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势在必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践,探求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作者简介】李娇娇,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山霞中心小学。
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本文立足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探究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并就学生文化品格的养成进行深入探究。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提供沃土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不仅包括语言技能,还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语音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稳定性差,喜好有趣、新鲜的事物,所以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深深植根于情境这片沃土,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起)四年级上册Unit1 “Signs” Lesson1 “Dont Walk”的故事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创设了Mocky、Ann 和Ken去公园秋游的情境。该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此外,公园作为公共设施,各种需要遵守的规则催生了许多常见标识(Signs)。情境一出,教师便顺理成章地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教学。他们在故事教学中不仅理解了语言知识,还懂得在类似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在故事教学的拓展环节,创设学校图书馆征集Signs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为学校图书馆所需各类标识出谋划策,不仅夯实了故事中的语言知识,还将语言知识拓展到真实生活中,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善于提问,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树立路标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也符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要求。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活动中,往往由几个问题构成活动板块。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延伸到故事话题的相关语境和故事发展的逻辑意义上,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Unit 10 “Activities ”Lesson1 “About the dinosaurs”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查找关于恐龙的资料,Ann、 Ken和Mocky尝试“watch a film”“go to the museum”等方法失败后,决定“go to the library”。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Do you have any other ways”让学生思考。关于这个问题,在文中是找不到答案的,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go online via mobile phone/ask parents for help/watch TV……对这个发散性问题的思考,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创新性。接下来,教师可以追问 “Are they good ways”,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为Yes或No的问题,还需学生说出理由。有的学生会说“go online via mobile phone”是一種省钱省时的好办法,但现实情况是小学生不能带手机,所以要麻烦爸爸妈妈。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独立完成作业,而且父母不一定具备有关恐龙的知识,不建议采取“ask parents for help”。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批判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各种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文中找答案”的低级层面上。
三、培养习惯,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打造抓手
在故事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可运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榜样示范和同学互相交流等形式去提升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不会自然内化为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持续引导和反馈指导,督促学生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故事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以学习习惯为抓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起)教材以连环画故事为主线,围绕故事编排学习活动。在故事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观察插图,猜测故事大意;圈画生词,查找单词意思;听音跟读,整体感知故事。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解除学生对犯错的恐惧,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大声说“I dont know”。
第三,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活动,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参与既有分工又需合作的任务。
四、立足生活,为促进学生文化品格发展开拓阵地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每一故事语篇,都要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不能忽视故事背后丰富的文化因素,要引导学生透过故事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现象以及价值观。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灌输文化知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
1. 实践故事文本。每一则故事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是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所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文化品格培养与故事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既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起)五年级上册Unit10 Lesson1 “About the dinosaurs”中,Ann、Ken和Mocky三人在查找关于恐龙的资料时,尝试了watch a film、go to the museum等方法失败之后,选择go to the library。在这个故事中,很多学生会存有疑问:为什么他们不去求助父母呢?这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传递英美等西方国家很重要的价值观——Individualism并且在以后的每一次作業中,要求学生学习、实践他们的独立精神,自主寻找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
2. 体验节日文化。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英语国家的节日,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安排相应的活动。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起)四年级上册Unit6 “Review” 的故事话题与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相关,教学时间刚好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布置教室,观看影片了解圣诞节的由来,安排互送礼物环节,和学生一起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演英语短剧,使学生体验真实的西方节日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3. 探究生活习俗。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小学生无法到外国去,故事学习中却又经常涉及外国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起)四年级教材有与单元主题相关的Culture Corner,五、六年级每一单元有Fact File, 可作为故事教学的拓展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可作为一个引子,鼓励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究外国人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4 “Birthday”的教学中,Mocky的生日为December 1st(12月1日),远在澳大利亚的Uncle Booky打电话送祝福,却说那里很热,因为那里是夏天。这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范围,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从而激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首都、气候、特有动物、有特色的景点等。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自己的跨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材中的英语故事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核心资源,也是发展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故事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问题中启迪学生的品质思维,在习惯中锻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全面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佟丽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