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因“哑巴节”而闻名的古村落 祥云县大营村

时间:2024-04-24

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是一个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汉族多民族聚居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因为一年一度的“哑巴节”盛会,让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偏僻山村,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位于大营村东面的水阁,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始建之年不详,重建于清朝初期,据上辈老人讲,阁中四大柱子是由当时村中名士,杨、罗、寇、刘四家所捐,约长20米、粗1米。水阁上画栋、雕樑并题诗词。阁分三层,一层供奉福、禄、寿三星,喻示着村中老人多福长寿;二层供奉魁神,文魁进士马元帅,保佑村中人才辈出,代产英贤;第三层供奉关圣帝君,又称新皇,忠肝义胆,护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每年庙会节日定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弹洞经,拜新皇宝忏,诵普度真经,祈丰保苗等程序。2013年当地政府出资重修水阁,重塑佛像,至今屹立于大营村。

“哑巴节”是大营村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都会在大营七宣村隆重举行,是一个以农耕祭祀为主题的民俗活动。关于“哑巴节”的来源,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七宣村里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哑女,为帮助村民,她四处乞讨、求医求药,哑女的善良和纯朴感动了龙王,并被龙王相中纳为妃子,于是龙王和哑女一起帮助村民渡过了难关,医好了疾病,还给村民带来了风调雨顺和平安吉祥。所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是哑女带着龙子、龙孙回村看望村民的日子。为了纪念哑女和龙王,彝族人民便把每年的正月初八定为 “哑巴节”,相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通过跳哑巴,祭拜神树、飘红、跳祖鼓、跳年松、对山歌、打跳、摸泥黑、敬祝福酒、赛装能为彝族人民辟邪免灾,保清吉平安;能给彝族人民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也能给当天到哑巴节游玩的客人带来一年的吉祥、平安和好运。

“大营庄,做酒罐,还有最酸咸菜缸,不买大营罐罐心慌慌。”在祥云县民间流传的这首歌谣,唱的正是古老的大营陶器制作技艺,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祥云县内的土陶制作历史悠久,历经了数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每一个传统作坊、每一座烧制龙窑,都留藏着人类发展的印记。大营土陶制作是大营人民生活环境和精神信仰的产物,是民族地区勤劳人民智慧和心灵的呈现,大营土陶历经百年沧桑,堪称制陶工艺的活化石,是火与泥的艺术,制作工艺和制品为研究传统制陶技艺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实物资料和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链接 目前,大营社区有2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州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州级代表性传承2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各類民间艺人约320人。2012年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被国家民委公布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被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先进集体;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乡村”荣誉称号;2020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省级重点乡村旅游名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