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党史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时间:2024-04-24

何 静

(泊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河北 泊头 062150)

党史档案工作作为党史资料保存、党史研究、宜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正受到党史研究部门和党史档案管理部门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导向,强调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党史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党史研究部门和党史档案管理部门也应进行各项创新,这既是党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又是党史档案更好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客观要求。

党史档案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党史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是引导社会进步的主导性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化、信息化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反映到党史研究部门和党史档案管理部门,就表现为档案载体由纸质逐步向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发展,档案管理流程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转变。针对社会对档案事业的新需求、新期望,党史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敢于和善于不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应用不断进步。

创新是党史档案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党史档案工作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总结历史、指导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事业。在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思想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面向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等活动日益频繁,这些活动离不开丰富的党史资料、党史档案等物质载体,更离不开党史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社会功能的发挥。用创新来统领党史档案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这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提升竞争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创新是党史档案工作转变服务方式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党史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资料丢失、资料损坏、查询不便、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时常存在。党史档案工作要想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功能,党史研究部门和党史档案管理部门就要走出传统的工作模式,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观念,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档案服务机制与服务理念,开创党史档案工作新局面。

党史档案工作创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工作理念。目前党史档案工作创新面临着传统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导致许多党史档案工作者满足于对党史资料进行简单机械的归档、存档,不去运用新的思路深入地探求党史资料的本质属性,这将使党史档案工作停滞不前,严重影响着党史档案工作的发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有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党史档案工作思想,才能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对党史档案工作宏观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进行创新。我国党史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传统的服务机制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被动管理、消极服务的宏观机制严重与社会发展脱节。党史档案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一是定位上的创新,即走出党史档案工作是党史研究部门或党史档案管理部门一家之事的误区,倡导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二是工作意义上的创新,即党史档案不应满足于保存好,为小部分人服务,更应该利用好,为全体人民群众服务。三是工作质量上的创新,即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倡导科技进步与服务升级,提高党史档案工作质量,尤其是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以实现这一目标。

党史档案工作具体业务的创新。党史档案具体工作包括对党史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党史档案沿袭纸质媒介归档和传统的业务流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带、磁盘、激光视盘、电子文件以及数码图像数据库的出现和应用,使档案管理的手段从纸质走向电子媒介。这就需要党史研究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强调具体工作的科学性、程序性、技术性,强调现代科技、网络技术及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运用。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电脑、扫描仪、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建立及时、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化系统。

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创新。党史档案工作的终极意义是其具有服务社会和群众的服务功能。服务理念和机制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理念的创新。党史档案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意义,牢固创新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观念贯穿党史档案工作全局。二是服务外延的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服务的外延和内容也应坚持创新发展,除去传统的归档待查、开具证明等服务内容和范围外,党史档案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积极配合全社会的爱党爱国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运动。三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党史研究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应摒弃传统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主动服务,采取“服务进基层、服务进学校、服务进单位”等多种活动,还应坚持开放式服务,自觉与社会、与时代接轨,深入群众掌握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工作。

党史档案工作创新的具体举措

党史资料搜集的创新。党史资料的丰富和完整是党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党史资料的收集越丰富、越完善,就越能再现我党我军的历史,对党史研究工作就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革命先烈已经去世,许多党员和革命先烈在战争中隶属单位、具体职务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结束后有的返乡务农,有的在不同地区定居,甚至隐名埋姓,难以寻觅其具体身份,增加了资料搜集的难度,这就需要党史档案工作者摒弃传统的等资料上门的搜集方式,发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广泛发动各方力量,通过借助互联网、登门拜访、上门搜集等方式搜索相关党史资料。

党史档案重点工作上的创新。党史档案工作的创新,并非各项工作一哄而上,单纯为了创新之名而盲目创新,在具体操作策略上,应该结合党史档案工作的具体工作实践,坚持抓主要矛盾,围绕党史档案重点工作,找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重点工作、重点问题的创新,寻找出党史档案工作的突破口,进而创新整个党史档案工作局面。

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上的创新。党史档案工作要创新,必须有科学、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做保障。党史档案资料的征集、整理、利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防止和克服工作上的因循守旧和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就必须加强党史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性建设。因此,资料归档制度、库房管理制度、档案调阅制度、档案分类方案、开发利用制度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考核机制上的创新也极为重要,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可以改变因循守旧的工作状态,充分调动党史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用严格而科学的奖励、惩罚机制对员工的业绩、贡献、技能进行区分,使党史档案工作者人尽其才,共同努力做好党史档案工作。不仅如此,制度和机制的落实也尤其重要,党史研究部门和党史档案管理部门还需建立一些与制度相关的责任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将党史档案相关工作分解到小组,分解到具体负责人,做到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责任到人。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党史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正在开展,党史档案工作人才的创新培养应该与时俱进。党史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熟悉传统业务流程,更要有创新观念、创新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的技术技能。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应注意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档案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党史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党史专业知识。只有充分了解党的历史知识,才能准确地搜集整理相关的党史档案资料,为党和国家提供有用的党史信息和档案资料。因此,党史研究部门和党史档案管理部门除了要求档案工作者自觉学习党史知识之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多派其参加党史培训班、学习班,以丰富和提高其党史知识和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党史档案工作者要熟悉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和知识。对一个优秀的党史档案工作者来讲,传统的分类、立卷、编目等程序固然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最新设备使用程序和操作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党史研究部门和党史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努力为相关人员创造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使党史档案工作者跟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步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