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驭风而行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矛盾重重,就好像《双城记》开头所言的那个时代,又或者,剩下更多的是怀疑。科技成为人的触手,不断向远处延伸。每一个个体的空间扩展得越来越大,然而自我却在这个过程里变成沙漏里的沙粒,不可阻止地流失殆尽。
当虚拟变为现实,所谓的新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最后成为的会是我们寻觅已久的乌托邦吗?我能看到的底色只是灰,无法放晴也无法下场雨的阴沉。人的力量终归是渺小,可以创造出许多东西,却无法很好地掌控。如同潘多拉魔盒,看似一场美梦,但里面飞出的惰性、欲望、逃避却深深附着于我们身上。假如虚拟真的成为现实,这便是我们倾力打造的一场盛大的美梦,继而心甘情愿地被梦境操纵,忘却了生而为人的本分。
清醒的头脑,乐于思考,爱的能力与痛苦,我想这是一个立体的人所不能够缺少的种种。网络建立起的信息网,把一切都摊开在你的面前,于是你只是接受并乐于接受,不去思考不去追问。人与人的交往不再有咫尺天涯的遥远,但本真的情感碰撞在这个过程里消亡,有的只是交际。
于是现实主义者皱紧了双眉,而理想主义者陷于迷茫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没有感知地迷醉在虚拟的梦境里。
何处是明路?
风起的时候,会吹散轻飘飘的柳絮,而顽石固守大地且困于井底之上的小小一方天地。唯有飞鸟,抬头望见的小鸟,乘着风飞往了心中的远方。所以我们需要的或许是:能够借助风的力量、一双羽翼丰满的翅膀、一个理想的彼岸,与一颗想要飞翔的心。
虚拟之中的现实只是一种工具,现实只有经过我们感知才能够被赋予意义。发展中的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或者糟糕,在变化的只是我们,需要不变的也是我们。
前几天读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其中有一封信件的开头里写“我就用这第一瞬间的光明来问候你,亲爱的先生”。我感受到了生命所该有的美好,我想这一份情感便是乘风者所珍重的宝物。
从文章的语言表达看,作者是有点写作功底的,但本文不符合“论述类文章”的要求。
一是观点不明,题目要求对材料里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但文中找不到明确看法。
二是采用散文写法,逻辑不严密,思维跳跃性大,语言文学性过强,有些句子含蓄过头近似晦涩。从全文看,不像在论述什么观点、阐述什么道理,倒像是在谈论自己内心的某种感受。
这样的文章在今年的阅卷中发现不少,可能是考生不了解论述类文章写法所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