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间:2024-05-09

禹华良

老师:

我现在每周在学校学习5 天,周末还要完成很多作业,我觉得学习没有动力,也不快乐,身边很多忙忙碌碌的同学也跟我有一样的抱怨。但是,孔子先生又跟我们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可是,为什么我马不停蹄地“学而时习之”,却仍旧没有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呢?

一个想让自己爱上学习的同学

《论语》总共20 篇,第一章就是《学而第一》。《论语·学而第一》开篇就写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人会将“学而时习之”的“时”翻译成“时常”,将“习”翻译成“温习、复习”,这样理解的意思是“学习并时常进行复习,不也觉得快乐吗?”但是在古代,“时”这个字通常不做“时常”讲,做“适当的时候”讲。

“习”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数飞也,从羽,从白”,指“鸟儿频频试飞”,所以“习”应做“练习,实践”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这么理解: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练习、实践,你也许会感觉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吧?图/视觉中国

李新在《为有源头活水来》中也提出:“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为了解决心中困惑或是实际问题,去学习中“答疑解惑”,这就是学以致用。当你发现学习的乐趣来自让你茅塞顿开,让你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哪怕是勤学、苦学,也会是“苦中作乐”,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你找到了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动机、内驱力从何而来?有些人的学习动机很朴素:考好成绩,读好大学,找好工作,拥有大众肯定的成功人生。也有人努力学习纯粹是为了别人,“给父母争面子”“光宗耀祖”等。这些我们称之为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这些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由外部动机激发的学习活动具有诱发性、被动性,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而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这些因素会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苏洵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小时候的苏洵不喜欢学习,最大的爱好就是结朋交友、游山玩水。待他成家后,他的妻子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常劝苏洵好好读书,但苏洵不听,妻子便自己教孩子们认字读书。苏洵看到妻子对孩子们的管教,渐渐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后来母亲的去世,让他意识到人生苦短、时间宝贵。前来奔丧的二哥听说苏洵多游历,想让他写文章来赞美一下游览过的名山大川,苏洵这才发现自己虽然游历颇丰,却腹中空空,不知如何下笔。后来,他又应二哥的要求编写家谱,在这个过程中,祖先的事迹让他颇受鼓舞,顿感自己荒废时日实在太多,决心发愤读书。此时,苏洵已27 岁。

有一回端午节,家人给他送去粽子和白糖。过了一会儿,家人发现给他的粽子是吃完了,但是白糖颗粒未少,原来沉浸于书中的苏洵误将墨汁当白糖。苏洵凭着自己的苦学精神终于学有所成,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均是大文豪,人称“三苏”。

苏洵的学习动机,是通过生活有感而发,这属于内部动机,俗话说,就是自己迫切想要学习,所以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快乐无比的。

如果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例如,勤奋、努力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当前要打好基础,掌握科学知识。相较于某些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例如,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与出路等,前面利他的、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将会让人觉得学习更有乐趣。

你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吗?你有想过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吗?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实现自我小梦想、实现祖国大梦想的一员,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探寻自己的梦想,跟上祖国的梦想。再者,我们到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等。如果你暂时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养心斋”栏目可以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去阅读名人传记吧,如《苏东坡传》《毛泽东传》《邓小平时代》等,跳出“忙忙碌碌的校园学习生活”,融入优秀的“朋友圈”,也许,你会找到更好的“爱上学习”的理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