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在当今新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背景下,培养企业和地方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对于英语专业来说日趋重要。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调查对象,旨在探索一条符合地方民办院校实际情况的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
【关键词】民办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英语+”
【作者简介】吴一敏,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地方独立院校英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为例”(项目编号:MBXH20YB257)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持续关注的领域,教育部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提出我國高校培养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大力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例。近年来,学者们对于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关注。钱国英、史秋衡等人先后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以及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体系。文秋芳结合“英语+X”“英语多元化人才”“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课题分析了未来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地方民办高校的英语专业而言,在目前“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机遇背景,如何让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更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好地满足地方企业的复合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将所学转换为所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英语专业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作为一所以语言专业为特色的地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视。以该校应用英语学院为例,该院英语专业的课程由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其中,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包含了传统的各类英语专业课程。而为了体现“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电子商务导论、国际贸易实务、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原理等各种非英语类的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该院也有着一定的创新。该院在英语专业下设有商务翻译、中小学英语教学、学前英语教育、跨境电商和涉外旅游等“英语+”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学生除英语专业传统必修课外,还需要用英语学习与各专业方向相关的各种非英语专业课程。学生需要经过大一上学期的英语基础学习之后,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前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基于未来发展来考虑选择之后几年的“英语+”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三、基于现有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
1.调查对象、方法及目标。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应用英语学院中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学生,旨在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所选“英语+”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的不同看法。本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来搜集主体信息,并结合个体访谈来了解群体中特殊个例的想法,以此避免结论可能出现的误差。笔者希望通过本次抽样调查搞清不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所学专业课程可能存在的不同要求以及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地方民办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
2.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65份,访谈30例。其中来自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问卷数量分别为85份、80份和100份。问卷和访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选择其所选专业方向的原因、学生对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的态度以及学生未来就业等几大板块。
(1)学生对于“英语+”专业方向的选择。回收的问卷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当前所选专业方向,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方向前三位分别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学前英语教育以及跨境电商方向。大部分受访学生都对这三个专业方向表现出较大的热情。谈及选择其目前就读的“英语+”专业方向的原因,三个年级的受访学生都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超过50%的学生是出于对未来就业机会的考虑而作出的选择,少部分学生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或者基于将来学历提升的需要作出的选择,还有极少数学生则是因为诸如抢位失败被迫调剂、家庭影响等其他原因进行的选择。
(2)学生对于“英语+”方向课程设置的态度。这一板块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学生是否清楚“英语+”专业方向所开设的课程、是否满意“英语+”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材的使用以及课程实践性是否够强三个方面。在是否清楚课程设置方面,三个年级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是特别清楚(大一、大二、大三年级该选项的占比分别为57%、67.1%和66.9%),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对于所选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将来可以选择的就业方向完全不了解或仅存在较少的了解(大一、大二、大三年级该选项的占比分别为36.1%、16.4%和7.1%)。而在是否满意所用教材以及所开设专业课程方面,大部分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或较为满意。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为大三年级(62.1%),最低的为大一年级(48.9%)。在教材使用方面,有部分专业方向的学生在个人访谈中反映某些非英语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较难,导致学习较为吃力或者失去了学习兴趣等问题。此外,在如何看待课程的实践性方面,三个年级的统计结果较为一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的实践性较弱,甚至还有学生直接提出实操性课程太少。
(3)“英语+”专业方向学习对于未来就业的帮助。当问及学生是否会从事与目前所选专业方向相关的工作时,三个年级的学生选择不清楚的占绝大多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会从事与目前所选专业方向相关工作的学生中,大三年级的人数占比最多,达到了43.2%,而大一和大二年级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0.5%和28.8%。这一结果反映出大三年级学生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复合专业学习后,对于自身的英语与非英语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也在专业方向学习的帮助下对自身未来的就业有了更详细的规划。
四、基于调查结果的建议
1. 增加实践性的方向课程。复合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应用,因此专业知识的输出显得尤为重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注重英语和非英语专业书面知识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些知识的实践性。但是当今的学生已不再单纯满足于书本知识,相反,他们对于实践性知识的需求增大。这一点,在学生的个案访谈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例如,选择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向的同学A就提出希望在现有课程中加入板书课程,以帮助她更好地书写和设计板书。选择跨境电商方向的B同学提出在现有跨境电商及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可以开设类似于网页设计或者专门针对某个跨境电商平台的分析课程,以便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就实践性一向偏弱的英语专业而言,高校在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时,一定要将书本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输出所学。适量实践性课程的加入不仅可以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所学,并更好地认识未来可能会从事的工作与行业。
2. 选取合适的专业方向课程教材。应用英语学院秉承以英语为核心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因此其所使用的绝大部分复合方向的非英语课程教材均是英语版本。笔者注意到,一部分学生反映所用教材内容偏难、专业词汇过多从而导致理解不畅、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因此,地方民办院校在进行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时候不仅需要时刻铭记以英语为核心,还要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据此选取难度适中的英语版教材。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英语之外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学习非英语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外,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还注意到该院非英语专业方向课程教材中有一部分教材的时效性并不高,没有办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最新的相关知识,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甚至在将来的就业中遇到一定的障碍。所以,院校在培养相关人才的时候,要着眼当下、强调应用,选取最新版本的专业方向课程教材来保证所教知识可以满足当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3. 开展充分的前期宣传。在调查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学生虽然进行了专业方向的选择,但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于为何选择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开设了什么课程以及这个方向未来可以有何就业选择等问题毫无头绪,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或者因为实际学习内容和预期不同而兴趣骤减甚至对未来的工作失去希望。因此,高校在制订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制订好相应的宣传计划来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方向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制作专门的推文和宣传网站或者举行有针对性的宣讲会,成体系地告诉学生各个“英语+”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方向。除此以外,还可以邀请高年级学生或者该复合方向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以实际经历给需要选择英语专业方向的学生一些切合实际的建议。同时,院校还可以在正式选择前给予学生一段思考时间并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对学生可能选取的专业方向进行摸底,并根据摸底数据来调整“英语+”专业方向的人数设置,避免出现学生被迫调剂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而对于历年来选择人数较少的专业方向,院系可以进行更好的市场调查,挖掘这些方向就业中的闪光点,在宣讲会上进行适当的宣传,避免学生因为从众心理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4.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团队。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英文功底,还需要对所教授的非英语专业知识了如指掌。但现今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仍然较少。而教师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地方民办高校在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线上平台和校企合作等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不足带来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外聘合作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士或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英语+”复合专业方向的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之成为双师型教师,以满足高校英语专业不断加大的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婧,丁文將,史海静,王晶.地方高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4):156-157.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 (1):7-10.
[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4]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5]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语言战略研究,2016 (2):26-32.
[6]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化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8-126,160.
[7]文秋芳,王艳.“英语+X”本硕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成效:基于学生视角[J].外语界,2015(5):18-26.
[8]徐理勤,顾伟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索[J].高教探索,2007(2):57-6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