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思考

时间:2024-05-09

盛毅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正确适当的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发展英语交际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本文依据新课程理念,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提问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问题没有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紧扣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如果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教学6A Unit6 Holidays第二课时A部分时(第一课时是BC部分),在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大量重复询问When…?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on…? Did you …last…?结果本堂课梳理、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因为时间关系只能草草了事。

思考:

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要服务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问应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深钻教材,选准重点、难点、特点、误点、空白点来设计问题,也可以选择教学内容的矛盾处、对比处、重复处、细节处、关键处、联系处来提问。如:笔者在教学5A Unit7 After school A部分时,首先学习前言理解对话的背景,其次学生带着问题“Wheres Wang Bing? Whats he doing now?”观看对话VCR。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随即提出问题“Is Gao Shan going to the playground at last?”。有的学生回答Yes,有的学生回答No,这时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文本,得出最后高山没有去操场。接着教师进行追问“Where is he going? Why is he going to the library? Whats Helen doing in the library? What do you think of Gao Shan? 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大致理清了文章的大意和脉络,同时也达成了本课教学的目标。

误区二:问题缺少思维梯度

忽视问题的精心设计与组织,缺少质疑和认知冲突,课堂中大量重复“Yes or no?” “OK?”“Right or wrong?”等内容的问题。问题仅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的层面,有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种提问导致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则留于表象、浅尝辄止。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反之则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大多数同学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积淀。

思考:

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有效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把问题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果子摘得到”的“最近发展区”内。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既不会远超出学生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兴奋点,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

误区三:问题的提出缺少现实性情境的支持

实行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于似乎,整个课堂都在围绕情境做“文章”,慢慢的生搬硬套的,牵强附会的也就出现了。

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更加牢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现实世界情境中。一般而言,贴近现实生活或是引领学生畅想未来生活的提问往往能够“投石激浪”,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把握时间相近、空间相近和心理相近的原则,以期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如:笔者在教学3A Uint11 A boy and a girl时,创设了学校电视台招聘英语小记者,请应聘者准备英语自我介绍前来应聘的情境(真实情境),今天班上要评出5位最佳小记者前去参加应聘。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高涨,效果都超出了教师的预料。

因此只有现实性的和与学生息息相关情境支持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误区四:缺少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有的老师为了令自己的课更加流暢或是不冷场,提出问题后几乎没有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是让反应最快的学生回答或是自己就公布答案。从形式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缩短了达成结果所需要的教学时间,似乎是一种捷径,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以牺牲教学的质来追求教学的量的不高明的做法。

思考:

提问的等待时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的这段时间,另一种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出反应前这段时间。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Rowe)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作出回答这段时间平均不到1秒钟,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通常只等1秒钟就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而且常常用一些十分简单的评语,如:“Good!”“Well done!” “Excellent!”来结束。研究表明,不管是哪一段时间,增加等待时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罗(Rowe)发现,若把等待时间增加3倍(3-5秒钟),学生回答内容会增加4-8倍,作出正确回答的学生人数也大为增加。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加,学生今后回答问题就会更积极,课堂纪律也改善了。尤其是延长等待时间能吸引更多的学困生参加。这样举手之劳的努力却能受到如此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提问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英语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问题,继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终令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