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合理,教学条件不够充分、教学过程与方法有待优化等问题。对此,本文结合当前翻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家标准;复合型翻译人才;现状问题;对策探讨
【作者简介】徐业松(1991-),男,贵州黎平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信息技术时代课堂教学变革与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X202005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科学—人文教育的初步探讨”(项目编号:2018GWQNCX160)的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与当今社会对翻译人才要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和进一步提升我国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8年1月30日和2020年4月分别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以下简称《国标》)与《教学指南》,明确了高校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方向,并为各专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路线和解决方案。然而,在传统翻译教学体系下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根据《教学指南》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剖析翻译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应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成为当前翻译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教学指南》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
“复合型翻译人才就是指掌握翻译以及另一个或多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翻译人才。这类翻译人才具有知识集成、能力复合、素养全面的特点,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化、多元化趋势”。关于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指出,“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较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翻译专业知识、丰富的百科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能适应国家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胜任各行各业口笔译等语言服务及国际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规格方面,《教学指南》对翻译专业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翻译专业学生应承担的职责和学习方向。
二、翻译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翻译专业从取得独立学科地位,到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十多年时间里,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在申办翻译专业教学点时,很多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定位是否明确,只是盲目跟风,争夺专业办学点和教学经费。尽管开设翻译专业的学校和报考翻译专业的学生人数众多,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令人担忧。出现以上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没有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未能通过充分整合地方资源、依托学校特色进行错位竞争。
2.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合理。《教学指南》指出,教师队伍建设应考虑三个方面:师资结构、教师素质和教师发展。就目前来看,翻译专业教师趋于年轻化、高学历和高职称方向发展,但大部分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为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英语学科教育等领域,他们缺乏系统地学习翻译理论、翻译技术方面的知识和长期从事口笔译翻译实践的经验,加之对翻译行业和翻译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难以在学习和实践中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造成翻译教学与市场和社会需求脱节。虽然各大高校采取了一些具有建设性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如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或举办学术研讨会亦或教师技能大赛,以此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但成效甚微。
3.教学条件不够充分。翻译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学条件的改善,然而有些学校领导层仍然对外语专业的认识不够清晰,持有个人偏见。甚至有个别学校领导层片面追求学校学科专业数量,认为英语专业和英语学科门槛低,是“一支粉笔专业”,所以最容易成为数量突破口。翻译是一门跨学科、宽视野、广知识的应用型专业,不仅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购买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而且需要投入较大的经费,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从翻译专业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来看,学校应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语言实验室、口译实验室和翻译技术实验室等设施,具有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以及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但实际上很多学校要么没有配备这些设施,要么就是物不能尽其用,除上课之外,平时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4.教学过程和方法有待优化。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而来的必定是一场“课堂革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现代教育要更加注重因才施教,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以及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可以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关乎人材培养的成败。“学校教育最核心的工作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渠道是课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就是教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职业缺乏敬畏,在应对教学检查上也是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其课堂要么是毫无生气的“填鸭”,要么是放任自流的“洒脱”或天马行空的“自如”,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以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和自觉性去进行深挖和探究或翻译实践。造成以上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三、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
1. 合理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翻译行业逐渐趋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翻译对象也从原来的文学翻译为主转向带有跨学科性质的非文学翻译。因此,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师要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和学校特色,构建“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课程体系,突显翻译专业中交叉性与跨学科的“新文科”特点。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一份包括近期目标与长期愿景的可行性计划,鼓励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其次,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各種学习资源,涉足感兴趣的学科翻译方向和行业背景,使学生的知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最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学生需参照培养要求,正视自身不足,及时查漏补缺,逐渐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抗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努力成为具有丰富的百科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双语基础以及厚实的翻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2. 坚持“外引内培”,建立招聘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长效机制。“外引”是指学校为了提升现有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内培”是指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优势资源,有目的、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地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以促进教师专业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引导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快速成长。“外引”是增加高素质师资人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汇集资源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抓手,“内培”是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翻译专业的专业性、广博性和杂糅性特点决定了翻译专业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行业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应从学校长远发展的目标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制订科学的教师招聘方案和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培训规划。招聘教师时,学校应重点考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风师德、学缘背景、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落到实处,确保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为了更好地掌握市场行业动态,满足市场与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学校可以与相关院校、政府外事部门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重新整合师资队伍,激发翻译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学校要通过互补的方式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人员培养,实现教学资源整合。
3.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格局。学校领导层要提高对外语专业的认识,提供可以满足外语专业师生教学所需的经费保障。同时,与外语翻译相关的院系要自力更生,通过进行一系列改革,积极探索出一条资源集约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新路径,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翻译专业有其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并获得科学有效的指导,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在对教学场所和实验室的使用上,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优化教学过程及其方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主战场,是教学研究的根本所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学校需发起一场“课堂革命”,着力解決上述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课堂改革与教学质量监督双管齐下。一方面,教师应以课例研究为突破口,紧紧围绕课程内容、类型、能力和素质要求,展开集体讨论和设计教学方案,并根据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和反思,反复研讨和打磨,探索出科学的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教学督导力度,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以切实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统筹好课堂与课后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明确教师的职责与学生的任务,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并要求他们撰写读书报告。在翻译实践上,教师应借助CAT工具,开展翻译项目教学,并组织和指导学生模拟真实口译场景,进行翻译实践训练。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翻译实践任务进行定期检查,开展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确保学生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其综合能力,为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光军.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2011(3):2-8.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3]张旭春.《国标》与《指南》框架下英语专业改革刍议[J].外国语文,2020(5):8-13.
[4]仲伟合,赵军峰.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289-296.
[5]王蔷.课例研究——植根于课堂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J].中国外语,2020(6):55-6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