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4-05-09

【摘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亦是如此,每个个体在学习能力上也有所差异,不同的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渠道、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等有着不同的偏好。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认识到在学生这个群体中,客观存在着接受能力、智力水平、思维类型等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老师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积极地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科学、合适的使用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孙海雷(1978.9- ),男,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王集初级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育与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是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分层教学的原则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不拘一格、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一、学习任务分层

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和运用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对这些学生在接受学习任务时采用不同的目标标准, 对A类学生采用竟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对B类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 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对C类学生主要寻找其闪光点, 给他们鼓励的眼神和言语表扬,让他们对于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有着强烈的成就感,从而逐渐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 Passive voice”语法内容, 根据被动语态的基本意义与结构及考查的知识点出发,针对每类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C类学生的任务是正确掌握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的“Be done”基本结构,并能选出正确的被动语态形式;要求B类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结构能正确选择被动语态的形式之外,还要能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能灵活、正确转换,理解主语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对于A类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任务不仅仅是正确的理解被动语态的意义、结构、与主动语态的转换,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需要掌握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情态动词等时态或动词形式的被动语态结构与用法;并且在英语写作中,灵活的运用被动语态的句式使自己的文章出现更好的句式结构,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落实单一知识, 侧重记忆、重复和模仿, 使其正确掌握和巩固被动语态的基础知识;对基础好的要重视对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其主动思考, 大胆实践, 提高跨文化意识, 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又例如在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词汇量及写作能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了不一样的任务:在进行话题“My dream shop”写作训练时:假如你是李明,你们班级以“My dream shop”为主题的班会,你理想中的店铺是什么呢?鲜花店、书吧、宠物店、收藏店……为主要内容, 写一篇小作文。

(C类学生做)Task 1, Ask and answer:“ What kind of shop do you want to have?”( what/ Why)

(B类学生做)Task 2,By using at least5-7sentences to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shop;

(A类学生做)Task 3,Besides writing an article about their dream shops,they also need to correct other students compositions。如此以来,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把学习任务层层分解,由易到难,让优生吃的好,让学困生吃的饱,每类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增加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也能游刃有余的把握班级学生对任务的解决能力,并作出有效的调整和改进措施。

二、作业布置分层

英语老师在教授完新知后,会不同程度的布置一些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练习他们应该练习的题目,避免因作业题目太难学生无法解答而放弃练习或抄袭他人答案,也避免因作业题目过易而不能達到应有的练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练习时,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在习题中体现出层次性。为了增强分层作业练习的可操作性,教师可采取如下的方法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他们分成若干组(即若干个层次),再在学生的作业本封面一角用相应的符号(如A、B、C等)标明每个学生所在的组别。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按照每道题目的难度,在题前分别标上同样的符号,学生练习时即可“对号入座”,选择其应该完成的练习。为了促进学生的提高,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之后,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适当凋整其所在的层次,这样,既保证了练习的科学性,又使作业练习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例如在教学完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后,对于C类学生作业仅仅布置能够正确的判断if引导的从句是条件状语从句还是宾语从句,“If youre scared,just shout or hold my hand。”“Ben is wondering if theres a bank in the shopping mall。”C类学生判断第一句if作“如果…… ”属于条件状语从句,第二句if作“是否……”属于宾语从句;对于B类学生来说他们的作业不仅要正确判断句子类型,还要掌握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时态问题,“I dont know if he(come) back tomorrow, if he(come) back, I(call) you。”B类学生要准确的知道引导宾语从句时,谓语形式根据动作发生的情况来决定,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主将从现的原则,作出正确的答案will come、comes、will call;最后对于A类学生来说,在掌握B、C类学生掌握的知识之外,他们的作业又要进一步提高难度,拓展英语知识应用储量,让英语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构成知识框架,留给他们的作业就是要把if引导的从句与语态结合在一起,同时符合现在考查学生的考核目标,“I (not go) to Toms party if I(not invite) next Sunday。”这道作业就是对时态和语态相结合的典型习题,如果不能兼顾知识的融合,就容易出现错误。

三、评价反馈分层

在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后,以發展为基准,实行教育性的分层评价。事实上,分层评价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求得最佳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要注意评价目标的发展化,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精神文化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既包括教师评价也包括学生个体的自评、同伴的他评等;还要兼顾评价方式的人文化,毕竟作为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他们一直是属于探索的过程,错误在所难免,评价时重点对于他们的闪光点予以积极的回应和引导,错误之处给与指正和鼓励性的评价。在英语教学中,优秀的分层评价应该是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词汇、慢慢变化、多练习、强激励”的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评价方式。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基本要求,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甄选与发展的统一与协调。反之,简单粗暴的评价,不能准确地衡量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展示学生的学习潜能,缺乏师生间思想情感的沟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效而适度地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能能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品质。如果一味地以同一尺度进行评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没有了个性,也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在进行英语阅读理解分层教学时,全班分三小组,分配任务给每一个组,基础题A:可以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去做,只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重在知识的检验和记忆,减少心理压力,保证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增强自信和成就感;提高题B:可以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做,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综合题C:要让那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从而满足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四、分层教学的不足之处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同样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其独到的美妙之处,在实施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分层教学是在班级统一进度的情况下进行将学生分开教学,因此,要把握好统一和分层的关系,为此,教学时要兼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又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第二、在分层教学中,要科学地使用激励的手段,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教师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取得教学反馈的信息并及时作出调整,不能一成不变,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囿于因分层而分层的死胡同中;分层教学较之原来的“统一教学”,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高质量地建立“学情档案”,以便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回馈,准确地评价和激励学生,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学习中去。第三、学生所处的层次一旦划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已经达到的能力水平,及时调整每个学生所在的层次,以便更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杨慧,张跃华.资源应用与教学创意经典方法100例[J].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

[2]王荣宽.教法类聚[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2.

[3]杨海春,吕明贵.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

[4]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