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玮
【摘要】翻译的复杂性使翻译过程呈现非线性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翻译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翻译的工作量。而与此同时,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另一种新模式的机器翻译,即机器辅助翻译出现了,这给译界带来了福音。可翻译过程并非设定好程序,在机辅翻译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其复杂的非线性路径决定了机辅翻译的有限性。
【关键词】翻译过程 非线性 机辅翻译 有限性
一、前言
翻译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从现代翻译角度来看,翻译可以分为:笔译,口译,机辅翻译。在全球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新词不断涌现,以传统方式进行的翻译任务面临巨大的挑战,于是机辅翻译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然而,翻译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文化,意识形态,市场效应等复杂因素的制约,故呈现非线性特征,这样的话,机辅翻译又该何去何从?
二、翻译过程的中复杂的非线性路径
翻译过程是语言输入,经过语言层面的解码,再度输出的过程。是一项发生在作者,译者,读者之间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即输入与输出不是正比例的情形,自变量与变量不成线性关系,呈曲线或抛物线关系。由此可见,翻译并非是对原作的依样画葫芦的简单劳动,也非传真,它是一项科学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
语言输入,就是对原语翻译,也是翻译活动的开始。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翻译活动的兴起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受历史,文化,宗教,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制约。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出于一定的目的与宗教目的开始与中国先进的士大夫们接触,由于受到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士大夫们观念随之改变,西学翻译由此展开。五四以后翻译活动的展开,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很多进步知识分子和学成归来的留学生,抱着“科学救国”的热情,投入译介国外新科学,新思想的行列。1949年以来,翻译工作被列入政治工作事宜之中。由中央编译局组织翻译了《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邓小平文选》等书。其目的就是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加大对世界革命的影响,表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坚强决心。(谢旭升,2007,52)翻译是受政治意识以及诸多因素影响,文本的选择也并非一厢情愿。
语言层面的解码是指译者对原语进行翻译的过程。由于汉英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即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他们在词法﹑句法和语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差异使英汉互译过程变得更为复杂,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从英汉语言的对比来看,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虽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有章可循,基本结构有SV,SVP, SVO,SVoO,SVOC.而汉语句子复杂多样,重在意念而不重外在形式,句型松散;英语属于形合语言,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英语重被动,汉语偏主动;英语用词偏静态,突显名词与介词优势,而汉语用词偏动态,突显动词优势;在时空排列上,汉语从一般到具体,英语从具体到一般。
例如:吃饭不得在门坎上吃,不得大声说话,不得敲盆打碗,不得反复翻挑碗中、盘中的食物,不得将餐具胡撞乱响。进餐时不得打喷嚏咳嗽,万一忍不住,要转头或出门外进行。饭前不得将筷子插入碗中间,只有祭神祭祖时尚可。
Mongols are not allowed to eat at door threshold or speak loudly,to knock on the bowls,to stir up food,to make noises with the tableware,to sneeze or cough at the table,to put the chopsticks vertically in the bowl,which is deemed unacceptable since it resembles the ritual of incense-burning to the dead.
例如: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晚8点开幕。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opened at eight clock in the evening, 8th of August,2008.
英汉语言内在的差异使得通向“巴别塔”之路困难重重。翻译不是所谓的字字对应或者表面意思对等。只有充分了解语言的内在差异,才能在翻译时找到最大的切合点。否则,这种非线性路径就会让英汉互译变得更加复杂。
译文的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遇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时,译者既要考虑保留其文化身份,又要考虑西方文化的可接受性。
本文作者在翻译蒙古族和满族民俗文化时,遇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如“满点即指满洲饽饽……”其中“饽饽”的翻译成为难点。“饽饽”是指面饼、饺子、馒头之类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满族饽饽品种繁多,各有特色。
起初,将“饽饽”译为the Manchu bun。后来查阅了“bun”一词的用法——Buns are small bread rolls. They are sometimes sweet and may contain dried fruit or species。可见,“bun”是西方人已有的一种小圆面包,其种类和制作方法较为单一。而“满洲饽饽” 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若是直接“移植”,不仅无法传达原意,也会让西方读者摸不着头脑,不如直接译为“Bobo”,再用“注译法”即:Bobo(a kind of flour-made snack favored by the Manchu)进行解释。可见,翻译并非字字对应,其输入与输出过程不成正比例。
函数y=f(x)中,线性函数即一次函数,是一条直线;而非线性函数,则不是直线。正如翻译,由于两国文字词类的不同,句法结构不同,文法习惯不同,修辞格律不同,使得英汉翻译过程呈现非线性特征。这个过程充满矛盾,冲突与差异,翻译过程由此变得更加复杂。endprint
三、机器翻译的有限性
机器翻译曾被众人推崇,是一种充满理想色彩的模式,而目标则是让机器最终代替人工翻译。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的介入,机器翻译转变为目前较为可行的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即CAT.
1.机辅翻译的优势。从广义上讲,它是指能够辅助译员进行翻译的所有计算机工具,包括通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电子词典,电子百科全书,搜索引擎等。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与实际翻译过程相关的计算机工具,如译员工作台,翻译记忆工具,术语管理工具,项目管理工具等。
机辅翻译能帮人更有效地翻译,优化整个翻译过程。如:编辑,即通过改写原文本或通过同时进入屏幕中一个区域的翻译和屏幕中另一个窗口的原文而完成的译作;术语处理;词汇,句法,语篇和功能层面上选择对应的目标语以及机辅翻译的记忆系统可以为完整的句子提供翻译,或者原语文本是一份文件的更新版本,即此份文件曾被翻译过,译本被储存起来,那么翻译记忆系统便对其极有帮助;科技,法律,工程项目文本,机辅翻译可以瞬间对译。这大大节省了译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人们的交流更简便,有效。
2.机辅翻译的有限性。机器翻译的研究进行了几十年,可是它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为机辅翻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如今市场前景一片红的机辅翻译能完全解决翻译过程中复杂的语言现象吗?答案是否定的。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带来无限的不便利。机辅翻译面临的障碍有翻译记忆技术,词义选择,短语识别,句法结构处理,文化因素识别等问题。
翻译记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翻译记忆软件不支持所有文件格式;一整套完善的翻译记忆软件价格不菲,不是每个译员或者团体都能配备的;记忆库的维护需要不少人工参与;升级,维护,技术培训的费用也不容忽视;若维护不当,直接影响记忆库的可用性与质量。
词义选择。一个机译系统只能照顾一般的语法,词汇和语义的处理。在翻译某一个专业的文本时,语法和语义的通用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照这样翻译,往往译出一堆语无伦次的东西。例如:field可以译为“原野,牧场,战场,领域(研究),底色(旗,画,钱币等),磁场(物理),字段(电脑),球场(棒球)等”,可见若不将专业范围限定,翻译则不可行。
短语识别。英语中有不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固定搭配,其中每个单词都有集中不同的意思,经过搭配后,词义就固定。在机器翻译时对固定搭配的翻译也不是令人满意的。
例如:It is no good objecting.
机翻:物体没有好处
人翻:反对是没有用的。
句法的复杂性。由于汉语句式结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机辅翻译难度变大。
例如:女子要先把鼻烟壶举在前额轻轻一碰,向前躬身,将烟壶盖打开一半,以左手托起递给长者。
Women are expected to raise the snuff bottles and touch their foreheads before they raise and extend the half open snuff bottle to the seniors with their left hands, bowing.
英语往往通过介词将名词结构串在一起;汉语中的介词使用频率远不及英语高。汉语中时间﹑地点﹑方式状语在译成英语时,都可以通过增补介词,对原文的结构进行补充,因而计算机很难自动分析此类句型。
语篇风格。翻译遭遇风格是很多译者走不出的困境。面对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东西,译界至今也无定论。更不用说机辅翻译了。因为机辅翻译永远译不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的风格。
机辅翻译尽管前景光明,但翻译本身是人工大脑思维的过程,集理解,分析,选择,再创造的一种非线性的复杂过程,面对这样一个不定量的模式,机辅翻译就变得有限了,并非如同有人声称:“机器翻译终会替代人工翻译”。
四、翻译过程的非线性决定了机辅翻译的有限性
翻译绝不是字面层次的语言转换,是思维的转度,文化的移植。翻译也并非发生在真空中。古今中外的翻译家从未间断的研究翻译,发现问题,提出理论。我们从大家身上找到了一条进入通天塔的捷径;我们从大家身上学到了无限的,可贵的译学经验;我们置于信息时代,尽享机器翻译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尽管如此,翻译就如同翘翘板,解决了一个问题,提出一个理论,紧接着又是问题,又要研究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质疑,按下去这边,那边就翘起来了,没有终止。我们完成翻译作品,永远也避不开非线性的路径;我们拥有机辅翻译,永远也摆脱不了机辅翻译自身的有限性。翻译难,难于上青天。翻译过程的非线性使机辅翻译变得更有限了。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