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阅读任务1
《乡土中国》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解读:余姚中学程载国
台州中学屈伟忠
读《乡土中国》,难在哪儿?
《乡土中国》是一本于1948年首次出版的社会学著作。试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阅读《乡土中国》提不起兴趣。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生活经验的阻隔。
同学们都是“00 后”,对书里所写的内容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与书中所描述的种种乡土社会现象之间存在隔膜,难以产生共鸣。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学们难以体会这本著作的独特魅力以及社会学这门学科对于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与意义,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乡土中国》初版以来的七十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是阅读习惯的挑战。
由于缺乏系统的思维训练和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同学们初读此类书不容易读进去,也抓不住要点,对书中的概念、观点和论证思路的梳理也难做到准确到位。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老师们会带着大家逐篇细读《乡土中国》,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的学习时间。对于这样一本总字数六七万的“小册子”,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能力将它“啃”下来。
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学术类著作,要怎么样才能把它“啃”下来?
统编教材的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像《乡土中国》这样的学术类著作,一般有两种读法。一种是专业阅读,目的性强,往往要带着专业的问题去和书本“对话”,吸收或者质疑其中的观点。第二种是普通的非专业的阅读,主要目的是充实知识、拓展眼界、提升素养。
教材中要求我们的主要是第二种读法,因此,同学们只要坚持读完,对书本的内容及表达方式有大致了解,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些体验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还能探索一下阅读这类书的门径,甚至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那就更好。
具体而言,建议同学们按以下三个步骤来阅读。
第一步,粗读全书。
先读序言、后记,了解其写作背景和目的。
次读目录,了解全书概况和写作脉络。《乡土中国》的14 篇文章最初都发表在《世纪评论》杂志上,因此各篇之间有内在联系,有些篇章联系比较紧密,有些则相对独立。
最后泛读全文,了解全文的难点与亮点。《乡土中国》有较强专业性,但它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第二步,把握逻辑。
辨析概念。《乡土中国》中有很多概念,有些概念的定义原文已经给出,比如“家庭”;有些概念的定义则需要我们自行概括,比如“差序格局”。由于该书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因而不必面面俱到,抓住核心概念即可。
理清思路。我们一般通过划分文章层次、明确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作者的逻辑思路。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不拘一格,可用文字表述,可用图表展示,比较直观的是用思维导图表示。比如一至三章的内在结构可这样表示。
概括主旨。包括整本书的主旨和各个篇章的主旨。
第三步,辩驳分析。
辩驳分析,是跳出作者的立场,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批判性地阅读整本书。辩驳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文章中观点的正误,二是文章中逻辑推演的可靠性。
《乡土中国》作为学术类著作,有关其中内容的争论有很多,比如关于“文字下乡”是否有必要、关于“差序格局”是中西之别还是古今之别等等。对这些争论进行探究,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也符合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
要对学术类著作进行辩驳分析,听起来好像有点难?
当然,作为非专业读者,要进行独立而有效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借助相关论著才能深入理解。鉴于此,学有余力,且对书中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选择课外资料进行延伸阅读。
比如费孝通本人所写、与《乡土中国》内容相关的著作《江村经济》和《乡土重建》;又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充分总结和提炼了有关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的基本原则,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是《乡土中国》的源头活水,也值得一读;陆益龙的《后乡土中国》、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对中国当下农村面貌与特色有较深入的思考,也可以找来参照阅读。
阅读任务2
《红楼梦》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
解读:金华汤溪高级中学杨建华
平湖中学金 中
《红楼梦》家喻户晓,但这样一本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同学们都能读懂吗?
《红楼梦》无疑是一本难读的书。篇幅长,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让人望而生畏;情节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琐碎得让人找不到主线;文中还穿插大量的诗词曲赋,意味深长,令人难解其意。但是,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同学们可以非常认真地阅读。
至于能不能读懂,就我的教学感受,大约有五成同学虽读过,但无法真心欣赏——不能欣赏意味着没有读懂。
《红楼梦》太博大了,其中的各种杂识,如中药、音乐、戏曲等,需要用大篇幅的文字介绍才能让同学们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置,往往要求泛读、快读,而读懂《红楼梦》需要精读、细读、慢品,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矛盾。
泛读、快读和精读、细读之间存在矛盾,统编教材为什么还要让大家读这本书呢?
初中教学,我们会非常注重精读的训练,但是高中统编教材教学,非常强调略读或浏览。对略读和浏览的提倡,其实是应了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对快速梳理、辨析、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甚至有专家提倡,在以后的语文试卷中,应安排足够的阅读量,“足够”到有一定比例的考生不能完成试题的解答——借以考查同学们的快读能力。所以,选修和必修教材中都安排了“整本书阅读”单元。这类单元没有传统的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课文,而是一部著作就是一篇课文。
作为一部值得品读的文学经典,我们要想办法解决《红楼梦》阅读“精而细”和“快而泛”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可以放眼于长远,希望整本书阅读能激起同学们深入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促进大家自主深入研读;二是老师们要给同学们“打补丁”,这可以借助相关的辅助资料进行,同学们自己也要有这样自主学习的意识。
图/视觉中国
这是对同学们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要求。对于同学们来说,怎样才能使自己有兴趣读并且能大致读懂《红楼梦》?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读全书,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1)比较鉴别,选好版本。
与其他名著不同,《红楼梦》存在两个不同的版本,即八十回的脂评本和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首先建议选择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因为程高本整理的后四十回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续书,且大众的认可度较高。其次建议选择知名出版社的版本,因为名社的编校团队更加专业,错误率相对较少。这里向大家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其编校注团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这是国内红学研究的最强阵容。
(2)化整为零,逐个突破。
初读《红楼梦》,一定要集中精力,快速读完整本书。可采用“化整为零”法,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分解成几个相对集中的话题,每个话题又可分为相对集中的故事链,在相对完整的时间内读完一个故事链。
比如前五回,可以看作一部浓缩版的《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第六回到第二十二回,主要写钟鸣鼎食的贾府;第二十三回到第六十三回,主要写大观园里的青春王国;第六十四回到第九十八回,主要写青春王国的消逝及宝黛爱情的结局;等等。
(3)主次分明,抓大放小。
所谓“主次分明”是指重点阅读前八十回,了解后四十回。前八十回中,重点阅读前五回以及凤姐理丧、倾诉肺腑、宝玉挨打、海棠结社、姥姥游园、香菱学诗、贾府祭祖、探春理家、抄检大观园等故事链。所谓“抓大放小”是指重点关注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有时为了使阅读通行无阻,可以暂时绕开读不懂的诗词歌赋。
快速阅读,是在了解整本书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把握整本书的情节线索及相关重要故事,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及重要人物的命运结局,为接下来的细读、研读做准备。
荐读人:索 耳
1992年出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居北京。小说见于《花城》《钟山》《山花》《长江文艺》《鲤》《ONE·一个》等刊物。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押沙龙短篇小说奖。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伐木之夜》。
推荐理由
《酒国》是莫言于1989年至1999年间创作的小说,莫言认为“它是我迄今为止最完美的长篇,我为它感到骄傲”。
这部长篇小说并没有固定、单一的意义指向,它的意义是滑动的、变幻不居的,在话语方式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反讽、戏仿和悖谬的手法,堪称“满汉全席”。
在小说中,“莫言”首次作为一个人物出现在了文本里。痴迷文学的青年李一斗不断与“莫言”通信,将自己写的小说寄给“莫言”,讲述了酒国市吃驴、吃鸭嘴兽、吃猴子、吃蟋蟀,丈母娘家族采燕,以及岳父为了寻找“猿酒”抛弃妻子独上白猿岭等故事,光怪陆离,充满了奇幻色彩。与此同时,一名侦查员来到酒国市,调查当地烹食婴儿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案件。最后“莫言”也来到这个地方,他由一个清醒的写小说的人,被灌得不省人事,而侦查员则由一个追查罪犯的人变成了一个被追捕的四处躲藏的罪犯。
这部小说看似荒诞,实则隐藏了深刻的真实,揭露了不断变换的人间百态以及权力对人性无孔不入的侵犯。我们从何而来,归于何处,意义何在?小说在叙述狂欢和魔幻主义的宣泄底下,奏响了一首关于存在主义的变奏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