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4-05-09

【摘要】教育信息化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泛结合。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也随之完善和合理化。本文笔者通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探索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介绍两种评价方式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遵循“关注过程、关注个体、有效反馈、促进发展”的原则,终结性评价如何通过课程论文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整体发展状况。力图为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英语;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刘珲(1981.03.07-),女,汉族,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外语教育与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专项项目)“‘评价驱动’的信息化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9YYD222)。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要求全面提升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同时指出要加强注重过程考核,健全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就如何推动课程建设和发展,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都指出了课程评价在推动课程建设与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文件强调,过程评价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指出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实现评价对课程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尤其2020年,信息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显示出了无比的优势。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泛结合,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国内早在2005年就有学者对大学英语课程评价进行研究。已有研究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金艳提出构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路,主张汲取不同价值取向的评价模式之优势,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各环节开展分层分类评价。朱家胜等基于TQM的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主张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杨琪基于 POA 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与测试模式初探,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课程的评价及测试与学生的学习产出过程正相关。另一方面,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实践探索中有对大学英语不同课型进行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如刘燕、吴晶等,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和国际商务礼仪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弥补传统课程评价手段的不足。也有对基于本校课程评价的教学实验进行研究。如,刘建达、陈金诗等,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形成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已有研究在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如信息技术如何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如何改善、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及时评价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评价等的研究依然不够完善和透彻。笔者力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评价体系。

三、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二,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1. 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现状。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自2006年开始构建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包括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英语三个板块,其中英语文化类课程《英美国家概况》是通识教育英语板块的一门主干课。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最新要求,团队教师力图通过英语文化类课程的讲授,达成以下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英国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相关词汇和术语;掌握英国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能力目标:发展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应用能力;理解不同行为表征下的底层文化逻辑,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不同文明的差异和各自的长处;进一步发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素质目标:能够运用英国历史文化基本知识,理解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好理解“现在”和“过去”,预知“未来”;利用英国文化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影视作品,提升文化素养;拓宽国际视野,形成文明互鉴意识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课程主要通过翻转课堂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教学结构如下: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布置内容具体、明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或合作学习,学习慕课《英伦历史文化拾遗》或其他课程资源,掌握知识性学习内容。为课上汇报学习成果、讨论相关议题和语言产出做必要准备。

课中(线下课堂教学):通过活动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成效,通过小组或个人汇报、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产出机会,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重点是听说能力,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课后(线上、线下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文献阅读、信息检索收集整合使用素材,合作或独立自主完成读写任务,提高读写能力、训练思辨能力。

2. 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课程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标准,对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改革和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遵循“关注过程、关注个体、有效反馈、促进发展”的原则进行,制订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加强形成性评价的规范性;终结性评价以课程论文形式进行,综合考查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整体发展状况。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考核内容与评价方法。两种评价方式各占课程总成绩50%权重,以百分制计分,折算方法: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评价*50% + 终结性评价*50%。

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法如下:知识目标1:考核英国历史、社会、文化等相关词汇和术语,采用平时测验和作业进行的方式进行评价;知识目标2:考核英国历史、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采用小组讨论并做课堂展示,线上章节习题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能力目标1考核语言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并做课堂展示;阶段性写作测试;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评价;能力目标1:考核语言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并做课堂展示、阶段性写作测试、课程论文进行考核;能力目标2:考核理解不同行为表征下的底层文化逻辑,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反思日志、课程论文、课程建设贡献与学习资源分享等方式进行评价;能力目标3:考核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看待历史文化问题,理解不同文明的差异和各自的长处,主要采用线上课程学习;课堂小组讨论;课程论文;阶段性写作测试进行考核;能力目标4:考核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采用小組讨论并做课堂展示进行考核;素质目标1:考核学生能够运用英国历史文化基本知识,理解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正确历史观,采用小组讨论、反思日志、线上自主学习、课后作业、课程建设贡献与学习资源分享等方式进行考核;素质目标2:考核利用英国文化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影视作品,提升文化素养;采用课堂小组讨论、网课论坛线上集中讨论、课程论文、课程建设贡献与学习资源分享享等方式进行考核;素质目标3:考核拓宽国际视野,形成文明互鉴意识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并做课堂展示、反思日志、课程论文、课程建设贡献与学习资源分享等方式进行考核。

(2)信息技术如何参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课前驱动、课上促成和课后评价三个阶段,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育评价。课前驱动环节,教师利用智慧树平台建翻转课,课前教师在平台上传学习任务及学习资料,学生通过平台完成课前任务,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平台问答讨论区进行交流。课上环节,教师可利用雨课堂作为辅助检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课后评价可通过智慧树平台进行,如教师通过平台作业考试、问答讨论板块布置学生课后学习任务,学生独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将课前以及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输出。教师通过平台学生作业及互动交流讨论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方式。这样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都能有效地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可采取如下评价方式,其中:自主学习内容包括:慕课视频、文本阅读、论坛讨论(30%);课程参与度:教师评价(10%)、学生自评(5%)、组内互评、组间互评(5%);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1.阶段性测试2(20%);课后作业: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基于阅读的写作任务完成情况、小论文(20%);课程建设贡献与学习资源分享(10%)。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占总评成绩的50%。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论文写作过程以及考核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我们随机抽取班级人数的10%参加论文答辩。以课程论文代替传统考试,更有利于评价集知识、技能和素养为一体的“整体性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校内教学实践六年,每一实践学期团队教师都会对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反思日志和学生、同行及督导对课程的评价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教学周期实施和再评价。通过循环反思,不断完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不断努力优化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构建了评价驱动的大学英语文化类评价方式。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的整合和设计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琪.基于 POA 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与测试模式初探[J].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58-160.

[2]朱家胜,许晶晶,许曼萍.基于TQM的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7):103-105.

[3]金艳.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外语教学,2013(5):56-62.

[4]刘建达,陈金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于形成性评价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J].大学外语教学研究,2020(1):117-136,185.

[5]吴晶.大学英语CLIL后续课程评价模式研究——以“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1):168-16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