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09

鲍秋菊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在教学时追求的理想和方向。本文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笔者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尝试与实践,旨在探讨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课堂上传授的绝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关注精神、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等,注重“立人”,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在课堂教学时,我主要把握以下三点,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营造人文氛围,诱发探究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教完《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后我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廉颇堂堂一员大将,为何要处处为难蔺相如?这个问激发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但是知道答案的学生寥寥无几。怎么办呢?课后探究。探究途径有哪些呢?网络、书刊、访问等等。待到下节课,学生就能侃侃而谈了。学完《完璧归赵》及《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后,学生对廉颇及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也实现了语文知识的拓展与迁移。这时候,我就告诉学生,这些故事选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于《史记》学生并不陌生,五年级的时学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经过点拨,学生就开始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回顾起学习过的《史记》故事。陶行知先生说:“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点及面,智慧引导,点燃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进行了学习能力的训练、指导,使学生获益匪浅。可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这样,学生会不自觉地爱你的课,期盼着下一课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主动参与,激发探究欲望

叶谰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念认为: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的熟练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探究欲望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比如说,在教学《李时珍》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体会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呢?显然,抓住关键词品读体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可对于刚进入四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无疑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老师的示范、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导学案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点,无论是从课前游戏的安排,还是对课文第一、二部分内容的学习,都重点渗透了这一训练重点,通过让学生找找、读读、写写、想想、说说、评评,抓住关键词体会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了不少苦。在学习文章8-13自然段的时候,我由扶到放,让学生用上文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再来交流学习所得。因为有了之前的学习铺垫,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圈划关键词句,并说出自己的学习所得,从而自水到渠成地感悟李时珍的伟大人格,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时,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词语很有意思,譬如第一自然段中的“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的意思下文有具体描述。根据这一课堂生成,我因势利导,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意思,在教学实际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习得方法,提高素养。当然,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较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才智得到发挥,潜力得到开发。

三、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渴望伟大,每个人都期待成功。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或是个性因素所导致,并非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进程,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注入不同的信息,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回答的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大面积丰收。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如课文朗读的目标可以制定为:后进生能读正确,读顺课文;中等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优等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才能保证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

语文新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教师只有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健康发展,才能促进他们逐步实现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