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仅要遵循合作原则,同时也要遵循礼貌原则,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本文以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对情景会话实例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礼貌原则,营造友好和谐的交际气氛。
【关键词】礼貌原则 情景实例 会话语言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语用原则的一个组成部分。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可以解释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本文结合礼貌原则,分析日常情景对话,解读会话中礼貌原则的具体应用。
一、礼貌原则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虽然是交际成功的基础,但有时即使说话者遵守了合作原则,仍会使交谈不愉快。很多时候交际者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以维护交际双方尊严,这就是礼貌原则。
二、礼貌原则与情景对话
日常交际中,人们应该注重行为及用语的礼貌性,用语礼貌与否直接影响到会话的质量。下面结合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对一些具体情景实例进行逐个分析,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礼貌原则。
1.得体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1)尽量少让别人吃亏;(2)尽量多使别人受益。
情景1.
甲:你可能不认识我,对吗?
乙:现在认识了,你,一个漂亮的女孩儿。
甲:我不是很漂亮,但所幸我也不是很丑。
乙:你很美,真的。
得体准则在礼貌原则中居于首位,是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应掌握的基本准则之一。例子中乙并没有使用让对方难堪、吃亏的言语,而是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当甲说自己不漂亮时,乙做出得体回应,表达积极肯定的态度。乙的语言有利于他人,让别人少吃亏,使别人多受益,符合得体准则。
2.慷慨准则。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1)尽量少使自己受益;(2)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情景2.
在相亲节目中: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自己吧。
男嘉宾:我,一宅男,看上去略轻浮,人也比较好色,但是人宅久了,就比较猥琐……
示例中男嘉宾运用不雅的词语形容自己,虽然这样的语言貌似遵守了慷慨原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受益,多让自己吃亏,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3.赞誉准则。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1)尽量少贬低别人;(2)尽量多赞誉别人。
情景3.
甲:我觉得你长得很像刘德华。
乙:是吗?
丙:我也觉得你有明星味儿。
赞扬利人利己,真心实意地称赞别人,不仅愉悦了别人,也体现了修养和品行。这段情景对话中,乙和丙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对别人的外表大加赞扬,使他人感到心情愉悦,使交际氛围轻松和谐。
4.谦逊准则。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1)尽量少赞誉自己;(2)尽量多贬低自己。
情景4.
上司:你的回答很全面到位,应该下了不少功夫,我相信在这个项目的准备工作上,你比我做的都多。
职员:我也相信这点。
这是一则反例,示例中职员欣然接受上司对他的表扬时,丝毫没有谦虚,显然违反了谦逊准则,与中国人认同的谦逊优良传统相悖。根据谦逊准则,日常交际中,我们在别人面前尽可能少的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违反这一准则极有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合理运用谦逊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5.一致准则。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1)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2)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情景5.
妻子:这这件事上,我觉得要这样做合适。
丈夫:我觉得你说的很对。
日常交际中很多话题会引发不同的见解,每个人有各自的观点看法,如果会话双方完全不认同彼此的观点,将难以达成一致,导致会话不能正常进行。示例中丈夫尽力减少自己与妻子在观点上的不一致,以避免双方的分歧,减少发生摩擦和不愉快。
6.同情准则。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1)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2)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情景6.
老师: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女生:老师,我不喜欢您的衣服,一点都不fashion。
男生:是啊,完全不搭啊,您觉得现在还有人这样穿吗?
这则反例中老师的穿着打扮被学生嘲笑,学生直接苛刻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他不时尚,但是学生们并没有考虑到老师的穿着并不代表他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的对话显示出在感情上对老师的反感,没有表现出一丝同情,违反了同情准则。
三、结语
礼貌原则是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必须遵守和维护的准则,交际过程中说话人的语言态度直接影响谈话质量。理解和掌握礼貌原则对沟通交流有重要意義。同时,礼貌具有相对性,应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1983.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宋丽显(1991-),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认知语言学方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