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沈美华
【摘要】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她启蒙人生、传播知识,乐于奉献自己的一生于学生。我们知道的积极情感,诸如快乐、欢喜、自豪、自信等,它们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教师就应该是满足它们的情感的传输带,把爱无私的传到学生的心中。在当今和谐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关爱了解学生,鼓励学生,用爱放飞梦想。
【关键词】教师 教育 情感 了解 鼓励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都可以把“爱”的种子撒向可爱的孩子们身上,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一、师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同样要互相尊重。这样教师才能很好的授课,学生也能很好的听课。
我有一个学生,一出生就是兔唇,平时说话都很难说清楚,别人就更难听清楚了。她很努力,英语课上能认真听讲,但从来不发言,生怕自己发言后被其他同学取笑。有一次,正好在学单词sweet拼写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过关拼写和读,轮到她发言时,她猛的站了起来,但是始终不发出声音来。这下可急坏了我,我观察了在座的各位学生,有的在暗自笑,有的在期待着她的回答,有的不做任何反应。这是,我让她先坐下来。我语重心长的跟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有些人虽然有伶俐的口齿,但是你听的能力很差;有些人由于天生的原因口齿虽然不是很伶俐,但是她听的能力很强,正如我们班的某某某,老师相信她肯定都能掌握我刚才所讲的内容。我们再一次用掌声鼓励某某某,勇敢的站起来,走出这一步”说完,某某某猛的站了起来,停顿了会儿,发出了sweet的读音,这是掌声再一次响起,她再一次响亮的读出单词sweet。看着她热泪盈眶,缓缓地向我鞠了一个躬,然后坐下了。后来,每次上英文课时,都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她因为老师没有歧视她而更加充满自信。
二、教师要学会宽容孩子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每当我想起这番话时,不由地想到最近在我们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我们班有个班干部李某某,学习成绩很好,管理能力也很强。有一天晚上在宿舍里,一不小心把正在喝的一杯水洒在某某同学的床上,宿舍阿姨开始询问此事,李某某碍于自己的面子,当时没敢承认。事后第二天,宿舍阿姨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协助她调查此事。当天的思品课上,一开始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些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道理,后来我不再讲下去,只是淡淡地说了昨天晚上的发生在男生宿舍的事情,说的同时给每个男孩子发了一张小纸条,并意味深长地跟他们说:“老师发的这张纸条,只是想调查一下到底是谁做了昨天的那件事情。男子汉敢作敢当,你做了就写‘是,没做就写‘不是,并且署上名字。老师不会公布是谁做的这件事情,但老师很想知道是谁做的。”
这一招果然有效,没过多久,我便知道了是谁做的这件事。但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居然是李某某做的。我沉默了好久,到了晚自习后,李某某悄悄地来到我身边,哭着跟我说:“老师,求求你千万不能把这件事情告诉同学和父母……”后来,我答应他了,替他保守了这个秘密。但是我有跟他说过,接下来的学生生活中,一定要先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个“真人。后来这个孩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也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
三、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和鼓励孩子
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克服学生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通过激励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学会自爱;通过激励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人尽其才。
记得我家宝贝在6岁的时候一时的兴趣学习了钢琴。器乐练习是很枯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有点厌烦了,后来就压根不练琴了,就算我用尽了各种方法她依然不弹琴,去琴行就开始哭闹,看着孩子如此痛苦,最后就只有我妥协了。但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就此罢休,一直寻找着机会思索着怎样教育孩子让她爱上音乐、钢琴。电视上有钢琴表演就会让她看,并让她欣赏高水平演奏,并且还购买了好多钢琴CD,有空就放来听。渐渐地她不再厌烦了,还跟我讨论,经常回家告诉我班上谁谁谁在学习钢琴,弹得很好。从言语间感觉到孩子有了学习钢琴的渴望,但此时我并没有马上让她去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孩子8岁时,偶尔看到一张大大的钢琴招生广告,孩子在仔细读着广告,我想这时应该是时候了,就问孩子:“想不想学呀?”孩子回答得有些犹豫:“我怕弹不好。”于是我就跟她说:“只要你想学,就会学好的,但是妈妈有个条件就是不能半途而废,不管怎样要坚持。”孩子答应了,又开始了钢琴的学习,直到现在仍在学习中,其间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她就会自己挺住并坚持。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给每个孩子的進步创造一个美好的氛围,学生就会放飞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唐海燕.激励性教学策略研究的实验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7.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上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