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学术英语交互/协作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时间:2024-05-09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然不能适应大学学术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必须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课程以及学术英语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学术英语线上线下交互/协作式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营造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互动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交互/协作;学术英语

作者简介:陆红(1967-),女,江苏常熟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不仅是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混合,更是为学生打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的、适合个性化探究的学习环境。目前,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演变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探究相结合的协作式教学情境。

所谓协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就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的模式,包括教学交互、网络学习环境以及线下协作学习环境等。协作式在线教学强调小组讨论及合作等交互行为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者与各种在线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的核心力量。实验表明,教学交互在提升学习者课程参与度方面有重要作用。另有学者认为,在线教学交互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是学习质量的保障。国内学者李海龙等则强调教学交互在保障在线协作体验感、提升在线协作内驱力方面的重要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人的认知能力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记忆理解等简单的活动,学生一直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而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内化各种技能和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课堂情境是多样化的, 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可提供多维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利用这一环境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与同伴组成合作小组,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协作, 共同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并找到解决方案。 因此, 研究交互/协作教学模式并将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可有效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尤其对有独立学习能力并有个性化需求的大学生来说, 交互/协作式教学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高难度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并实践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交互/协作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 交互/协作式教学的设计

传统英语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线, 教学活动围绕教师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师控制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 没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 信息输出量极少。据观察,每个学生每次课堂用于英语输出时间最多不超过5分钟。另外,大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基础以及一定的学术背景,自主学习能力强, 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交互/协作式教学改变了师生的身份,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师只起引导辅助的作用,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注重个性化学习,学生以本专业资料为学习载体,将以往传统的通用英语学习与本专业的学术英语结合起来, 可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交互/协作式教学更注重探究实际问题,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设计不应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 而是一个立体多维的结构。交互/协作式教学设计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线上平台主要是依托阅读和写作知识相结合的网络资源, 包括视频资料、微课小视频, 阅读资料以及相关练习,从培养基础写作能力开始,发展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 最终实现国际交流。线下平台为课堂面授和讨论, 主要是为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建立语境, 从长篇听说能力训练开始,到学术论文读写,最终实现五分钟学术演讲。 线上线下平台相互支撑,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预习和复习, 而线下的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口头陈述, 操练各种技能。

交互/协作式学术英语教学平台如下图所示:

二、 实践过程

(一)师生、生生交互/协作式教学模式

交互/协作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协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教师为促学者和协助者,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教学结构与过程,确保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 维护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实现线上线下技能交互与转换,建立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

(二)项目驱动贯穿于实践教学

实践任务由学生自身项目展开,如学生可完成自己专业的论文阅读或者自己撰写英文论文。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如上图所示,实践教学首先从线上英语写作的逻辑思维训练开始,结合线下的小组合作听说训练,针对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采用集中讲授或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学生反思问题,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并提交至学习平台展示。同伴给出评价及建议, 互相学习。第二步,进行本专业论文阅读, 学习论文逻辑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复研读和讨论,学生归纳总结出写作方法,接着将此方法用于学术写作。对学生的作品, 教师应给予详尽的点评,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给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建议,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结合写作与演讲知识, 设计五分钟学术演讲任务。 课堂展开演讲比赛, 教师点评, 同伴评价, 课后学生进一步修改并拍摄视频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 作为课程资料保存,以便将来作为教学资料进一步学习。

(三)过程评价

以学生个体和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过程评价相对而言比较客观真实,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因此而快速提高。

三、 结果与讨论

课程教学结束后,笔者利用问卷调查了某高校两个班的学生,共55人,男生40人, 女生15人。主要调查以下三个方面的满意度:线上线下交互/协作式教学效果、人机交互问题和师生/生生协作情况。

首先是学生对线上线下交互/协作式教学的总体满意度。38名学生表示非常满意, 15名学生表示满意,还有两名学生表示不太满意。进一步对线上课程内容进行排序, 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线上的视听资料, 排在第二的是微课, 而对文字资料和练习的兴趣则不是太大。

针对线下课程,笔者主要调查了课堂口语陈述以及教师点评。有53名学生对课堂口语陈述这样的形式表示比较满意。对教师的点评,所有学生都感到帮助比较大。

对学生互动情况进行调查可知,学生总体上是积极的。36名学生表示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收获颇丰。18名学生表示参与度不高,但有所收获。只有一名学生表示帮助不大。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交互/协作式教学模式在大学学术英语教学中应用是有效的。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合理分组,相同或相似专业的学生可以分在一组,以便他们讨论学术问题时沟通较为顺畅, 从而更容易激发其小组合作和讨论的积极性。研究也发现, 学生对教师的點评非常重视, 因此建议教师课后要积极整理学生在实践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共性问题可以统一讲解并发布在线上学习平台上, 个性问题可以先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发动学生互帮互学。

调查表明,学生对网上视频资料的喜爱程度很高。 视频资料具有生动有趣、技巧性强且短小精悍易学习等特点,因此在后期的线上课程建设中可以多增加此类信息。另外,文字资料及课程练习设置应多样化,练习目的须更为明确。

四、结语

尽管此次研究只局限于两个班的学生, 样本较小, 然而还是可以看出交互/协作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教师的角色转换有助于其快速提升教学技能

教师的角色由knowledge implanter(知识灌输者)转变为language consultant and collaborator(语言顾问和学习合作者),更确切地说,教师在这一阶段是coach (教练)。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能促进其不断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认真完成课上和课后的各种任务。因为课堂交流频繁, 语言流利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因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学习方法及要求不同,学习技能不断转换,一个任务可以涉及不同的技能训练, 学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三)课堂英语环境较好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节奏快,要求学生的语言输出量大,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否则无法进行笔头和口头的汇报。

然而,在实践发现,如果要顺利完成每一项任务,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 在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学资源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应注意线上资源与课堂教学资料的紧密结合。进行资源建设时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方式、原有的知识基础等,挑选学术性强、交际性强的学习资源,以保持线上学习的吸引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合理分组,相同或相似专业的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时沟通较为顺畅, 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讨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翟蓉,冯甦中.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9-43.

[2]崔佳,刘冲.协作式在线教学交互模型及动力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1(2):59-70.

[3] BETTINGER E, LIU J, LOEB S. Connections matter: how interactive peers affect students in online college courses[J].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2016(4):932-954.

[4]琳达·哈拉西姆,肖俊洪,协作学习理论与实践: 在线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J].中国远程教育,2015(8):5-16,79.

[5]李海龙,李新磊.“后 MOOC”时代基于分布翻转的 SPOC 体验式学习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44-50.

[6]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