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博物馆志愿者建设的高度、亮度和温度

时间:2024-05-09

何红梅

【摘要】在博物馆工作中引进志愿者服务,可以更好地架起社会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博物馆自身的社会化。作为全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深圳市正在积极打造“志愿者之城”,“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已经成为深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口号。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来临,深圳涌现了一大批闪光的志愿服务团队和个人,深圳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深圳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开始于2006年,经过8年的探索和创新,志愿者队伍建设已走向成熟稳定、规范完善,形成了特区博物馆关注文化权利的高度、提升文化品牌的亮度和倡导快乐奉献的温度。

【关键词】博物馆 志愿者 高度 亮度 温度

一、理念创新,站在实现文化权利的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热爱文化、热心公益的人士走进博物馆成为文化志愿者,用无私奉献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引领新的生活时尚。博物馆志愿者身上兼具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观众,又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不是靠物质的诱惑,而是带着“传承历史文化,展现城市文明”的公益心来参与博物馆工作,并借助博物馆这个文化舞台,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深圳博物馆在志愿服务中走在前列,是市属公共文化场馆中志愿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单位,目前拥有高素质的专家型志愿者和在校大、中、小学生等志愿者1900多人。他们大多为年轻白领,大、中、小学生,有的是离退休人员,还有外国友人。吸引志愿者走进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是一颗“传承文化、展现文明”的公益心。博物馆志愿者兼具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享受历史文化成果的观众,又是参与、创造文化成果的工作人员,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成为志愿者们参与文化创造、实现自身文化权利的一个途径。深圳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在招募和管理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1.完善招募机制。深圳博物馆志愿者招募实现了常态化,志愿者工作由开放服务部和教育推广部负责专门管理。每年5月份,馆方定期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招募前开会研究当前馆里志愿者的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拟定招募计划,并利用官方网站、微博、海报做好提前宣传。近年来,馆方采取定点守候和主动外出两种形式,扩大招募范围,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深圳大学、深圳高职院等地展开招募,志愿者队伍规模日益扩大,素质不断提升。深圳博物馆对志愿者个人资料进行全面认知和了解,并建立志愿者档案资料库,以便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充分尊重志愿者独立完整的个性和人格特质。

2.做到志愿者培训规范化。馆方每年定期组织志愿者常规培训和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先后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尚刚、台湾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廖宝秀等知名专家为开展各类专题讲座10余场次,同时利用志愿者资源发现人才,推出了“志愿者专家”讲座,并组织赴市内及香港、广州、潮州等地的20多家博物馆参观学习。培训内容涉及《深圳改革开放史》、《深圳民俗文化》、《深圳古代史》、《深圳近现代史》、青铜器、书画、陶瓷等馆方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考古知识,以及讲解技巧、接待礼仪、英语口语等通用技能。根据志愿者岗位工作的性质、服务内容及操作方法,分别采取循序渐进、突击培训、按需培训等方法提高志愿服务技能;为新加入的志愿者配备导师,全面辅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每年的新老志愿者都必须完成一定课时的培训,有效地保证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3.寻求自我管理,成立志愿者自治管理委员会。一度以来,深圳博物馆只有一名专职人员开展志愿者工作。尽管上级领导和兄弟部门给予了大量指导和帮助,但主要靠一个人的力量组织和管理上百人的招募、培训、上岗、考核、交流等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实践表明,志愿者完全有能力、有智慧管理好自己,作为博物馆管理者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深圳博物馆充分发挥志愿者的自身优势,引导他们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到博物馆工作中。馆方指导协助志愿者成立了自治管理委员会作为志愿者团队的组织核心,在志愿者招募、业务培训、岗前考核、宣传策划、学术研究、文体活动、生活关怀等各方面逐步实现自主管理、自主服务和自主发展,做到了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博物馆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优化服务,深博志愿者品牌闪闪发亮

在实现志愿服务数量飞跃的同时,深圳博物馆注重优化志愿服务质量,一个重要内容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同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人群适合不同的岗位工作。深圳博物馆以综合素质为基础,探索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实现了志愿者队伍结构科学合理。一是引进小讲解员。青少年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要对象。吸引青少年主动走进博物馆成为志愿者,感受历史文化并将所知所学传递给更多观众,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二是吸纳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在职工作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专业技能,年富力强,博物馆的资源也能帮助他们提升文化素养,所以他们成为了深圳博物馆招募的重点对象,人数占到了志愿者总数的一半比例。这类志愿者是深圳博物馆的生力军,常常能形成意想不到的亮点。三是离退休老年人成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目前深圳博物馆馆志愿者队伍中最稳定是离退休的中老年志愿者,他们不受工作时间限制,大部分生活条件较好、综合素质较高,责任感强,十分遵守工作准则,有常年服务的兴趣和毅力,是其他志愿者的榜样。他们在文化服务中发挥着光和热,在自己的晚年继续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

优化服务的另一个方面是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品质。博物馆志愿者服务主要有三种形式,包括从事讲解、咨询、场地管理等工作,服务的场所也可分为在馆内和走出馆外。深圳博物馆有意识地拓宽志愿者的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和形式。2012年全国助残日,深圳博物馆志愿者联手罗湖区家园网的义工队伍共同举办“携手轮椅朋友,相聚文化家园”活动,邀请轮椅朋友相聚深圳博物馆参观、学习以及交流联欢,得到广泛赞誉,引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士的高度重视。2013年 6月12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志愿者组织策划了举办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包粽子、制作香囊、茶道表演、《离骚》诗歌朗诵、汉服展示、古筝表演、旗袍秀,传播了民俗文化,让广大的年轻人学习历史,开拓视野,发现传统文化中的美。这些活动实现了让志愿者既走进博物馆,又从博物馆走出去,延伸了志愿服务的触角。endprint

三、快乐奉献,提升“志愿者之城”的文化温度

从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工作实践中,深圳博物馆发现存在志愿者流失的问题。这里面有毕业、调动工作的客观原因,也有志愿者感觉到不受重视、失去兴趣的主观原因等。为防止志愿者的大量流失,近年来深圳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大力弘扬“快乐奉献”的精神,营造温暖的志愿者文化,维持志愿者队伍健康稳定。在深圳博物馆的积极引导和激励下,双方精诚合作、共同进取、互利共赢,“我奉献、我快乐”成为每个志愿者的精神动力。

1.以岗位选择多样化保持志愿服务的活力。如果长期从事单一的工作,人的工作热情会逐渐消失,志愿服务同样如此。为了给志愿者们提供在不同岗位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馆方专门设置了对外服务组和内部管理组两大类志愿服务岗位。对外服务组包括讲解导览组、综合服务管理组、宣传教育推广组;内部管理组包括宣传策划组、信息技术组、文体艺术组、秘书组、资料翻译组等。志愿者可以根据个人所长及兴趣爱好进行岗位的选择,馆方还设立生活关怀组来关心志愿者的内心需求,与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这些设置,把志愿者个人成长纳入博物馆的长期培训计划中,志愿者的潜能得到尽情发挥,在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2.以完善激励机制点燃服务热情。深圳博物馆对每个年度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精神和一定物质上的奖励,还为志愿者设立了工作室、购买志愿者保险、创建志愿者论坛、免费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增强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每年6月和12月,分别召开半年和全年志愿者工作会议对全馆志愿者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同时,馆方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途径宣传志愿者的优秀事迹,弘扬奉献精神,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3.以树立形象掀起志愿服务的文明风潮。深圳博物馆与志愿者自治管理委员会聘请了深圳市著名电视、广播主持人王梅和陈洁担任志愿者形象大使,倡导人人争做文化志愿者,让不同领域的市民一起用实际行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用心灵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同时,馆方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强的志愿者活动,包括出版《深圳博物馆志愿者通讯》,策划制作《深圳博物馆志愿者宣传片》,举办文艺联欢、舞蹈培训、羽毛球比赛,确立志愿者团歌《相亲相爱一家人》等活动,增强了志愿者情感交流和团体的向心力,营造出快乐奉献的和谐志愿者文化。开展“我爱深博”志愿者讲解比赛和“我最喜爱的志愿者讲解员”评选活动,通过观众投票选举了10名“我最喜爱的志愿者讲解员”。面向全体志愿者开展问卷调查,征求大家对我馆志愿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提升工作探明方向。

总之,2010年深圳市民评选出 “深圳十大观念”,其中之一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深圳博物馆志愿者身上,它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博物馆志愿者工作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有力地促进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深圳博物馆将继续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人士一起参与建设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为推动文博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涂师平.论博物馆志愿者对社会和谐的贡献价值[J].中国博物馆通讯.2010(01).

[2]杨荣彬.对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制度建设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1.10.26.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