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窦晓慧 赵晋胜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丧失以日本为靠山的阎锡山转而移情于美国,遂开启了与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交往,“亲美”的外交方略。然而,阎锡山与美交往的主要目标,是要试图维持其抗战胜利前相对独立于中央的半割据状态。作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阎锡山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力图在通过中央获取美援之外,另辟他途,争取从美国方面得到非经中央的直接援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阎锡山与美国交往的这一目标并未达到。
[关键词]阎锡山;美国;政治;经济
被誉为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因其善于政治平衡之术,而以“不倒翁”著称。解放战争时期,在丧失以日本为靠山的阎锡山转而移情于美国,遂开启了“亲美”的外交方略。然而,目前学界对阎锡山与美国之交往并无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通过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检视阎锡山与美国之多面情怀,以期全景式的再现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的美国情结。
一、经济层面之情怀
阎锡山与美国之经济情怀主要体现在农业、水利、工业等层面。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阎统区及可耕地面积的缩小,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阎锡山采取了提高单位亩产效益的自救措施,而此措施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农业技术的提高、种子的优良等方面。为此,阎锡山当局向美国伸出了求援之手,望美提供优良种子及农业技术指导。1947年8月,源于美国的优良白萝卜籽100磅、黄萝卜籽400磅,在专人指导下各种植面积200亩、400亩[1]。9月,山西省建设厅决定翌年在晋中各县提倡美国茄草种植,以供本省卷烟工业[2]。在引进美国优良品种的同时,阎锡山也邀请美国农业专家来晋指导。1948年,美国农业专家布朗来晋,受到阎锡山的“盛大欢迎”,二人商谈了有关山西农业复原、配拨农业机械工具及农业技术等问题,并制订了一份山西农业发展的计划书[3]。但由于时局所限,该计划书未得以实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修水利是阎锡山兴农的又一举措。早在1933年,美国驻上海救济总署水利总工程师塔德受邀来太原,对汾河进行勘测,并制定了相应的兴建方案,随后由于抗战爆发而搁置。1947年11月,阎锡山再次邀请美国塔德来太原规划水利工程,后决定于“上兰村筑坝一座,提高水位,引渠灌溉,及在下静游筑高坝一座,蓄水截流,扩充灌溉。”该项工程所需费用“七千二百亿元”,竣工后将可灌溉农田四十六万至一百二十万市亩”。[4]
然而“七千二百亿元”高昂的工程费,对于本已窘困的阎锡山财政而言无疑于雪上加霜。面对如此巨款,阎锡山请求行政院水利部和善后事业委员会拨款,以资其水利建设,但一直是呼多应少。
阎锡山之美国工业情结主要体现在派遣西北实业公司经理彭士弘赴美工业考察,进而开展的阎美工业技术交流。1947年9月彭士弘、刘冶平、秦晓峰等一行,赴美参加新式机械展览会,临行前受到了阎锡山的召见,“指示甚详”。彭士弘赴美时曾作了充分的准备,备有“该公司各厂机械设备照片两巨幅,及其所属四十八所工厂概况之英文本,备向各方联系”[5]。彭士弘等人的美国之行,其旨趣在于,其一汲取美国工业生产的先进经验,以资参考;其二“借名考察实业,赴美考察军火生产,并要求美国资本家对山西兵工厂投资支援”[6]。美国之行对彭士弘而言获益匪浅,其学到了许多美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将之应用到西北实业公司,如改革实施工作责任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这对扭转中国封建老旧的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希冀美资投资山西兵工厂的旨趣却因美国提出“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给以支援”而未实现[7]。
二、政治层面之情怀
阎锡山之美国政治情怀主要有民航合作、开展对美外交人员斡旋、争取美援三个方面。
民航合作:1946年10月,美国空军中将陈纳德(ClaireLee Chennault)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行总)签约成立了行总航空运输公司,即民航空运队。翌年,因总署解散,民航空运队遂成为无源之水,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为了能够继续经营中国的航空运输事业,陈纳德将不得不另寻他法。后经省府社会处长梁蜒武(此人为阎锡山的五妹夫)介绍,陈纳德结识了阎锡山,并于1947年6月间,陈纳德携新婚妻子陈香梅飞往太原,最后阎陈双方达成了合伙经营的协议。根据协议,阎锡山向陈纳德航空公司入股黄金一百条作为股本,因阎锡山之股份超越了陈纳德之股份,而成为航空公司的董事长。这样阎陈二人合作,既实现了陈纳德继续在中国经营航空运输业的愿望,又加强了阎锡山对太原的空运,掌控空运大队的空运权,双方正是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走在了一起。
开展对美外交人员斡旋:阎锡山借以与美驻华使馆人员的交往是其美国政治情怀的又一表现。1946年至1948年期间,阎锡山与外国驻华外交人员的接触次数中,美国次数最多,并且每次接触时双方交谈的内容均具有实质性意义,如1947年9月25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副武馆包瑞德与阎锡山就有关反共、兵农合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地交谈;1948年3月1日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博就反共及“剿匪”前途,国内政局等问题与阎锡山进行了广泛交流。然而,阎锡山予美国的数次“献媚”,均收效甚微,尤值得关注的是1948年4月阎锡山派其幕僚梁化之与美国驻华公使司徒雷登的交往。在此次交往中,梁化之表达了阎锡山的反共决心,并希望获得美国的鼎力资助。为了让司徒雷登进一步明晰阎锡山的反共举措,梁化之将阎锡山托付的“防共有效办法”令转交给司徒雷登。看后,司徒雷登只是认为阎的“防共有效办法”令,即以“是非平等、生活平等、劳动平等、牺牲平等为原则,以建立闾民座谈会,实行平民经济、兵农合一、民众自清自卫自治为要着”[8]为主旨的办法“很有研究价值”[9],并未向阎锡山提供任何资助。阎锡山与司徒雷登的此次高级别交往,也无果而终。
争取美援:二战后,由美国发起而成立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旨在救济遭受战争摧残国家不幸的人民。中国作为二战时期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力量,曾受到了日本法西斯的严重摧残。为此,联总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负责协助源于美国输入物资的配发,但中国善后救济工作则由南京国民政府专设的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行总)具体职掌,并在各省设立了分署,1946年1月晋绥察善后救济分署在太原成立。为了获得更多的美国援助,1946年5月中旬,阎锡山在宴请联总派来太原视察救济工作人员的同时,还邀请了所有救济分署的美国人和在太原的美国人,其目的是向美方表达:“山西是抗日最前线,遭受日本人的破坏最大,今天又是防共的最前线,共产党由陕北东移,首先侵入了晋南,希望在分配救济物资方面能首先注意到接近共产党的省区”[10]。在阎锡山的努力下,晋绥察善后救济分署在其存在的一年又十一个月中,其物资分发“以食品及衣着为主,其他医药工矿器材次之,计有麦粉等两万八千吨,衣着两千七百吨,食品一项山西分配数为一万六千吨”[11]。
这些物资对阎锡山政权暂时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文化层面之情怀
阎锡山之美国文化情怀仅限于一些节日的庆贺活动和美国各新闻媒介对山西的来访和报道。相较阎锡山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而言,他在文化方面则显得较为被动,缺少赴美本土的主动交流。
1946年7月4日,恰逢美利坚合众国第一百七十周年纪念日,为了促进阎美之间的友谊,首脑部、外事处、计会处、交际处、作战组,特联合发起举行庆祝美国国庆及招待美籍盟友联谊会。“届时到会联总及调处小组各盟友三十余人,首脑部各处组负责人及本市文化界人士百余人,礼堂中悬挂中美国旗,旁有各联合国国旗,交叉悬挂,充满肃穆愉快之空气。”联谊会上,双方分别致词,并举行了小型音乐会,上演了《自由战斗的口号》等节目。整场联谊会“集本市各名家于一堂,共庆中美之合作,和平腾溢,邦谊交流……可谓一时之盛云。”[12]1946年9月3日,为联合国胜利一周年纪念日,由长官部、外事处、参谋处、交际处及省府社会处共同发起招待外宾联欢晚会。被邀请出席的有军调小组、联总及各邦联人士和太原市的空军人员,“届时出席外宾二十余人,党政军团及文化界人士往场者达百余人”,在主宾代表致词之后,由当时的乐艺社全体出席演奏,“节目繁多,均极精彩。”[13]这种大型的联欢活动,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纪念意义,而且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了解,也无疑增进了阎美双方人士的私人交往与感情,从而为官方的交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回旋余地。
美国记者与阎锡山当局进行的交流,根据《阵中日报》、《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统计,1946年7月至1948年7月间来华的新闻记者中,有十一名美国记者,一名为英国记者,美国记者占了绝大多数。这表明,在阎锡山与外国的交往中,主要是以美为主,这也是当时美国援蒋反共大形势下的必然现象。这一时期,不论在记者的人数上,还是在来访的次数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这实际上是阎锡山和美国在经济、政治上日渐亲密在文化层次上的一种反映,而反过来,这种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增进双方各阶层人士的相互了解,从而会更好的促进双方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与交往。这也是阎锡山对来访的外国记者几乎都要亲自接见的原因。就美国记者与阎锡山会谈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阎锡山对于山西统辖区域的治理上,如兵农合一,平民经济,以及西北实业公司的设备和生产状况。其二是阎锡山反共措施和理论,每一次美国记者来访,阎锡山无不申明自己的反共决心和斗志,此一做法,不仅是阎锡山本身顽固反共的外显,也是讨好美国的一着妙棋,因为在“反共”这一点上,二者是殊途同归的,这也是美蒋合作,阎美交往的基础。而就会谈的两方面而言,如果说第二方面是表明阎锡山“反共”的价值取向,那么第一方面则是支撑这种价值取向的物质基础,二者互为表里,实质上并无差别,目的都是为了“反共”,以“反共”扩大与美国的“共识”,从而争取美国的援助。
综上可知,这一时期阎锡山与美国的交往,呈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亲密接触”。就交往的程度而言,主要体现在交往的层次上和交往范围的广度上。在交往的层次上,从业务专家、报社记者到美国驻中国各地领事、公使,甚至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交往的范围上,从经济、文化到政治、军事,小到善后救济总署的一袋牛奶、一粒种子,大到农工业机械、军事武器的供给和运输,都曾与美国发生过联系。在阎锡山与美国交往的结果方面,正如文中所提及的,通过中央一级源源运至的美国援助,不论紧急援助,还是善后援助,都为阎锡山保持晋省统辖区的社会安定起过重大作用,也为阎锡山与解放军前线作战提供了一定的后勤保障。然而,阎锡山对美国“献媚”,与之交往的主要目标,是要试图维持其抗战胜利前相对独立于中央的半割据状态。作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阎锡山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力图在通过中央获取美援之外,另辟他途,争取从美国方面得到非经中央的直接援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阎锡山与美国交往的这一目标并未达到。所以从大处着眼,阎锡山与美国交往并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也即无多大建树。
[注释]
[1]美种萝卜籽市府即将配发[N].阵中日报(第四版),1947-8-3.
[2]种植美茄草,建厅决在晋中推广[N].阵中日报(第四版),1947-9-14.
[3]柯乐博、布朗定明日来并[N].阵中日报(第四版),1948-2-24.
[4]兰村筑坝工程测量完竣[N].阵中日报(第四版),1948-1-19.
[5]彭士弘定今飞平转美,参加芝加哥机器展览会[N].阵中日报(第四版),1947-9-11.
[6]景占魁.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
[7][8]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编.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第六册)[Z].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9][10]《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一)[Z].太原: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1998.
[11]善救分署招待记者报告工作及结束情形[N].阵中日报(第四版),1947-8-31.
[12]昨首脑部招待盟友,热烈庆祝美国国庆[N].阵中日报(第一版),1946-7-5.
[13]首脑部举行晚会招待外宾[N].《阵中日报》(第二版),1946-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