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高职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该加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高职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课程改革时间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从建立文化自信、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建立思政教育情景四个方面提出改革实践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王欢(1991-),女,汉族,四川南充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继续教育、思政教育。
一、 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这一概念是201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意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强调除了知识传授外,专业课程还具有思想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课程思政在高校逐渐流行起来,掀起了一股探索课程思政的热潮,每门课程应该怎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深度实践探索。“课程思政”在其发展之初带有强烈的政治教育色彩,以實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国家教育政策引导上,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仅明确界定了高职英语课程的性质,而且在课程设置上给予了较大的政策课时量和较长的开课时间。
二、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职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高职英语课程目前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内容、学生听语法的阶段。语言承载着文化,英语这门语言中承载着很多西方的文化和思想,英语课程如果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不注重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那么学生学完英语这门课程,对英语课程最深的记忆就是学了哪些语法,学了哪些表达,同时也被动地渗透了许多西方文化元素,这就是严重的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无法正确地接受中国思想文化或者接受得很少。2010年,学者对国内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大部分教师只关注课程教学,不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小部分教师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内容,专业课教师明显存在思政缺位。
高职英语课程中经常出现西方文化元素,比如节日元素,节日也承载着非常厚重的文化,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在英语课中,学生学习西方节日的时候也就已经学习了西方文化。这就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
2. 课程思政能力不足。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缺乏是目前面临的问题。通过对某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发现,学生对英语课程最深刻的印象是学完一堂课英语单词记住了多少个,学到了什么语法,记住了哪些固定搭配。在学生的描述中除了知识的习得之外,其他的价值观等方面的习得基本没有。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当谈到要进行英语课程思政的时候有如下反馈:英语课程不适合课程思政,英语是西方的语言,英语这门语言中渗透着西方文化,不适合用英语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有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误解,容易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混为一谈,认为英语课程思政是在英语课程中讲思政内容,这样的做法会在英语课堂中显得非常牵强,会让课程内容受到干扰。还有一部分老师有这样的疑惑:英语课程思政应该怎么做出思政味道呢?应该怎样挖掘蕴藏在英语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呢?应该怎样挖掘蕴藏在英语课中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呢?他们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反映出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非常需要从观念、技术技能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
三、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路径
1.建立文化自信。英语课是一门本身就承载着其他文化的课程,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习建立文化自信,不断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西方文化崇尚独立、自由、个人英雄主义等,而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团结、和谐等。在西方文化中,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拼搏进取,努力做个特立独行的强者。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教育孩子以集体荣誉感为重,希望孩子们热爱自己的集体。
由此可见,文化差异非常明显,如果不在课堂上树立文化自信,学生们很容易被其他文化因素影响。在课堂上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因为自信的文化才是容易被学生接纳的文化,自信的文化才是可以被学生传承弘扬的文化。
2. 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还要不断地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并让其承载中国文化元素。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系统地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除了能够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语法、词汇等,还能够学习到蕴藏在其中的文化。
要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要重新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不仅包含普通的学生听说读写的目标,还应该明确学生学完每堂课之后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能有哪些进步。
教师在备课时,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认识到蕴含在文字中的西方文化,能够将蕴含的西方文化和对应的中华文化相衔接,形成对比,直接过渡到中华文化上来。比如,当下国内许多游乐场在西方万圣节的时候会以此为噱头博取观众的眼球,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在不断体验西方节日的过程中对西方节日的情感不断增加。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西方节日与中国文化对应的共同点,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调整融入思政教育的高职英语课程评价标准时,需要借鉴和应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总结的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 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将游刃有余地在自己所教的课程中挖掘出思政元素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要随时关注时事,定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除了不断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以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面对95后及00后的大学生,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够迎合学生的口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教师讲的知识学生才容易消化接受。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语言根植于文化,语言的传输自然离不开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意识形态的碰撞,如何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好政治关、文化观和价值观,让英语课上出“思政味”,是高校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4.建立思政教育情景。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中学生接受条分屡析的思想政治理论,而在其他课程中需要不断强化特定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单纯地讲英语和思政是非常冲突的,而建立思政教育情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要非常自然、系统、有准备地设计思政教育情景,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自然地吸收知识,习得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政内容,可见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必不可少。课程思政中教育情景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2]宋梅梅.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深化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90-93.
[3]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98-104.
[4]莫非.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位问题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4):94-97.
[5]蔡后奇.哲学视域下的“文化自觉”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6]王觅.大学英语智慧教育中的思政渗透研究——以《综合英语I》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4-7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