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 杭州第二中学白马湖学校 聂 茜
“杠精”,好像是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总会站在对立面进行评论的一群人。哪怕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也可能说这是做作。与“键盘侠”相比,“杠精”似乎不是专门要针对谁,他们只是说自己的话,把别人气得无话可说。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杠精”?同学们提到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靠贬损别人来获得优越感;他们或许内心空虚,通过挑刺找毛病来引起关注。而我们每一个人,一旦头脑发热图一时的口舌之快,就有可能成为“杠精”。特别是在网上。
《奇葩说》热门选手马薇薇说过,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多少制约了人们“放飞自我”。因为面对面的交流,需要实时察言观色,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中推测其内心状态,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而网络交流不具有这种临场感,我们容易低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就算伤害了别人,也看不到对方难受的表情,内心也就不会有不适和愧疚感。
当“抬杠”越来越常见,学会“正确地抬杠”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几年,《奇葩说》节目大火。但同样是看《奇葩说》,有些人只看到了气势汹汹的“互怼”,于是依样画葫芦地自诩“奇葩”,开始了“怼天怼地”。但我在节目里看到的,是黄执中的角度独特、观点直击议题,马薇薇的反应迅速、回击准确,邱晨的条理清晰、辨析精微……面对“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为了成功,潜规则放在眼前用不用”“虚伪是好事吗”这些直击当下社会痛点的议题,每个“奇葩”辩手,无论站在正方反方,都能酣畅淋漓地表达,输赢的背后是互相包容、达成理解。
学者徐贲说过,我们要学会“说理”,这不仅指明晓事理、辨知是非,而且要在说服别人时,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由,并倾听别人的合理之言。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每时每刻说话都滴水不漏、逻辑满分。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对他人言行上纲上线地开怼,只会“杠”到没朋友。学会“说理”,“杠精”也能“杠杠的”。
荐读人:金 晖
温州中学教师,教育硕士。入选浙江省“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在《青年文学》《北方文学》《野草》《岁月》等刊物发表作品20多万字,有诗歌入选《中国当代诗歌选本》(2014年)。即将出版小说集《果壳形状的悲伤》。
亲情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自古以来名篇荟萃,这些文章或深沉厚重、悲戚动人,或含蓄深婉、感人肺腑,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深陷其中难以自已。而王棵先生的这篇《重任在肩的玉米》,却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写作的可能,他用一种极具个人化,甚至有些幽默的语言,赋予了文章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情,读后令人深思。
读完这篇文章,请你说说,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在你的人生过往中,是否有过一段特别愧疚的感情,让你念念不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