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审美之“自我”与“他者”的伦理选择

时间:2024-05-09

郭银

【摘要】《论美》是扎迪·史密斯的又一部成名作,赢得了国内外评论界的关注。本文借助康德的美学思想和列维纳斯的“自我”与“他者”的伦理观点解读该作品,发现不同的审美导致了人物间不同的伦理选择。综上所述,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人物的不同审美进而透视其“自我”与“他者”的伦理选择。

【关键词】《论美》 审美 “自我”与“他者” 伦理选择

《论美》(On Beauty)是继《白牙》(White Teeth) 和《签名收藏家》(The Autograph Man)之后的第三部小说,在2005年9月出版当年,就被选入布克文学奖的最后决选,并荣获了2006年英国小说橙子奖和奥兰治小说奖。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论美》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人物的不同审美,看人物“自我”与“他者”的伦理选择。

一、关于审美的伦理行为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关键是系于我自己从这个表象看出什么来,而不是系于这个事物的存在”在审美判断里,对象的审美特质是“依照我们吸取它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因此,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主观判断。伊莱因·斯卡里在《论美和公正》中阐述了美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斯卡里认为,美系于我们对细节的关注,反过来,对细节的关注也会转换为对我们的世界中伦理细节的关注。美会把我们带入自我中心以外的体验。美是伦理世界的一个入口。在列维纳斯看来,他者具有“他异性”,自我应该对他者负责。

二、霍华德审美之自我与他者的伦理选择

霍德华·贝尔西是惠灵顿大学的艺术史学家,但他却无法理解和欣赏伦勃朗画作的真正的美,而是一直在否定伦勃朗的艺术价值以及其作品中体现出的人性。而且作为教授,霍华德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既不会打破成规,也没有独创见解的、墨守成规的伦勃朗”。在他看来,伦勃朗只不过是一个称职的工匠,按照雇主的要求完成画作。同时霍华德还否定了人对于美的主观情感以及艺术感受。霍华德的一个学生凯蒂·阿姆斯特朗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凯蒂热爱艺术,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勇于表达出对伦勃朗艺术的爱。可是在贝尔西博士的课堂上,她无法融入进去。为了打破现状,凯蒂为课堂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与《坐着的裸妇》产生了共鸣。一开始,画中的女人对凯蒂来说是一个震撼,随后,“她开始注意到所有外在的东西—人类的信息,它们不是明显地存在于画面中,但是通过我们在画里看到的东西暗示了出来”。史密斯向读者展示了凯蒂与这幅画的相互作用与理解。然而现实给凯蒂重重一击,她发现她的所想、所感、所悟与课堂上的讨论形成鲜明对比,她被远远的被甩到后面。在他者的美面前,霍华德可谓一“盲人”,他难以突破自我。对于艺术以及学生来说,霍德华做出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伦理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霍华德也无法平衡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他审美过程中的过于自我导致了他在人际交往中违背了自我与他者的伦理原则,将自己的妻子姬姬和孩子们视作其名誉和欲望的附属品。首先,他没有看到他的妻子姬姬的美,并多次发生婚外情,给自己的婚姻带来了危机。其次,他也未能将他的学生维多利亚—他的死党蒙蒂的女儿看作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他者。他被吸引的只是实实在在的肉体美,毫无感情可言。霍华德审美过程中犯下的一系列伦理错误最终导致了姬姬的离开。

三、姬姬审美之自我与他者的伦理选择

“光线射入通往花园的双层玻璃门……温柔地停留在姬姬寂静的早餐桌上,她正纹丝不动地读着信。暗红色的葡萄牙陶碗正对着她……”。在《论美》中,姬姬的出场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在他人眼中,“她的美貌真是令人惊艳,无法言喻,此外她更展现出克莱尔诗歌中想象出的,无可替代的女性的优点——自然、诚实、独立、充满真实的渴望。凡间的女神”。

因为欣赏画作《埃尔祖莉》,姬姬结交了卡琳—霍华德的死党蒙蒂的妻子。虽然二者都没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和背景,但是她们能够分享自己对画作的直接的,纯粹的感受与热爱,并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卡琳看来,埃尔祖莉代表着“爱情,美丽,纯洁,理想的女性和月亮”。而姬姬认为她是“围着红色的围巾,站立在奇异的白色空间中,四周围绕着各种热带植物和色彩斑斓的水果和鲜花”。她们二人不仅对画作能够产生共识,达成共鸣,也表现了对诗歌的热爱与欣赏。姬姬从始至终一直平衡着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将画作、美和对方视作独立的他者,并能够欣赏其美。

四、结语

小说中两个经典人物霍华德和他的妻子姬姬,形成了鲜明对比,形象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由于人物的不同审美所带来的一系列自我与他者的伦理行为。由于霍华德难以突破自我,否定他者的存在和价值,不论是对学生、家人、艺术还是美,都没有尽到义务和责任。他的固执己见,缺少审美能力,犯下了一系列伦理错误。而姬姬,把他者与自我放在同等地位,能够发自内心的欣赏美,并与艺术和美达成共识,相互融合。最重要的是她的审美指导着她的伦理行为。无论是对待家人、朋友还是艺术和美,都能够达到和谐、融洽的境界。

综上所述,《论美》实则在讨论美与伦理的关系,并以此暗示读者要反省自身的行为,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1]Smith,Z.On Beauty[M].Harmondworth,Penguin.

[2]康德.宗白华译.判断力批评(上卷)[M].商务出版社,1964.

[3]朱志荣.康德美学思想研究[M].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论不同审美对伦理选择的影响—以《论美》中人物的不同审美为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