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蔡珂馨
编者按:***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并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这需要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寻找适宜的发展路径、方式和内容。从而实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伟大目标。为此,我们选编了吉林省内关于学前教育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供大家学习与借鉴。后续,我们还将提供第二组笔谈,更加深入地探讨学前教育相关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治国方略,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人民主体”的情怀。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首次提出“幼有所育”的要求,把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工程体系并且定位为其中的短板要求尽快补齐,可以预见,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学前教育作为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必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民生工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心弱势群体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列出的重点民生工程包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幼有所育”是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是每个家庭的美好希望和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学前教育定位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公益事业需要政府主导、政府投入、政府扶持。作为民生工程不仅需要顶层宏观设计、长远规划,更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脚踏实地地落实,解决阻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新时代的学前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学前教育领域则表现在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与现有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在数量上、质量上、费用上存在矛盾,学前教育与人民满意的标准还有距离。
学前教育是民生工程,可是它是民生工程中亟待补齐的短板,也是社会反响强烈、百姓忧患较多的领域。百姓之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入园难”和“入园贵”
“幼有所育”首先体现在教育机会均等,同在蓝天下,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随着兩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得到很大提高。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充有效缓解了“人园难”的问题,但是仍然还有23.6%的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在整个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民办幼儿园占比过高,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成为稀缺资源,2016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仅为总数的59.6%,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造成“入园难”“入园贵”的主要原因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公办的学前教育资源和普惠性的民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更加剧了公办幼儿园的入园压力,大部分公办园人满为患,园长顶不住社会压力不得不采取“大班额”政策,严重影响了保教质量。
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催生了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政府“公办民办并举”的政策支持下,大批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市场调节机制促使民办幼儿园水涨船高、竞相提高收费标准,随之而来产生了“入园贵”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难题仍需假以时日,需要政府的决心和意志,也需要出台多措并举的组合拳。
(二)百姓放心的“好园”少
“幼有所育”不仅是教育机会均等,还应当教育质量均等,保证所有的儿童都能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答记者问时说:“过去人们是想‘上个学,现在是想‘上好学”,这是目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
最近曝光的几起“虐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对弱小儿童的伤害触及了家长们最敏感的痛点,百姓呼唤能有更多让家长放心的好幼儿园。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普遍存在,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之间差别较大,整体看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学前教育质量差异明显,农村地区相对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升,教育质量偏低,难以满足农村儿童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期盼。
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之间差异也比较大。公办幼儿园由于得到政府及主办单位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在办园理念、教师队伍、管理模式、硬件设施、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园”。但是这样的“好园”数量有限,学位难求,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可望不可及。
民办幼儿园层次较为复杂,良莠不齐。民办园中不乏优质的幼儿园而且占很大比重,但是也有一部分民办园质量不高、“小学化”问题严重,甚至还存在个别监管之外的黑园,质量低劣、事故频出,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声誉。
幼儿园事故频发的原因:一是幼儿教师待遇低、工作强度大,许多高素质的人员不愿意从事学前教育行业,尤其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追求利益,低薪聘用教师和保育员,致使一些师德素养不高、专业能力不达标的人员进入幼儿教师的队伍中;二是监管力度不够,没形成动态的评估和管理机制,导致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要满足百姓对孩子“上好园”的期待,就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提升准入门槛,提升教师待遇,强化教师素质培养,强化质量监管力度,从整体上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质量,让“差园”变好园,让“好园”多起来。
(三)0~3岁儿童早期教育成为盲区
作为民生工程,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教育儿童和解除家长后顾之忧的双重责任。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0~3岁早期教育是政府顾及不暇的盲区。
目前我国0~3岁儿童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缺少数量足够的0~3岁儿童早教机构和专业的0~3岁保教人员。由于早期教育机构的缺失,0~3岁孩子无处可去,母亲作为养育照料儿童的主要承擔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对她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是亟待改善的民生难题;二是缺乏科学的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目前0~3岁儿童主要在家养育,母亲及祖辈照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三是管理缺失,国家没有出台0~3岁早期教育政策法规,也没有赋予教育、卫生等部门进行监管的职责和权力,造成目前0~3岁早教市场缺乏监管、鱼龙混杂的局面,大量0~3岁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卫生和安全状况堪忧。近日网上热炒的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0~3岁早教机构的问题,令人痛心的同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采取相应措施,解决0~3岁早教难题。
三、“幼有所育”。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是十九大报告中的明确要求,让人民满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百姓满意的学前教育要体现数量充足、价格合理、质量保证、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这样一些条件,也是当下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
(一)多措并举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学前教育是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政府的扶持。
首先,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投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是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的有效途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改革攻坚,教育有三块硬骨头。第一块,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部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2017.2020年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也提出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幼儿园总量中的比例、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中的比例的工作任务。
其次,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行奖补政策、还可以采取“民办公助”、派驻教师等的措施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让更多的民办幼儿园愿意加入到“普惠”行列中来,从而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市场份额。
第三,有条件地区可以采用发放“教育券”的形式,以“教育券”抵扣入园费,减轻百姓负担,家长本着就近的原则,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自由选择幼儿园,从而缓解公办幼儿园“入园难”的压力。
(二)严把“教师关”,强化监管力度,提升保教质量
要应对百姓提出的“好园少”的问题,需要科学诊断、精准发力。
首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教师的待遇问题。政府应出台政策,如:设立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中小学教师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社保资金的问题,提升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让幼儿教师成为人们羡慕的工作,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也才能够留住人才;设立准入门槛,保证合格者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中来;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及基于岗位的“园本培训”,加强教师职后的继续教育学习,达到培训全覆盖,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完善教育质量评估和督导体系,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严把质量关,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实行年检制,动态管理,对不规范的办园行为严管,对违规、违法的教师严查,对伤害儿童的行为做到“零容忍”,保护儿童权益,保证幼儿园规范发展。
第三,提升幼儿园质量,强化教研指导力度,引领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建构科学的0~3岁儿童早期教育体系
0~3岁儿童早期教育市场需求巨大,百姓呼声强烈,是涉及到万千家庭的民生工程,建构科学的0~3岁早教体系迫在眉睫。
首先,政府应承担其管理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尽快出台0~3岁儿童早期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管理主体,制定行业标准,建立0~3岁儿童保教人员和机构的准人机制,建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监管,规范早教市场。
其次,坚持政府主导,公办民办并举的发展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建立以公办为主体的0~3岁儿童早教中心以及以幼儿园为依托的0~3岁托儿班,鼓励社会力量设立质量达标的0~3岁早教机构。在形式上应兼顾不同家庭的需求,可采取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0~3岁儿童提供专业的早教指导服务。
第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0~3岁儿童早教指导者队伍。依据0~3岁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施教,依托网络平台和社区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指导。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把好事办好,让阳光雨露润泽天下,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方向。
[责任编辑:黄可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