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为繁华易素心

时间:2024-05-09

文 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 季天然

捷克哲学家哈维尔曾坦言:“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被污染的环境之中。”贪婪的藤蔓正于逐利诱惑下无所不至,勒索着理性与良知。身处滔滔世间,我们是时候静心自省,走向“有所不为”。

“患得患失”的心态,催生了“无所不至”的精神毒芽。“人人具有想当别人的天然愿望”,正如塞缪尔所言,对成功的艳羡与自私的人类本性,推动着人们去毁灭、去抢夺。而现代生活无疑为此提供了更强劲的引擎。处于郁喆隽教授口中“单通道社会”的我们,将物质层面的向上看作唯一的出路,仿佛离开步步为营的抢掠便无法生存。于是,我们在快节奏的追求中不择手段,在功利境界的得失观中迷失浮潜,为“得”头破血流,为“失”百般补救,精神在斤斤计较中失衡,信仰与原则更无迹可寻。“成功学”式的捷径大行其道,毫无营养的娱乐作品病毒般充斥互联网,资本更为逐利层层克扣着“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种种乱象,皆是“无所不至”的体现与反噬。

然而,纵然我们为利益疯狂延伸触角,仍会感到精神的空虚;纵使生产力在无所不至的策略下逐步提高,幸福与祥和却未接踵而至。这便是因为我们忘却了“君子有所不为”,失落了自我灵魂的大陆。

有所不为,不是无所成就,而是有所保留;不是被动的失败,而是主动的选择;是怀有一颗锐意进取之心,却仍在前往理想的茫茫荒野中手执心灵明灯,选择正确的路途。且看卢梭,身怀改造社会之志,却仍在不名一钱时毅然拒绝国王丰厚的年金,只为捍卫自我“真理、自由与勇气”;威廉·福克纳不再为谋生而机械般生产雷同的悬疑小说,终于写就《喧哗与骚动》这一发自内心的意识流名作,触摸到了自我之真。我们应标出明确而坚定的心灵界线,在背离原则、消耗自我前退后一步,不做浮士德式的灵魂出卖者,而让信念之泉始终清澈甘甜。

史铁生写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对外索取,而在于对内的探求。”个体的有所不为,让你我不再依赖物质填补贫瘠内心,拥有了生命的厚度;而群体的有所不为,则必将带来发自礼法的相互约束,为文明守住边界,亦使秩序与温度重归。冬奥会赛场上对失败运动员的温情安慰,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自我隔离”的万众同心,均是最好的印证。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在世俗纷扰间怀一颗有所不为之心,我们完满了自我精神,亦将创一片海晏河清。

【点 评】

文章开篇借哈维尔的话揭示话题背景,进而提出本文观点:“我们要静心自省,走向‘有所不为’”。然后分别从“无所不至”和“有所不为”两个方面,通过对比论证,对文章核心论据加以阐释。最后揭示“有所不为”的意义并表达“怀有所不为之心,完满自我精神”的心愿。总体看,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且过渡自然。此外,作者在概念的界定、逻辑的自洽、论据的选用、语言的表达等方面都有可嘉许之处,是一篇质量上乘的考场作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