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执政党意识的本质意蕴及作用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彦明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执政党意识的本质意蕴及作用研究

王彦明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集团。在党员队伍及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自身和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增强和培育党的执政党意识。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执政党意识

一、政党概述及其内涵

所谓政党,是指集中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志,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是阶级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组织性的一部分力量的集合体,是该社会集团的领导力量和政治核心。

一般认为,政党是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列宁曾经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1]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它对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起着程度不同的组织领导作用,居于该集团的核心地位,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各阶级的政党都代表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领导本阶级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意识形态的乃至军事的斗争。

历史上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产生于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辉格党代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托利党则代表封建贵族的利益。中国资产阶级最早的政党以1894年孙中山领导建立的兴中会为开端。

无产阶级的政党以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在伦敦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为雏形。巴黎公社以后,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原则的指导下,欧洲各国普遍建立了共产党组织。20世纪初期,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于1921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是彻底革命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的、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的政治组织。它有统一的纲领、战略和策略,有统一的组织和纪律,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正确的路线的指导,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集体领导原则以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以保证党的强大战斗力和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担负起领导全人类解放事业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表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明确了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观,政党将随着阶级的彻底消灭而消亡。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2]

二、意识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对物质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及其作用的规定,普遍适用于人类的精神意识活动。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已经全面执政的政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执政理念和比较成熟的执政党意识,这些执政意识集中表现为要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党的这些意识,说到底,都是人的意识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或党的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对政党的认知和认识,党员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如何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事业的大局、如何强化自身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责任等问题的思想精神活动,这些精神活动,是意识现象在中国政治领域方面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对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在头脑中的具体反映。因此,政治领域的这几种意识活动,与意识的本质是具有密切的联系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周围世界客观事物在个人头脑中的映象。意识的能动作用,反映在具体的政治实践者(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方面,则需要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开展具体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从个人思想的主观方面能动地作用于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改造客观的政治对象的目的,也从而使自身的活动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意识的哲学和心理学意蕴

意蕴,即内在的意义、含义。

从哲学的意义上来看,意识是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意识这种精神现象与物质既相对立又相统一。从意识的起源看,当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意识;从意识的发展看,人类对意识现象的认识经历和伴随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对意识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但都没有对意识作出根本正确的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对意识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才使我们对意识这种精神活动现象有了正确的认识。从意识的本质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周围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这种主观映象既具有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等的感性形式,也具有概念、判断、推理等等理性形式。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社会的属性,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对意识的产生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表现在,首先,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次,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抑或人的抽象思维,也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反映;再次,无论是人们对当前的现实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物的认识和思考以及人们对未来事物发展的评估和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和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还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从感性认识出发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从外部现象的感性认识入手,形成理性认识,从而正确地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这种抽象正确地指导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四、中国共产党及其意识的基本考察

任何一个政党要想实现自身的政治统治的目的,必须建立在该政党要具有自觉体认的政党意识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政党意识的强弱,影响其执政的效果。从政党的特征上来说,政党是一种政治力量的组织,其核心目标和主要功能是攫取、操纵和把持国家政权,不但具有本党自身的利益,而且还要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集团或者群体的利益,围绕政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政党内部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系统,党首处于最高权威。从政党的本质来说,政党是政治分裂和社会分化的产物,是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价值观冲突结构性反映的结果,是利益聚合及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系统化的渠道,是谋求政治权利和获取政府职位的工具,是政治精英影响和控制社会大众的手段,总之,是政治斗争的机器。

我们考察政党及其意识,主要考察的是执政党意识。执政党是既掌握执政权力又具有执政责任的政党,只掌权不负责的政党就失去了一个政党执政的根本要求和表现形式。这种既包括掌握政权的意识,同时又包括掌权时应该履行执政掌权责任的认知,其实就是具有执政党意识的表现。所谓执政党意识,就是执政的党派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在作出决策和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时刻想着自己是执政党,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政党自身统治利益的决断。由于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指向执掌政权并能够对政权施加影响,因此,对党自身执政意识的培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政党的意识,只有当它从“自在”阶段发展到“自为”阶段的时候,政党对政治、政权的掌控才能更加自如。

政党意识是伴随着政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在政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自身的意识会随着政党政治任务和政治目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和调整。假如一个政党从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后转变为执政建设,党的功能就会发生变化,党的任务就从为了夺取政权向促进和推动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而转化,就会从激烈的阶级斗争转为整合和协调各阶级在社会中的利益,并尽可能做到社会多数成员对利益协调结果的认同,否则,执政党的地位就很难巩固。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活动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党可以运用手中掌握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权力,统筹运用社会资源,来实现政党所确定的目标,党就必须考虑实行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更为科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没有取得政权之前,一般来说,非执政的党派是受权力压制的,而一旦非执政党上升为执政党,掌握了权力,党就变成了权力的主人,为施展党的政治抱负毫无疑问地是创造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也时刻面临着被权力所腐蚀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执政党必须建立一套既能有效行使权力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又能有效防止权力被滥用被腐蚀而带来的危害的一种科学的运行机制和体制,才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对政党和国家权力的这种科学认识或认知,实际就体现了执政党的意识。

就执政党意识的内容来看,首先应该包括民主意识。在国家制度建立以后,让人民发扬民主成为国家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次是政党要有责任意识。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对掌握了政权的党进行监督,防止权力被滥用,掌握了政权的党,就有责任维护权力的公平正义。第三是要有危机意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弄不好,没有危机意识,就有可能丧失政权。历史和现实中的诸多政党失权的事例,不能够不引起执政的政党的严重注意。第四要有沟通意识。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话,为民负责,为民谋利,需要随时了解民意,了解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诉求,这就需要执政党时刻与群众相联系,否则就会有脱离群众,失去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危险。第五是要具有法治意识。现代政治也是法治政治。在没有法治的框架下,政党有可能不受法律的约束,随意作为,无法无天。执政后,政党成为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况且处于领导的地位,就不能游离于法治框架之外,必须在法治的环境下活动,因此,领导立法、带头守法,模范执行法律和制度,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是执政党必须具备的观念。第六是要树立服务意识。掌握政权的党派,为了达到政权运用的目的,其掌权者不能只服务于自身,只为自身谋取利益,那样的话,政权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只有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民谋利的过程中,政权的存在才具有其自身应有的价值。政权掌握的好不好,有没有效果,也不是执政者说了算的,最终是要接受全体社会成员的评价的。

[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660页。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68页。

王彦明(1962—),男,河南巩义市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