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刘超菲
【摘要】信息结构是语篇分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主位结构、平行结构作为结构衔接与非结构性衔接(词汇衔接、语法衔接)、语境衔接共同构成语篇连贯。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信息结构的研究逐渐引起我国语言学、外语教学和翻译界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总结我国信息结构研究,从信息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等方面分析信息结构研究的特点,并试图探索出信息结构研究的应用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信息结构 语篇连贯 应用趋势与前景
一、引言
信息理论最初是由香侬提出,应用于通讯工程的信息传递研究后被布拉格学派运用到语言学的研究中(胡壮麟,1989)。之后,信息结构经历了由从马泰修斯的句子功能切分、韩礼德的信息结构、迪克的功能语法、菲尔巴思的交际动态到兰姆布勒特的句子结构与语境的研究发展。在我国,信息结构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于西方学者们对英语的信息结构研究成果,国内研究者们主要探索了英汉不同句型的信息结构特点、英汉信息结构对比;在英汉信息结构对比的基础上,外语教学研究者、翻译研究者们将两者信息结构的差异运用到英语教学和翻译的研究中,丰富了信息结构和英语教学和翻译领域的研究。信息结构研究的发展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将对我国关于信息结构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我国信息结构研究的特点、趋势和应用前景。
二、信息结构
信息理论于二战前夕由布拉格学派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最初运用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提出了信息结构的概念。起初并未受到关注和发展。伦敦派语言学家Haillday 于 1967年在《语言学期刊》上发表了他的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后,信息结构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得以发展(何勇,1988)。
1.信息单位。信息结构是指语言信息分布的结构。根据韩礼德的信息结构理论,每个句子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单位,信息单位包括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其中已知信息,是发话者认为受话者在语言交际时已经知道,或可由其知识推测出来的信息。新信息即发话者认为受话者在语言交际时未知或由背景知识无法推测出来的信息(Gillian Brown and George Yule,2000)。新信息是交际中的主要部分,承载着信息传递的重点,在口语中经常给予最重的音节,称为信息焦点;英语中,信息焦点通常位于句末的最后一个实义词项上(Gillian &Brown, George Yule, 2000)。
2.已知信息+新信息原则和句末焦点原则。信息结构遵循两种原则:一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的原则,二是句末焦点原则。已知信息+新信息的原则即信息的传递总是由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规则进行。从交际动力的角度来看,语言交际的双方总是会把信息按照交际动力从小到大的规则来组织句子的信息结构。已知信息承载的交际动力小,新信息承载栋交际动力大。同时,这一结构是符合人类认知结构规律的,被称为典型信息结构。句末焦点原则,是指新信息中最重要的内容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端的位置。
3.信息结构的研究范围。信息结构的研究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两个层面进行,也可以从词、句子和语篇(text)三个层面进行。信息结构的研究起初是为语篇连贯而服务,同语法衔接、主位结构以及语境共同为实现语篇的连贯。经过发展,在我国逐渐引起认知学、外语教学、翻译学者们的注意,使其应用与实践的潜力得以发展。
三、 我国信息结构研究
我国信息结构的研究范围与内容众多,通过文献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主要方面,即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主位结构的关系。
1.信息结构的研究方法。我国信息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西方学者们如韩礼德、Lambrecht等人的理论和观念展开。目前主要有以系统功能语法、认知学、语用学等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1)系统功能语法为研究基础。系统功能语法是进行信息结构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有三个元功能。即概元功能、人际元功能、语篇元功能(胡壮麟、朱容生、张德禄,1989)。其中语篇功能包括语篇的信息结构、主位结构、衔接手段。国内信息结构的研究起初多是对国外以韩礼德为主的关于信息结构理论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语篇中进行分析。如黄国文(1988)在其《语篇分析该要》中介绍了信息结构中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以及句末中心的概念。胡壮麟、朱永生、张徳禄(1989)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基础上,介绍信息结构概念和定义,并将其与主位-述位结构进行了对比。鞠玉梅(2003)明确提出语篇信息结构的研究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她分析了语调、句法、主位结构三者与信息结构的联系,总结和评述了西方不同语言学家如对信息结构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信息结构的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入,对信息结构的研究应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为参考进行。
(2)认知学。认知语言学者们认为,认知与语篇有着密切的关系:语篇是研究认知的重要途径,而认知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又为语篇分析的研究提供参考,成为语篇分析的研究方法。目前,后者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认知学者们提出的信息结构中“已知信息+新信息”的信息编排模式是符合人类阅读认知规律的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并运用于研究中。郭纯洁(2004)在总结西方语言学家对信息结构对观点后,以看图作文的实验方法,对30名非语言专业的大三学生的作文的信息结构进行了项位图解。最终她得出结论:语篇的整体结构,包括信息结构是遵循人类认知规律和习惯的。之后,她同样以看图写作的实验方法,对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对同一幅图的中英文描述语篇的信息结构进行了认知对比研究,最终认为,语篇的篇章信息结构并没有明显的语种倾向性,不同语篇宏观结构的差别主要来自于语篇作者的认知方式即某篇方式(郭纯洁、刘芳,2007)。
(3)语用学。根据Lambrecht的定义,一个信息结构是一个语用断言,断言中包含语用预设与断言焦点。已知信息对应语用学中的语用预设,是发话者认为受话者已经知道或者根据背景知识可以推测出来的信息;新信息对应断言,是发话着认为受话人未知的信息;焦点的性质是一种语用焦点。何自然、冉永平(2006)在语用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结构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他们认为信息结构也是一种语用结构。说话者的三种言语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都是在传递信息,每一种言语都包含着一个信息单位,可以划分为已知信息(也叫旧信息)和未知信息(也叫新信息)组成。史成周(2008)认为中国学生二外写作中信息结构中的失误是一种语用失误。
尽管信息结构的研究取得较快的发展,西方学者们对信息结构的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已知信息、新信息以及信息焦点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以上是我国主要的于信息结构研究理论和方法。信息结构的研究被不同学科分支所研究证明其研究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信息结构的研究内容。我国信息结构研究的内容众多,涉及到英汉的不同句型如存现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的信息结构特点和对比分析;英汉信息结构的对比分析为翻译和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也开创了新的视角。
(1)不同句型的信息结构研究。
1)存现句的信息结构研究。存现句是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唐玉环,2009)。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作为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特殊句型结构,存现句句型逐渐成为我国语言学、教学界的研究热点。信息结构研究的发展,也为存在句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例如,从信息结构角度来看,英语存在句中的“实义主语”所蕴涵的确定性是一种语用确定,而非语法上的确定与非确定(肖俊洪,1994)。而汉语存在句由于其类型多样,信息结构特点也相对复杂。唐玉环(2009)研究了汉语中四种常见的存现句的信息结构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存现句的语序、结构、语篇表达都受到句子信息结构的影响。另外,通过对英汉存现句中已知信息、新信息、信息焦点方面的对比研究,谷志梅、李志玲(2010)提出信息结构特点是一样的,都是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特点。
2)被动句的信息结构研究。被动句是英语中常见的句型之一,与主动句相反,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宾语是动作的实施者,由by提示。通常情况下,根据信息理论,被动句表现的信息结构为: 动作的承受者是已知信息,动作的施事是新信息(袁颖,2000)。由于被动句的实施者并不是一定要保留,被动句的焦点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当施事者被省略时,句子的主语和宾语都可能成为句子的信息焦点,从而使句子成为有标志的信息结构。正是被动语态的有标志性,使得句子的信息结构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影响句子强调的重点、否定词和数量词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语篇的连贯(熊木清、刘霞敏,1999)。
信息结构在句子层面的研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研究重点,存现句和被动句的信息结构的使得英汉的信息结构特点得到具体化,让语言学习研究和学习者更加了结两种语言的特点。另外,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句型的信息结构特点有助于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和教学活动。
(2)英汉信息结构对比研究。英语信息结构之间的对比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热门的研究话题。英汉信息结构的异同对比学者们认为,一门语言的信息结构研究包含着新旧信息两种信息模式及其用以提示主题和焦点的手段的频率。张今、张定克探析了英语和汉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总结出英汉信息结构的异同点。他们分析认为英汉两者在选择用何种方法提示主位时本质上是一样,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提示主位的方法的频率和形式上有细微的差异。如在汉语中可以用作主位的选择更多于英语(何武、谭立重,2002)。尽管张今和张定克的研究结论为不少学者们赞同,仍然有学者们持反对态度,如史成周(2008)明确表明,英语有其独特的传递信息的规律,与汉语在很多差异。英汉信息结构差异说主要体现在:英语是以主语(主位)为主的语言,注重句子的形式和完整性连接性,英语句子通常有主语和谓语,即主位与述位。而汉语中零主位并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主位后置也是常有的语序形式(陈海涛,尹富林,2007)。
在英汉信息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外语教学者、翻译学者们展开了以信息结构理论为视角的英语教学和英汉翻译的研究。
(3)信息结构的应用性研究。随着研究的发展,我国关于信息结构的研究从对理论的研究和检验转向应用型研究。即以信息结构理论为指导探析英汉互译的策略和方法、探析英语教学,如英语写作、听力、阅读的研究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信息结构为视角的英汉互译研究。英国语言学家凯特·福特曾定义翻译为:用一种语篇中对等的语篇取代另一种语言中的语篇(杨林,2008)。他认为翻译的对等不仅仅是语言意义上的对等,还应该是源语与目标语语篇在连贯和结构上的对等,这样才能实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在意义和结构上的统一。在我国,不少学者们以语法衔接手段、主位-述位结构为指导,探析翻译的连贯性问题。近十年,不少研究者开始对信息结构为视角的翻译进行研究。基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和差异,学者们认为,在英汉互译中,译者应当注意英汉信息结构的差异,如目标语信息结构和信息焦点的分布情况(何瑞清,2004)。具体表现为:在进行汉英翻译时,为了遵循英语的信息结构,应当补充中文中省略掉的主语;在英汉翻译时,为了遵循汉语的信息结构特点,翻译时需要突出话题的作用,将主语-谓语结构转化为“话题+叙述”或“话题+说明”的结构(陈海清、尹富林,2007)。
信息结构为英汉互译的研究和实践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信息结构为指导的为语篇翻译是语篇整体出发,为翻译的连贯服务。语篇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翻译的研究也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当然,信息结构作为语篇连贯的手段之一,应当结合其它的翻译理论和策略一起为翻译服务。
2)信息结构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根据信息结构理论,语篇中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从已知信息向新信息不断推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学者们认为根据信息结构理论,写作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遵循信息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如英文写作中应当遵循无标志的信息结构模式来保证语篇的连贯性;注意信息度和语篇的经济性,省去不重复多余的已知信息,避免出现语篇啰嗦繁琐的问题(曹军,2005)。对于如何才能实现信息结构在写作中的应用,史成周(2008)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诱导法,即使学生在大量的英文写作实践,尤其是说明文时,有意识地使用各种预设手段、无标志结构和标志结构。最终使信息结构的意识内化为二语学习者的一种学习能力。
信息结构对英语教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教学思考,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容易收到中文思维和汉语信息结构特点的影响,造成学习上如写作中语篇不连贯、听力抓不到重点、阅读速度慢等困扰。掌握信息结构,尤其是英语信息结构特点及其与汉语信息结构的差异可以一定成都上帮助学习者解决这些困扰,因而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信息结构意识,结合英语教学中其它学习方法,共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4)信息结构与主位结构。主位结构源自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修斯的实义切分法。根据句子的交际功能将句子划分为两个语义单位-主位和述位;在一个句子中,主位通常是句子中的第一个成分,是句子谈论的主题和起点;述位则是对主位的描述(黄国文,2003)。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一样,是研究语句的信息分布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主位是交际双方共同知晓的信息,相当于信息结构中的已知信息,而述位是受话者不知道的信息,对应信息结构中的新信息。因此在不少关于信息结构的研究中,把主位结构等同与已知信息、述位等同于新信息来进行语篇分析。
然而,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1989)等人明确提出信息结构与主-述位结构虽然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两者是不同的两个理论,是语篇连贯的两种不同的结构衔接手段。笔者认为,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虽为两种不同的结构衔接手段和语句信息的组织形式,两者的结合固然可以使语篇分析,尤其是连贯的分析更为有效,但不应该将两者等同起来,这是信息结构理论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 总结
通过对信息结构在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内容和应用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可知,信息结构不仅仅是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和对象,还涉及到语用学、认知学、教学、翻译等的研究。我国信息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性研究到实践性运用的发展,已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分析和研究可知,信息结构的典型结构与句末焦点原则是已被普遍接受并验证。信息结构的研究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运用到具体的不同文本的具体翻译和教学实践中,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如文学赏析与翻译、旅游文本等实用性文本的翻译、英语的写作、阅读等。
参考文献:
[1]Gillian Brown and 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M].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153-163.
[2]曹军.信息结构理论对写作教学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 2005(4):74.
[3]陈海涛,尹富林.语篇信息结构认知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7(6):62-63.
[4]郭纯洁,刘芳.英汉篇章信息结构的认知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40-45.
[5]郭纯洁.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4(4): 289-300.
[6]何瑞清.翻译的重要视角:信息结构与信息焦点[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9.
[7]何武,谭立重.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文献述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8):106.
[8]何勇.英语的信息结构[J].外语学刊,1988(1):40-41.
[9]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327-328.
[10]胡壮麟,朱容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1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12]鞠玉梅.信息结构研究的功能语言学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5-9.
[13]史成周.Lambrecht信息结构理论观照下的二语写作[J].山东大学学报,2008(1):65-69.
[14]唐玉环.存现句的信息结构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9 (1):106,106-108.
[15]肖俊洪.信息结构与Three—be存在句“实义主语”的“确定性”[J].外语学刊,1994(2):22-27.
[16]熊沐清,刘霞敏.语篇视点、信息结构与被动语态[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3):16.
[17]杨林.汉英语篇翻译中主位、信息结构的解构与重构[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3.
[18]袁颖.被动句的信息结构和信息功效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1(9):7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