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写作:“真实”“真诚”和“有用”

时间:2024-05-09

文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黄华伟 (特级教师)

所谓“真实的写作”,倾向于“实战”,即它是“有用”的。它要求同学们写得真实,写得真诚,能解决生活中具体的问题。

探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探讨如何“创造我的生活”,2019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是一个真实的写作任务。

【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个题目提出的“作家—作品—读者”的关系,是进入话题的一种“软包装”,是为了把“作家—作品—读者”比附到“我—生活—他人”上去。

现实中,高中生逐渐成为相对成熟的个体,如何有全新的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和谐地与他人共处、如何“创造我的生活”,是成长的必然内容,难以逃避。所以,这个作文题的情境设置貌似“虚拟”,内涵却“真实”得很——这是一个切合高中毕业生心理现实,有待认真思考、解决的真实任务。

题目连用五个“你”,就是想让大家写“自己的作文”,而不是虚构地、虚伪地、虚假地写。

“生活”慢慢变得重要,“我”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考作文命题的写作情境逐渐由虚拟、模拟转向真实。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谈谈你的看法”,在材料和题干中,连用五个“你”,就是想把写作者“我”引入写作情境,就是想让大家写“自己的作文”,而不是虚构地、虚伪地、虚假地写。

高中生自我意识已经觉醒,有通过写作表达自己见解、看法的需求,但师生们似乎都觉得“应试”抑制了他们表达“我的看法”。

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观察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明显的趋势是:从“遥远”转向当下,从“务虚”转向务实,“生活”慢慢变得重要;从“他物”转向“本身”,从“外向”转向内化,“我”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作文题的“情境”看,逐渐由虚拟、模拟转向真实。——2019年浙江卷的作文题无疑也在往这个方向前进,而且更为典型。

阅卷现场反馈

对题目呈现的前后两个层次做完整观照,是最准确的审题。

作文题通过作家与读者之关系的比喻,让大家讨论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题目中的三句话,呈现出两个可展开论述的层次:第一层是讨论文学创作中作家与读者的关系,第二层是由此引申出生活中主体与他者的关系。

最准确的审题是对前后两个层次做完整观照。如果只关注第一层次或者只关注第二层次,不算是离题作文,但这类只就一个层次展开讨论的作文,如果在内容和表达上非常突出,最多可以给到50分以上,但不超过55分。

除了审题,阅卷还看立意(内容)、文体和语言。

从立意(内容)、文体、语言看,各档次作文评分标准如下:

50分以上:对“作家”与“读者”在两个层次的关系都有很好的论述,而且能紧密把握两者关系,有独立见解,内容充实,思维清晰严密,论述完备透彻。符合文体规范,语体与文体相符。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40—50分:只涉及一个层次的讨论,观点一般,内容较充实,思维较清晰严密,论述较合理。基本符合文体规范。语言通顺,病句不超过3处。

30—39分:泛泛谈论坚持自我或不忘初心等,没有从“作家”与“读者”相关的角度进行论述。内容不够充实,论述时逻辑也不够严密。语言不通顺,病句不超过6处。

30分以下:基本上没有论及“作家”或“读者”的问题,或完全离题。内容贫乏,思维不清晰。语言很不通顺,病句极多。

不少同学思维不够深入,论述只及题目的第一层次,或者只在立意的表层打转。

思维不够深入,是这次作文体现出来的一大问题,它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作文题体现了两个可论述的层次,一些同学没有正确理解“作家”“读者”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作家”只是作家、“读者”只是读者,使得文章只能写到第一层次,探讨文学创作中作家和读者的关系,如例文1。

其次,有些同学能把“作家”和“读者”的关系引申至自己的生活,但是论述只是在表层打转,没有深入探究、理性分析,如例文2。

例文1/45分

读者是不是“上帝”

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需要寻找灵感,当灵感上来的时候是挡不住的,我认为听取读者的心声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丢掉了自己。

有些作家为了满足大众的消费心理,把自己的观点丢得一干二净,把写作当作是一种取悦消费者的方式,这样的书,不是自己的真正想法,也不是自己写得最好的,甚至它可能都不是你的,就像你背着良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人会感到开心。

写作,应该是反映出自己的内心的,每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可能读者和你的想法有分歧,如果你听了别人的想法发现自己错了,那么应该改正。但是如果你听了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更对,那自己为什么要破坏自己的作品呢?只有真情流露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作者在写一篇自己真正想要的文章的时候,那样的作品和取悦别人而写的文章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能真实地反映自己,后者却是没有灵魂的。虽然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但是为了部分人而出卖自己,这样的买卖未免有些不值。

当然,作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旦自己的想法出了错,如果一味地坚持,那么这样的文章也是失败的,也不会有人喜欢。要知道,一个人不可能万能,有时候读者的想法比你的想法准确,并且说服你让你也这么认为的话,愉悦大家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借助别人的力量有何不可呢?有时候你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这种情感可能是被人厌恶的,是错的,那不就像是感情用事的杀人犯或者是那些蛊惑人心的邪教组织一样可恨吗?

所以,写作不只是为了自己,大众的想法也很重要。自己认同读者不认同的文章不一定是一篇差的文章,但自己认同读者也认同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所以作者应该要以自身观点出发,对读者的观点部分采纳,尽量完善自己的文章,只有这样的文章,才会被所有人喜欢。

总体来说,读者并不是“上帝”,而是作者的朋友,不能只坚持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只听取读者的观点,只有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诞生好的文章,这样的作家才是一个好作家。

文章第1段点明观点:“听取读者的心声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丢掉了自己。”接着先从正反对比论述作家不能一味取悦读者、丢掉自己,然后又辩证地指出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文章也会失败,应该“以自身观点出发,对读者的观点部分采纳,尽量完善自己的文章”。最后总结上文,再次强调“听取读者意见”和“坚持自己的想法”相结合,“才能诞生好的文章”。全文结构完整,论述有条理,但由于只抓住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立意、写作,论述停留在作文题的第一层次,得分无法上一层次。

例文2/33分

读者,请你听我说

如果有一天,我成了一名作家,作品便是我演绎的人生。那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的作品绝不是你所想的科幻玄幻,而是一部平淡真实的人生之书。

读者,请你听我说。我的作品以身践行,用言行来诠释何为人生。首先,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成为一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耕种花草。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只有有了梦想,你的人生才是彩色的。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因此,你得为你的梦想付出行动,而不是成为一棵无果的树。

读者,请你听我说。梦想不会逃跑,会逃跑的永远都是你自己。“我也曾因我的梦想而逃避过放弃过,但是为了心中的那棵树能硕果累累,我重拾梦想,收拾行囊,向未知的远方走去,无论前方是山崖还是火海,为了我所想要的东西,我甘愿从火中走过。”你也一样,愿你不被挫折击垮,要知道“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刀枪不入的灵魂,只不过是一边流泪一边不断奔跑罢了”。只要你向前再向前,再大的困厄也只会成为你追梦路上的绊脚石,最终完成你的梦想。

读者,请你听我说。如果说,人生的前半段是奋斗,那么人生的后半段就是心系一处,报效祖国。

读者,请你听我说。你看“火药王”王泽山,80多岁高龄仍心系家国,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两次,仍奋战前线。他坚信着“择一事,干一生,心系一处”。正如习总书记认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只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是实现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于敏、南仁东、顾秋亮、李峰、黄旭华……正是他们,用双手撑起了新中国的碧海蓝天!

读者,请你听我说。茨威格曾指出:谁会栖息在自己的内心,谁就会成为世界的主人。你应当坚定一心,坚守本心,逐梦也好,奉献也罢,都要本着一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投入伟大的祖国建设之中。

读者,请你听我宣誓:作为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三学子,我要牢记自己的梦想,热爱家人,热爱祖国,全身心投入中国伟大建设之中。

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我”是“作家”,“我的人生”是“作品”,由单纯的“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拓展到了“我的人生”,上升到了题目的第二层次。但作者没有定义“读者”是谁,导致全文对“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不可能有深入的探索。于是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围绕“在创造自己的人生时应该多听外界声音,还是不为外界左右”展开讨论,而是借“读者,请你听我说”的口号,阐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以说,文章的论述非常表面,甚至偏题。

有些同学为了升华主旨,强行将文章与“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生硬地关联起来。

对这样一个探讨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关注自身与外界联系的作文题,不少同学出于思维定式,为了升华主旨,在行文中或结尾处强行关联“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如例文3。

当然,并不是说凡写“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就不是好作文。今年的作文阅卷非常关注“真假作文”,在审题上特别强调,“之所以关注审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真假作文,所谓假考场作文,是指使用抄袭和套作的方法获取高分。因此,是否切题,是检验真假作文的试金石”。换句话说,你笔下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不是强行硬扯“贴标签”,是真实恰当的情感流露,依旧可得高分,如例文4。

例文3/30分

愿为中华书华章

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我对此深以为然。那么,如果我是生活的作家,谁是我的读者?作家心怀着读者,青年呢?青年心怀国家!故,以国家为读者,愿以我的才能,为国家书写华章!

作为一个青年,当以知识报国,以知识为国家这位读者书写华章。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知识是青年为国书写华章的底料,而唯有勤学能求知。古者有头悬梁、锥刺股的佳话,近人有马克思博览群书磨坏了图书馆的地板,有毛主席翻了17遍《资治通鉴》。现如今,我们有名师指津,有同学切磋,有自由的时光去探索真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唯有以勤学对创作生活之书,以知识对待我的祖国,那么,我也不枉此生,当代青年亦不枉此生。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尚书》有言“功崇惟志”,一本书自然得有好的主旨、好的立意才算对得起读者,青年的一生才算对得起国家。我认为,志向就是我们生活之书的主旨。

我们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立志振兴中华,在檀香山振臂一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热血场景;我们也还记得1919年北京街头那些青年学生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刘和珍倒在血泊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记得于敏先生“身如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崇高志向。他们是勇士,更是志士!只有有志者才能创造未来。个人是渺小的,而当其选择了为国奉献便是伟大的!我们立志,要高,要远,更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将我们的志向与国家利益相连,那么我们创作的生活之书也便无愧于国家。

而创作时,也得坚持,不能面对困难便放弃。作为青年,光有理想不行,还得有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顾忆往昔,我中国由积贫积弱到如今发展繁荣,离不开筚路蓝缕。追求志向,报效祖国,必然面对艰难险阻。而我们需要以“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定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为青春远航。唯有一个坚定的人,才能为国书写华章。

如今,中国虽繁荣富强,却也面对诸多困境。华为、中兴受制裁的信息令人愤恨,却也越发告诉我们,国要强,我们才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接过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自当以勤学之我、学识渊博之我、志向高远之我、百折不挠之我,书写中国的时代华章!让我们的国家,在我们手中,繁荣昌盛!

文章第1段由材料引出观点时,就体现出作者在刻青年呢?青年心怀国家!故,以国家为读者,愿以我的才能,为国家书写华章!”把“青年”当成“作家”,把国家当成“读者”,文章不涉及“多听读者呼声”还是“不为读者所左右”,明显硬拉到“家国情怀”上,背离材料主旨。

例文4/52分

以独立之自我 应时代之召唤

一个作家写出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作家独特的构思、流畅的文笔;二是读者的认可。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为一部好的作品奠基。

我们的人生亦是一部作品,时代则是我们的读者,作为书写者的我们想要创造出一部好的作品就须保持独立之思想并响应时代之号召。

然而“独立之思想”在我们的社会中已鲜少听见。互联网赋予了我们最大限度的自由,它用自由的幻觉将我们绑架,我们唯一重要的自由——思想自由便这样丧失了。知乎、微博、今日头条等代替了我们的思考,文坛中抄袭者不在少数。人们的思想若变得格式化、趋同化,那又如何能谱写绚烂多样的人生华章呢?

正如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的担忧:人们逐渐爱上奴役,变得温柔且隐蔽,它在无形之中将人们塑造得趋同。因此,我们亟须摆脱这份奴役,重新找回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作家才能创造出不同,而不同则将构成整个世界的多样和绚烂。

但是,有了独立的自我并不意味着创作出来的作品孤芳自赏,更要点亮这一时代。作品没了读者也就不称其为作品。时代作为我们的观众,它的声音自然也应使我们重视和听到。

南仁东青丝熬成了白发,终为中国睁开了一只仰望苍穹的“天眼”;两弹元勋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林鸣及其团队,严到苛刻,又细到毫发,突破艰难,为港珠澳三地架起了一座互通之桥。这些人的人生作品之所以被人铭记、赞扬,正是因为他们将时代的召唤刻在心头,将时代的责任扛在肩头,时刻铭记:人生并不是一场属于个人的“独角戏”,独立的个体需用梦想点亮时代之路,用拼搏开拓时代之未来。

因此,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在尽善尽美之自身的同时,也应不囿于自我,不做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论是在创业浪潮中勇立潮头,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始终不变的一定是我们的独立思想与精神、爱国奋斗之信念,如此,我们便能创作出美丽的人生画卷,做好时代的“答卷人”。

人生的篇章,我将用独立之我,应时代之号召,谱华丽之篇章!

同样写“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这篇文章把“人生”当作一部作品,把“时代”当作“读者”,“作家”是“书写者的我们”,提出观点:“作家”要有“独立之思想”去谱写“响应时代召唤的篇章”。

文章先指出在当今社会我们很难保持“独立之思想”,希望我们 “回归独立之思想”;接着以南仁东、两弹元勋、林鸣及其团队事例辩证地分析了 “有了独立的自我并不意味着创作出来的作品孤芳自赏,更要点亮这一时代”,主旨进一步升华,最后提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做好时代的‘答卷人’”,解答了“怎么做”的问题。全文论述自然,结构严谨,层层深入,充满思辨。

海宁宏达高级中学谢昌霖/供稿

特 /级 /教/师

黄华伟 支招

积累“我的看法”,做到“真材实料,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写作要立足“我的看法”,而且要努力使“我的看法”既不要“假大空”,也不能止于转述、引用他人故事、见解;要保持真诚的态度,要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指向解决真实的问题,努力做到“真材实料,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我的看法”从哪里来?知识可以积累,想法也一样可以积累。面对生活中、心理上的种种问题、困难,我们能否找到解决的方法,并把它清晰、有序、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这种积累需要思考,有深度的思考;更需要实战,创造性的实战。

有一种观点认为:

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面对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完整题目见本刊第19页),考场上的“作家”们会怎样书写他们的“作品”?

一起随小编走进阅卷现场,看考场高分作文,

听阅卷组长论写作之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