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知识就是力量?

时间:2024-05-09

文 浙江省春晖中学 钱佳昀

文明的进程也是知识开疆拓土的历史。工业革命机器隆隆的轰鸣声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手脚,我们突然获得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力量,人们在新世纪的狂欢中陶醉。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以科学实践为犁,在愚昧的荒原上开拓出一片文明的天地。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是经过提升总结的系统认识。在文化教育垄断和缺失的古代,知识像一盏永恒的明灯,指引人们摆脱封建神学的桎梏。

但是,今天的信息技术足以提供海量的“知识”。只要你愿意上网,你基本上可以获得想要的一切。大数据的精确算法甚至可以穷尽人类所有的知识角落。一切来得太容易了,一不小心就会沉沦在知识的海洋里,准确地说是信息的海洋里。

我们突然觉得知识世界的虚无。是的,有知识未必有德性、有情怀。几百年来,知识加深了“人定胜天”的错觉,反而把人类推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带来种种危机。与千年前的春秋战国相比,当代世界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但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才是巨人的时代,诸子提供了后来文明发展的种种基因,与他们光芒万丈的思想相比,我们几乎就是拥有一堆信息碎片的“文盲”。

这还能说知识就是力量吗?所谓“力量”应该体现在知识对于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上,促进人类的文明与幸福。但它在某种历史背景下充当了一种工具,所谓力量只是体现在劳动效率的提高上。培根的论断过去400 多年,知识的形态和内涵已经大为不同。知识未必就是智慧,有知识不一定代表有文化。著名电影导演王小帅强调,中国新生代在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应重视个人的文化修养。

传统的知识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尤其是书本记录,是静态的积累与传递,不可轻信。古人把这种教训总结在一条成语中——纸上谈兵。当熟读兵书的赵括在战场上一败涂地,他或许至死也没弄清自己的知识缺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知识”如果不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必将成为一潭死水,哪有力量可言?

知识只是创新力量的基础,一旦凝固,就成了过去时,创新才是它的未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者并非恒大,强者亦非愈强。柯达的溃败告诉我们,时移世易,变法宜矣!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在这个意义上,知识未必就是力量,知识的创新才是力量。

【点 评】

这是一个可以正反攻辩的话题,有充分的思辨空间。要肯定这个判断,必须还原培根立论的时代背景,要充分扩展对“知识”一词的理解,作出广义的解释。反之,就要严格限定“知识”所指,扩展“力量”的意义。要具体探讨在某些情境下,“知识”未必就是“力量”。因为知识要发挥力量,必须在正确的运用之中。鲁迅就讽刺过“两脚书橱”,碌碌无为。

作者能准确理解题目的内涵和指向,聚焦“知识不是力量”的评议。在理解培根名言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其缺陷和不足。围绕中心展开三点思考:①有知识未必有德性、有情怀。②知识不等于智慧,必须在实践中反思与发展。③知识只是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才是力量。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作者能结合现代社会的现实变化立论,逻辑清晰,条理井然,较有说服力。语言也简明有力,表达力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