重课堂指令语的实际效果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其次,教师应该用在真实场景中使用的词语来发出指令,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合语境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难度的指令语;第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的许多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应尽量避免学生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第三,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
四、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