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今的英语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更加留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果,就是需要老师了解的常见的心理问题,英语老师要善于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英语教学实际来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张玥(1990.10-),女,汉族,江苏人,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研究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于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为了能够更有效地传播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哪门学科的教学都必须研究的部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可以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果。同时,教育心理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认真研究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活动。
教育心理学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技能形成心理、品德形成心理、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学习的测量与评定以及教师心理等。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虽然每位老师上课的风格各有不同,但是老师内心最终的目标都是让所有学生都掌握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结合这一共同的邮发点,再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就可以有不错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英语的动力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为了完成学业任务,通过考试;二是为了掌握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英语技能,以方便今后升学以及就业;三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学习英语。无论是哪种动力,学生对英语学习之初都是充满期望与信心的,这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共性。如果教师可以抓住这种学习动力的共性,善于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就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动力上的共性,但是各自又有着不同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经历,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耐力等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思维模式、记忆习惯等,因此每个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面对这种差异,如何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利用其优势,最大程度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就需要老师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与英语教学有效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应用实践能够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心理规律研究成果应用到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倾听学生的意见与需求,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引导下利用科学的认知规律,释放自身认知学习与实践创新的内在潜能,提高大学“教”与“学”的最终效果。
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正如上文提到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性格,所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老师对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解决办法。以下是几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 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常发生在学习能力稍弱或者其他学科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因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不足,在面对一门外语时,这些学生会产生更多的恐惧心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用母语教学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更何况是一门外语呢?这种畏惧心理和下意识的自我否定会从一开始就给英语学习增加难度。这是一种长期在困惑和挫折条件下积累起来的不健康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种畏惧心理,学生将从心底抗拒英语学习,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畏惧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心。这个时候,老师的鼓励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信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正视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老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逐渐克服畏惧心理。
2. 急躁心理。急躁心理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多发在备考阶段学生的身上。面对考试的压力,学生往往希望通过短期的学习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但这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能的。语言的学习要经历日积月累、重复记忆点过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急躁心理,就会影响学生的心态。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会让学生一开始就选择难度较高的文章进行阅读学习,但这类文章通常会有大量的生词和较难的语法,所以学习过程十分不连贯,学生必须一边查单词一边阅读才能理解文章大意,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难度,给学生带来挫败感。所以老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选择与其现阶段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学习读物,让学生学习起来既能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又能达到学习的满足感,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避免突然间难度过高而引起的急躁心理。
3. 过度依赖心理。虽然当代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但是由于生活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导致學生过度依赖老师和课堂,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只是等待着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完成作业,并不知道怎么去自主学习。在小学、中学阶段,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还可以完成打基础的部分,但是进入大学后,老师只能给学生引领一个方向,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这个时候很多依赖性过强的学生就会感觉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他们养成了一切都依赖老师的习惯,没有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过度依赖的心理给英语口语学习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口语主要是依靠日积月累的张口练习,但课堂上学生多,时间短,有的学生甚至一节课都没有开口练习的机会,课后如果不能做到自我安排好学习计划,规律地练习口语,就会导致最终张不开口,不知如何去说。老师所要做的除了完成课堂的讲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制订有效的自我学习计划,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独立学习的部分。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上只是部分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需要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大部分心理问题。
三、如何结合教育心理学改进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产生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老师机械地把知识传给学生,而首先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老师的态度。心理学家早就开始对学习进行了专门研究,班杜拉、斯金纳、巴甫洛夫从行为的角度研究了动物和人类的学习,布鲁纳、托尔曼、奥苏贝尔从认知的角度着重研究了人类的学习,人本主义和构建主义学者也纷纷对学习进行了研究和贡献。在心理学研究中,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众多心理学家都将心理学研究的重心与学习相结合,这足以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的动机以及学习的策略这两方面,结合心理学知识来改进英语教学。
动机具有引导学生向一具体目标前进的力量,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确定合适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学习动机越强,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力量就会越强。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指学生本身的内部心理因素,如好奇心、兴趣等。而外部动机主要指来自父母与老师的鼓励、表扬等外部因素,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驱动力。如何利用学习动机这一心理学理论来促进教学呢?首先,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是创造内部动机的基本要求,当学生有了内部动机后,就可以着重加深外部动机的引导。在加强外部动机时,老师需要及时提供具体清楚的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优化调整。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运用合理的外部奖励、表扬等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的竞争气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外部动机。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是优化教学的重要部分。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也不一致,这就要求老师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引导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我评估等。这在英语学习中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语言的学习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重复记忆、消化的过程。
四、结语
教育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很大,因为外语是一门以教会学生运用外国语言为目的的学科,运用语言本身就是心理现象,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的过程。英语教学与教育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准确分析出每史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教育的优势,帮助青少年向成人过渡,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作好铺垫。
參考文献:
[1]樊洁,李锐.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婧.心理学在大学教育发展中的引导作用——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20):96.
[3]李红梅.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心理问题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18-120.
[4]彭勇.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有效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36-13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