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本科学生汉英翻译衔接显化

时间:2024-05-09

燕如萍 周爱萍

【摘要】显化(explicitness / explicitation)是将源语以更明显、易懂且符合目的语语言表达习惯的形式转译成目的语的翻译形式,是职业译员汉英翻译时常常出现的翻译特征。而在语篇意义显化特征中,尤以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显化最为突出,即衔接显化。大学本科学生汉英翻译能力有限,除了其自身语言基本功不扎实、阅读量较少等原因而外,翻译策略的欠缺也是阻碍其汉英翻译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将以大学本科学生汉英翻译的文本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对比其和职业译员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衔接显化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教学层面上而言,这将有助于提高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汉英翻译策略的意识,从理论层面上而言,本研究以大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丰富“显化假说”理论的实证研究文献。

【关键词】衔接显化;汉英翻译;大学本科学生;逻辑关系连接词

【作者简介】燕如萍(1981-),女,汉族,贵州镇宁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实践;周爱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外语专项“翻转课堂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SJA044);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语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编号:2020WYKT052)。

一、引言

1986年Blum-Kulka最早基于语料库进行了系统性的显化研究,并提出“显化假说”理论。她提出译者对于源语文本进行解译的过程可能导致目的语文本比源语文本冗长,这种冗长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銜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她认为这是“翻译的共性”,而不取决于两种语言间不同的语法体系和文体体系。之后译学界对“显化假说”这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1988年Séguinot在研究了从英语到法语的翻译和从法语到英语的翻译后,针对“显化假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显化并非仅体现在译文比源语文本冗长,并提出显化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译文中出现了源语文本中未出现的信息;二是源语文本中预先设定的隐含的内容在译文中被明显地表达出来;三是源语文本中的某些不明显的部分在译文中通过聚焦、强调和词汇的选择等手段被凸显了出来。匈牙利学者Klaudy(2004)对翻译中显化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认为“显化”可分为四种,即强制性显化、选择性显化、语用显化和翻译本身固有的四种显化类型。此外,还有Baumgarten et al.(2008)、Sasan Baleghizadeh & Ahmad Sharifi(2010)、王克非(2003)、胡开宝和陶庆(2009)等国内外众多译学界的学者们都从多种维度论证“显化假说”理论。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以职业译员为研究对象,对于大学本科阶段学习者翻译显化现象的研究却尚有欠缺。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大学本科生,共收集了来自不同专业的153名学生的汉英翻译文本,共计英文译文65,972词,句段数达2,294句英文译文。之后,通过语料库工具加人工检索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汉英翻译逐句对应和分析,对比职业译员翻译过程中的衔接显化特征,探讨学生译员与职业译员汉英翻译策略的差异,归纳总结,为今后的大学本科汉英翻译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衔接显化

Halliday认为,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实际上可以分为: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其中,语篇意义的显化就是指在目的语中用明晰的衔接词,凸显出源语里句与句之间的隐含关系,以更好地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让目的语文本更加流畅和自然。职业译员汉英翻译的显化特征主要有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显化、代词的显化、释意显化、修辞显化、语词显化等,这表明显化是职业译员常用的一种翻译策略,大学本科生在学习阶段要注意提高自身显化策略学习和使用的意识。

衔接显化主要指汉语中隐含的逻辑关系,英文译文中通过显化逻辑关系连接词,衔接短语,以及将前述相关内容在后文中再进行补充和再现的显化策略。众所周知,英语注重形合, 强调句子成分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以及语义群与语义群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各种用于表达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如and、but、because等连接词) 、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分词短语和介词等连接。与之相反的是,汉语注重意合,依赖于句子成分间隐含的逻辑关系连接(如所描述事件或情况的先后顺序,内在逻辑关系等)。

汉英翻译时常见的衔接显化通常为:表目的的逻辑关系衔接显化(如so as to, so that, to do sth.等),表因果关系的(如so, because, since等),表先后次序的(如then, after, before等),表转折的(如but, however, although等),表并列的(如and, as well as, at the same time等),表递进的(如although, so that, moreover等)。这些衔接显化的应用使得英文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的行文习惯,明晰了中文源语中隐含的逻辑关系,有助于目的语读者或听众的理解,通常也是显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显化策略。

三、大学本科生汉英翻译衔接显化

英语中逻辑关系连接词一般分为表示目的、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等等的逻辑关系连接词,同时在英文语言习惯表达中,更习惯于直接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逻辑关系连接词明晰出来。而中文则是一种意合语言,鲜少出现逻辑关系连接词,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隐含在上下文的句意之中。所以,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显化就成为一种必然和共性的现象。

研究发现,大学本科学生的汉英翻译文本中出现了衔接显化的翻译策略,其中以表目的的衔接显化和表并列的衔接为最常用显化策略,显化应用百分比分别为65.36%和59.15%。但是其他如表递进、因果、先后次序、转折等的显化策略应用频数却较低,依次分别为:表转折的占31.05%,表因果的占24.84%,表先后程序的占23.53%,表递进的占11.55%。这说明大学本科生在学习汉英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显化程度低的翻译策略的训练,以期尽快达到标准翻译的要求,译文才能更好地诠释讲话人的真实意图。以下是学生译文与职业译员译文的比较:

例1: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职业译员译文:

Your young cousin had a long journey and she is delicate. We've just got her to stop crying. So don't reopen that subject.

学生译文:

Your sister came from far away. She was weak. We persuaded her just now. Don't mention anything about what has been said.

例1中职业译员用so显化了源语文本中暗藏的因果逻辑关系,但是学生的翻译文本中并未使用显化逻辑关系连接词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看起来口语化,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导致这篇文学作品被翻译得毫无美感,甚至会令读者难以理解。

例2: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职业译员译文:

One thing alone was lacking: he was now over fifty but had no son, only a three-year-old daughter named Yinglian.

學生译文:

Now he is almost 50 and has no son. He only has a daughter whose name is Yinglian and is 3 years old.

例2中暗含了明显的转折关系,职业译员用but来显化上下文之间的这种转折关系。而学生的译文里仅有少部分的学生显化了这里的逻辑关系,相反也有大多数的学生只顾及了字面上的翻译,没有考虑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或是误认为这是一种并列的关系等,误解了作者的意图。

对比以上汉英翻译译文文本,职业译员在相应的地方都采用衔接显化的策略,明晰了源语中的逻辑关系,使得译文更加清晰明了。而学生译文则是由无数的简单分句拼凑而成,失去了源语中语言的美感,或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语义。因此大学本科生需要提高衔接显化的意识,加强衔接显化的训练。

四、结语

衔接显化是大学本科生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应用较多的翻译策略,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共性现象。本文从大学本科生的层面验证了Blum-Kulka所提出的“显化假说”理论,同时通过对比职业译员的汉英翻译文本,发现大学本科生还需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显化策略学习的意识和应用的频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大学本科生的汉英翻译能力。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本研究仅探讨了大学本科生汉英翻译的衔接显化特征,而英汉翻译是否也存在相似的特征则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Baleghizadeh S, Sharifi A. Explicitation of implicit logical links in Persian-English translation[J]. Translation &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2010(2):57-65.

[2]Klaudy K. Explicitation. In M. Baker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Séguinot C. Pragmatics and the explicitation hypothesis[J]. The CAAL Bulletin, 1988(1):151-161.

[4]胡开宝,陶庆.汉英会议口译语篇意义显化及其动因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4):67-73.

[5]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6):410-4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