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通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分析,认识到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的问题分析进行优化教学策略的整合,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改善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当前小学全面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作者简介】徐伊宁(1991-),女,回族,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励志学校,中小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背景下,小学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核心,针对小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好奇心强的特点,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核心目的是通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引导,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学内容受到多元化信息的影响,限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小学生的监控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在当前小学学校教学改革中,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优化,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限制问题,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稳步进行。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主要是针对主体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多种方法以及措施的运用,维护个体的心理状况,引导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通常将心理学作为基础,直接服务于人的心理健康,并通过动态心理活动的分析,构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全面提高行为主体的自制能力、自控能力,为行为主体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基本特点,确定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在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应该将小学生作为主体,为学生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第二,明确差别化的教学内容,由于不同小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他们在成长中受到成长环境的限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差异性的问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中,也应该将学生作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需求设置差异性的教学内容,以展现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核心价值。第三,明确参与性的原则。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开展中,应该强调学生参与性的原则,教师在课程聂荣设计中,应该结合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参与性活动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1.教学内容缺少实用性。通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状况的分析,缺少实用性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教学内容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由于缺少实际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学生难以在学习之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影响心理健康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二,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口述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在抽象化以及理论化的学习环境下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互脱离。第三,一些小学中的心理辅导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在心理辅导中不能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导致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失真,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基本内容,认识到教学活动存在单一性的问题。首先,对于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教学中缺少对心理健康内容的了解,通常会采用随意性的教学模式,而且只是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工作就可以,没有针对小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长期发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其次,在单一性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会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出现敷衍学习的状态,为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影响。
3.教学内容却少细节性。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特点,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缺少细节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存在关联。由于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主体,若教师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会影响教育活动开展的价值。而且,在课堂活动构建中,若缺少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技术内容,会降低心理课程开展的效果,无法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需求。因此,在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细节化教学活动的构建,展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价值,为当前小学心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1.构建互动性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在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互动性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创设,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当前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整合提供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与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的认识,为当前心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持。例如,教师在心理教学活动开展中,针对自卑、脆弱的学生,可以积极构建鼓励以及赞赏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主动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认知情况,全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心理健康活动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这种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构建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及时消除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障碍,以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状况的分析,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师生关系的有效维护,为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通常状况下,在小学生主体性强调中应该做到:第一,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融洽性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强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及成长环境,避免学生成长中不良心理状况的行为。第二,通过心理健康活动的构建,教师应该在保持在正常工作的前提性,公平、公正的对待任何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满足当前课程教学的创设需求。第三,在教学活动创新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要有充足的耐心对待学生,使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为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第四,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认知,教师通过一言一行的引导,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内容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自信、乐观状态,为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提供保证。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伴随小学教学的改革,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展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价值,满足学生能力的提升需求,推动教育体系的稳步创新。通常状况下,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中应该做到:第一,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价值,为当前小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支持。第二,学校需要鼓励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心理咨询能力,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第三,心理健康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中,不仅需要参与到课程训练之中,而且也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逐渐形成明辨是非、判断善恶的意识,满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需求。
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學的整体质量,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强调,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为当期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对于教师而言,应该逐渐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教学内容的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昭梅,王瑞娥.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2).
[2]李桂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76-77.
[3]邱婧.心理健康,才是完整的生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谈[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24):39-39.
[4]张佳妮,刘菲菲,陈红.生态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以“走进创造性思维”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385(02):39-42.
[5]叶晓云.利用心理活动课,提升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8):31-32.
[6]佘小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教育(周刊),2018(18):46-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