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要想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本文作者从选择科普类文章进行教学尝试谈起,并对自己两节科普阅读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剖析。最后,作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了科普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中肯建议。
关键词:创新;问题意识;深度思考;科学素养
作者简介:杨春丽,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科普类文章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大多数学生在八年级英语成绩不错,到了九年级因为读不懂科普类文章,而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九年级学生应对科普类文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索很感兴趣,有探究新知识的愿望,但是多数学生则认为此类文章枯燥,能把题目做对就行,至于为什么会如此,以及这类现象会对人类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和改变则不去做过多的思考。其实,导致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学生在遇到生词和长难句时没有主动探究的勇气,轻易放弃。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尝试通过看似枯燥的文章,找准一个视角,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文本、理解文本,并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及影响。
基于此,九年级开学初,笔者尝试了一节科普类阅读课,内容是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2 Topic2 Section C部分内容。这是笔者第一次正式探讨科普类文章的阅读课教学,笔者很想把这节课上好,也想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樹立环保意识。下面是笔者在这节课之后的反思和课例剖析。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文章里面出现了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的问题,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过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因为在化学、生物课当中都曾提及过,可是在英语学科中怎样把这样的知识进行传输是个难题。文章中出现了不少专业术语,这样的内容不适合进行猜词练习,因此,笔者先对专业术语学习做个热身活动,然后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作为辅助来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有所侧重。让学生明白过渡句的意义及作用,以及如何选材,学习作者如何提出话题,用什么例子进行举例说明。在众多的事例当中,要学会选取素材,例如选最重要的、跟中心最有关系的素材,同时写作中还要学会详略得当,大家熟悉的要略写,大家不熟悉的要详细论述。
其次,选取文章题目的策略。选取标题要根据作者的表达观点来选,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由于文中已经出现了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所以主题应该是环境问题,而并非环境污染,这一点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师的点拨。 再者,利用视频让学生感知温室效应带来的严重后果。
本节课较成功之处:
1.对专业术语在课前做了预热,利用图片进行了分析,学生易于理解,降低了阅读的难度。2.对于文章的把握,采用了整体教学法,从文章的结构谈起而不仅仅局限于每一个字词的表面意思。熟悉的内容略讲,生疏的知识细讲、重点讲。3.运用了大量的辅助材料,对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有一定的帮助。4.课前准备比较充分。5.注重在语境中进行词语的练习。在语言运用教学当中,结合语境开展启发式教学,而不是直接讲,让学生能够在语境当中掌握cause的用法。
教学中的不足:
1.没能够轻松熟练驾驭教材。2.纵观整个课堂,有的地方不是很紧凑,需要简化课堂步骤,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3.启发不是很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注重对某一个现象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4.学生活动较少,尤其是最后最好让学生能够说出来温室效应的影响以及臭氧空洞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教学困惑:怎样快速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英语视频是笔者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在给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的同时,应该把视频放在哪个节点,在什么时候呈现?是否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呢?这些都是困惑笔者的问题。
经过了将近一个多月的深入思考与学习之后,在本学期的第四单元,笔者又一次对如何上好科普阅读课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次授课内容是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4 Topic2 SectionC部分有关火星探索的内容。接下来笔者就谈一谈本次教学尝试的相关情况。
教学目标设定:让学生认识火星,了解火星和研究火星的意义。
教学方法:由于主题是了解火星,笔者就设置了一个预测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先试着猜测一些关于火星的知识,然后再浏览文章,核对答案,同时通过提问找出答案的依据。这时又通过跟火星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星的位置以及火星名字的由来。之后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浏览文章,找出文章的题材——说明文,并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
文本处理方面:遇到的生单词让学生自己先根据上下文猜测的方式来处理,实在不会的教师进行指导点拨。在点拨的同时,询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再对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并展开相关的讨论。
活动任务设置:
1.填写表格。学生在了解相关信息之后,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本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回顾这篇文章的一些细节,比如说火星的颜色、火星的直径、火星的气候等相关信息,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然后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复述文章。文章是关于火星的,为了让复述更有意义,也更有趣味,笔者设置场景,让学生结合场景进行复述。
这样做的效果的确比简单复述要好得多,由于黑板上已经呈现了有关数字的相关信息,所以笔者又利用mind-map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对文章进行梳理。学生还可以根据mind-map复述课文。由于本篇文章不是学生熟悉的教材,所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让他们有据可依,有话想说,让多数同学能够看得懂,知道说什么。
3.拓展问题,进行讨论。由于火星是一个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星球,科学家还在不断进行探索,所以笔者就通过播放一位NASA发言人讲述在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的视频,来询问学生这次发言意味什么来进行拓展。之前,大家都认为火星是一个干旱的地球,水很少,这种说法是真的吗?通过这样一个视频,学生了解到以前的说法并不一定正确,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传播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育人理念。
面对语言表达不当时的态度:
在本节课当中,笔者拼写的时候有一个单词拼错了,在表达液态水的时候也没有把solid和liquid表达清晰,虽然学生当时不知道,但作为一名英語老师,本着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在出错之后立即改正,并且向学生道歉,并说明人人都可能会犯错误,包括教师,但是犯错误后一定要及时改正,科学研究更是如此。
教学效果:听了这节课,学生都很想继续了解火星,探寻更多与火星有关的秘密,课下还想和教师、同学继续交流。由此可以看出,本节课真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那么,这节课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团队力量不可忽视。在视频的选取当中,第一段视频原本来自抖音,但由于前面写着奔向火星,后面还有抖音的字样,在第一次播放时,学生并没有引起太大兴趣。视频做了处理之后,效果截然不同。视频的处理是一位物理教师帮助完成的,视频则是由另一位同事提供的。文章的思路来源于另一位同事,她擅长文本解读,正是从她的分析中,笔者受到了启发,才有了这样的思路。因为思路清晰、视频运用恰当,才促成这节本来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
第二,虚心求教,充分准备。关于这篇文章,笔者研读一遍又一遍,在多次反思的基础上才有了思路。所以在教材的驾驭方面,笔者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凡是跟本节课有关的、笔者能想到的,都做了相关的准备。同时虚心向其他学科老师请教,向喜欢太空的学生请教,从网络上搜寻了很多跟星球有关的资料。由于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才使得本节课能轻松的驾驭教材。因此,课前准备对于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非常关键的,能否把学生带入课堂,然后再把他领出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学生带入课堂,整节课就很容易死气沉沉。
第四,抓住主线,层层推进。对于文章的处理,我们要学会抓住一条主线,从文章的说明方式入手,抓住一个点,然后沿着这根主线往下走,那么说明文的教学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第五,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由于科学在不断发展,对于一个未知星球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所以,要设置一些开放性、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要让学生做到有内容去思考,有内容去探索,因此设计有启发的问题更为重要。
第六,善于学习,培养跨学科能力。对于科普类文章,教师必须得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否则自己都不明白的问题,给学生也很难讲明白,或者不能提出深层次问题。因此,在学习科普类文章的时候,如果遇到难题,一定要向相关的物理教师、化学教师、生物教师以及地理教师请教,了解原理。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汲取更多的方法和智慧。跨学科能力是英语老师所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这样一来,驾驭教材的能力才会更强,并通过自身的钻研精神影响学生,梳理榜样。
在结合本人尝试以及对多位老师观课磨课的基础上,在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指引下,笔者总结出:要想上好科普阅读课,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导入形式新
科普课不同于其他的课型,它的内容多半说明性强,语言逻辑性强,长难句较多。如果学生没有产生足够的好奇心,阅读课一般会处于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状态。因此,导入的学习资源与形式要新颖。可以搜集学生未曾见过的、有代表性的图片或视频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第一时间带进课堂中来。新鲜、别致的语言材料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对知识充满向往,对课堂充满期待。
二、问题设计新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对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培养,尤其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深度学习,不能老是用yes 或no回答的问题,需要加入更多why的问题。问题不能突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更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不拘泥于形式。
三、打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堂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学生在长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会更好地吸收知识,内化知识,达到乐学、善学。因此,当学生提出令人无法解答甚至超越我们能力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学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保证学生瞬间萌发出的科学种子能茁壮成长。
四、独特的文本视角
英语教师在分析科普类文本和语篇时,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应具备从较长文段中迅速提取关键词的能力。通过分析能快速理解文本体现的主题意义。只有教师把文章吃透,思路清晰,才能根据学生情况找到独特的视角开展教学。
五、牢记立德树人理念
科学要为人类服务。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牢记立德树人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今学生必备的品格与能力,科普类文章的阅读与学习也会伴随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衷心希望英语教师能重视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教学,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乐于思考,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林小燕.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1):9-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