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要】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习俗、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动物词汇在中西方文化里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对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差异对比,并指出动物词汇的翻译方法。这对中英两大语言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 文化内涵 跨文化 翻译方法
一、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
不同的文化群体因为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差异,对相同事物或概念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从而导致文化背景的内涵意义,除了基本的概念意义以外还有各种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文化所赋予的文化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比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1.英汉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相同。奈达曾说过:“不同文化的人们所具有的共性远远大于将他们区分开来的个性。”动物的形态、习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大多相同,所以部分英汉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相同。
例如,中文“蜜蜂”和其对应的英语词汇bee在文化内涵上就很相似。汉语中常说的“勤劳的小蜜蜂”在英语中也有同样意象的表达a busy bee(一个忙碌的人)。
2.同一概念意义,不同文化意义。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自然而然地对同一种动物产生不一样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owl是栖息在智慧女神雅典娜身边的动物。所以,在英语中,owl是拥有智慧的鸟。便有俚语as wise as an owl(象鹰一样智慧),所以owlish形容人聪明、严肃。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却有着负面的形象。由于猫头鹰昼伏夜出,常盘旋于坟场,叫声凄凉,中国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所以有民谚“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
3.不同概念意义,相似文化意义。在中英两种语言中也有两种不同动物词汇有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内涵。这类词汇充分体现了东西方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的不同,并与东西方的历史背景有着一定的关系。
如,虎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百兽之王,称“虎大王”。很多成语都表达了虎的王者风范,龙行虎步(称帝王的仪态)、龙吟虎啸(喻吟啸之声嘹亮)、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险要)、生龙活虎、龙争虎斗等等。但在西方文化中,狮子则称为百兽之王,如king of beast即狮子王。而且lion的很多用法都对应虎,如as bold as a lion(勇猛如狮)对应勇猛如虎;a lions provider(比喻走狗)对应为虎作伥的人等等。
二、翻译方法
1.直译法。直译法是既能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适用于中英文化中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一致的动物词汇翻译。
例如,you stupid as a ass你蠢得像头驴;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拿某人当猴耍;a birds eye view鸟瞰。
2.代换法。代换法是指将原语的意象换成译语中的其他意象,这种译法适用于相同概念意义,不同文化意义的动物词汇以及相似文化意义,不同概念意义的动物词汇。
例如,汉语中的害群之马对应英语中的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爱屋及乌对应love me,love the dog;翁中捉鳖a rat in a hole;热锅上的蚂蚁like a cat on hot bricks;杀鸡取卵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
3.意译法。意译法就是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一些文化意义很浓的词汇,直译是不能准确传达意义,替代又易将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中去,会导致原文的文化涵義传递不当,因而,一般采用意译法。
例,望子成龙是中国人很熟悉的词语,但是如果直译为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对于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概念的西方人则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而且西方没有完全相对应的动物意象,因而可以通过意译法准确地传递。该成语便可译为to long to see ones son win success in life.
4.增词法。增词法是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解释性的词。目的是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又可以保留原文语言特征,从而改变直译法和意译法的缺陷。
上文中的例句He has only untutored strength,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用增词法便可译为“他只有蛮力,没有经过训练,像一头钻进瓷器里的公牛,一动就闯祸。”这样既保留了动物的形象,又传递了文化意义,使读者了解公牛在西方的文化意义。
三、结语
在翻译具有浓厚文化涵义的动物词汇时,译者需要了解其文化内涵,并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将文化内涵传递给译入语读者。只有透过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特性的同时,深入地研究和和领悟外国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地将文化信息正确地传递,缩短两种文化间的差距,减少跨文化领域出现的障碍。
作者简介:朱丹颜(1994-),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方向:口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