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英语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本文依托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从读前、读中、读后三方面展开叙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恰当地设计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英语;问题设计
作者简介:刘莉(1982-),女,广东河源人,珠海市第五中学,英语老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初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现状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针对问题设计,提出“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可见,问题作为“脚手架”,衔接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对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随意,学生回答时几乎不用思考。有的教师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但设计的问题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体现。
二、对策与尝试
教师应如何恰当地设计英语阅读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
(一)读前——以问启动先行认知,激活初步思维
依据Donna Ogle提出的KWL阅读指导策略,即“What I have learnt”“What I know”“What I want to know”,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为阅读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在学生阅读文本前,教师可根据文本话题设计问题,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续的阅读做好一定的铺垫。
1.分享经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及结合先行认知的方式参与话题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案例1】
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8“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一课的读前导入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音乐视频,师生间的问答就此展开:
Q1: Have you heard this song? Students: Fearless.
Q2: Do you know who is the singer? Students: Taylor Swift.
于是,教师将自己对Taylor的感受以阅读篇章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与学生分享:
I'm a ______ of Taylor Swift's. She is famous for ______. It is a traditional kind of music from the ______ states of America.When I listen to her songs, I can enjoy the best things in life——______, friends, family, and the ______ of nature. She's sold out more than 50 million ______. She has a great ______.
(fan, country music, southern, laughter, beauty, records, success)
Q3: Do you have your favorite kind of music, favorite singer or favorite song?
Q4: If you do, what's your feeling when you listen to it?
Students: ...
依托学生的回答,教师自然地过渡到阅读环节。教师结合自己的事例,通过视频及书面材料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歌手及音乐对自己的影响,有目的地呈现了重点词汇,扫除了学生后续阅读的语言障碍。而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喜爱的歌曲”,以启动他们的旧知,并促其联系新知,达到思维激活、联想启发的目的。
2.预测内容。预测是阅读中十分重要的技巧之一,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文章标题、文本关键词、图片或图片的文字说明来进行预测,这样学生能对阅读文本进行个性化猜测,进行积极思考,为读前热身做好准备。
【教学案例2】
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级全一册 Unit 8中的 “Stonehenge: Can Anyone Explain Why It Is There?”一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介绍世界未解之谜——巨石阵。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因此,教师可以从文本结构着手让学生根据标题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提炼并凸显文本框架,为后续的信息处理做好准备。设计问题如下:
Q1: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when you see the word “Stonehenge” ?
S1: I want to know when Stonehenge was built.
S2: I want to know who built Stonehenge.
S3: I want to know what Stonehenge was used for.
S4: I want to know how Stonehenge was built.
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的预测提炼出来,并板书在黑板上,如“when it was built”“who built it”“what it was used for”等,然后告诉学生将要阅读的文本也会涉及刚才讨论的内容。学生经过快速阅读,将这篇课文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Part 1 (Para.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tonehenge
Part 2 (Paras.2-3): Different ideas about what Stonehenge was used for
Part 3 (Para.4): Mysteries about the maker and how or when it was built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联想,带着自己猜想的答案进行阅读。预测和探究标题对阅读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帮助,在这样的阅读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同时增强了对标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二)读中——以问梳理文本内容,激发较高思维
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设计的读中问题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梳理、系统架构,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并使之结构化会为学生后续进行文本内涵的拓展和评价打好基础,为下面更深层的思维活动做好铺垫。
1.凸显文本主线。在文本处理过程中,一条明朗的主线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更迅速而全面地理解文本。教师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文本的逻辑发展设计问题,同时注意设问的连贯性、序列性及层次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
【教学案例3】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3中的“Fun Times Park——Always a Fun Time! ”一文以去游乐园游玩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关于游乐园的信息。文本字面上是以时间为线索,而同时所显示的地点则突出了对公园信息的介绍。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来梳理文本:
Q1: Where did they go during the trip?
Q2: What do you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places?
Q3: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Fun Times Park——Always a Fun Time!” ?
教师以地点为主线梳理文本内容,接着又设计了两个问题:“地点探究”和“原因探究”。在“主线梳理”基础上进行“地点探究”,同时为“原因探究”奠定基础,这三个问题紧密连接、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欢乐时光公园的独特之处、受欢迎的原因。
2.关注文本难点。阅读理解的难点在于把握文章主旨、理解难句和运用阅读技巧。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体裁结构、写作意图等进行有意义的铺垫和设问,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案例4】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9中的“Sad but Beautiful”是一篇介绍民间艺人阿炳的一生及其成就的文章。通过介绍阿炳的著名作品《二泉映月》,让学生理解体会二胡音乐背后的真正含义,在感知音乐带给我们凄美感受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文章第二段看似平铺直叙描述阿炳的经历,但其实传递了大量信息:正是因为经历了那么多苦难,阿炳才能创作出那动人心弦的乐曲。这需要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因此,教师设问如下:
Q1: Can you pick out the stages of Abing's life in paragraph 2?
Q2: Wha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usic with each stage in Abing's life?
Q3: What kind of personality does Abing have?
Q1让学生找出阿炳的经历,Q2使学生在了解文本基础上思考音乐是如何贯穿阿炳一生的,Q3为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设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思维从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
(三)读后——以问拓展文本内涵,发展深层思维
在读后环节,教师要找准切入点,结合文本特征来设计问题,以帮助学生拓展文本内涵、内化文本思想,培养深层思维能力,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读者。
1.寻找文本亮点。在学生获取文本基本信息后,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亮点如语言的结构、修辞、功能等角度来引导学生品评、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教学案例5】
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级下册Unit 5中的“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描写了美国阿拉巴马州遭风暴袭击后人们互相帮助的故事。通过认真阅读可发现,本文的词句是经过斟酌推敲的。为了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运用,教师通过句子之间的对比(如“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与“The storm made people closer together.”,“Ben was helping his mom make dinner. The rain began to beat heavily against the windows.”与“Ben was helping his mom make dinner when the rain began to beat heavily against the windows.”等)设置如下问题:
Q1: Which sentence do you think is better? Why?
Q2: 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ese words?
Q3: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教师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特点及写作意图,学生可发现作者使用拟人手法及连词,反复强调一个主旨(虽然风暴来势凶猛,但是人们守望相助,共同应对,就可以渡过难关),以此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的作用及意义,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使其深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拓展文本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仅引导学生进行“字面阅读”,忽视了欣赏文本的内在思想,这样的阅读是不够深入的。因此在读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中反映作者情感、态度、思想的句子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评价,成为有思想的阅读者。
【教学案例6】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11中的“ The Winning Team”讲述了这样的故事:男孩Peter在团队比赛中由于个人失误导致球队输球后非常沮丧、自责,害怕被教练开除、被队员抛弃,但是爸爸的及时鼓励和开导让他认真思考,鼓起勇气重新归队面对队友。在团队的谅解和支持下,Peter走出阴霾,重新建立信心。
在读后环节,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Q1: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Peter's team lost the last game. Why did Peter think that he was on a winning team?
Q2: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Q3: What would happen if Peter didn't listen to his father's words or talk to his teammates?
教师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设计了Q2,让学生进行推断。Q3引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當遇到问题时,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有怎样的影响。以此训练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感悟与思考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指向。读前,教师注意设计问题启动学生的旧知,并促其联系新知,达到思维的激活;读中,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准确梳理文本信息,整体架构,为下面更深层的思维活动做好铺垫;读后,教师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结合文本特征,帮助学生拓展文本内涵、内化文本思想,培养深层思维能力,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读者。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03(14):4-7.
[2]陈松霞.KWL阅读策略,助力英语阅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6):10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梁美珍,黄河丽,於晨,陈一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